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选调生面试指导:树立阳光心态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  2012-04-16    

  2012年河南选调生面试已经展开,面试不同于笔试,它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自我情绪控制、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及举止仪表,其中综合分析能力、应变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这几大能力通过集中练习可以在短期内得以提高,举止仪表和言语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练习加以改善,但是很多考生的自我情绪控制却很难做好,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考生的心理问题在作怪。

  其实选调生面试在很大程度上考查的是考生的心理素质,谁的心理素质过硬,谁就能发挥出水平,笑到最后,圆自己的一个梦想。

  现在就跟广大考生探讨一下在面试的各个阶段考生容易出现的心理误区。

  一、面试备考时

  (一)盲目自信

  很多考生因为自己的笔试成绩排名第一,就被所谓的“第一”冲昏了头脑,觉得自己很优秀,面试绝对没有问题,因而忽视了面试前的学习和练习。

  其实笔试成绩一般相差不大,分数一折合后差距更小,因而所谓的“第一”其实没多大优势,进入面试后相当于重新洗牌,笔试成绩不错的考生应该乘胜追击,将分差拉得更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成功晋级。

  (二)盲目自卑

  有一部分考生认为自己进入面试纯粹是偶然,与那么多精英一起竞争完全没优势,对自己毫无信心。他们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仿佛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公众面前演出,所以只要置身于陌生人面前,便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惊慌。其实这种自卑心理源于平时工作生活中接触的人比较少,很少受到正面的激励,因而找不到自己合适的定位。

  自卑者可以通过一点一滴的进步来激励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离成功就又近了一步,其实自己没有想象中那么差,既然能进面试,基础肯定不错,所以要好好把握此次机会,相信自己,肯定没问题。

  (三)动机过高

  有一部分考生对公务员面试的期望太高,很希望此次成功,但是心理学中的成就动机理论表明,适当的动机能够促使人成功,如果动机过高,往往不会取得很好的结果。因为动机过高,就意味着压力越大,压力越大就越容易发挥失常。

  因而,考生应该摆正心态,不要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而是要顺其自然。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可能会取得最好的结果。

  二、面试候考时

  在面试候考中考生最大的一个心理误区就是——喜欢窥探其他考生尤其是竞争对手的情况。

  很多考生都会在面试候考时旁敲侧击地询问其他考生尤其是竞争对手的复习情况,其实这是一种没自信的表现。这些考生希望通过其他考生的“没有复习”等对自己有利的答复来提升自己的信心,如果其他考生回答“复习得不错”等,这些考生就会心神不宁,当然面试肯定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因而考生在侯考时,不要过多地与其他考生交头接耳,或者东打听西问问,不仅给工作人员留下不好的印象,也给自己增加了心理压力。如果考生遇到其他考生跟自己交谈时,应该礼貌地简单回复一下,不要泄露自己任何的信息。建议考生最好闭目养神,保持旺盛的精力,为即将到来的面试作准备。

  三、面试过程中

  (一)易受考官动作的影响

  我接触过很多考生,他们在分析自己失利的原因时,都归结到考官在他们答题时表现出来的举动,如摇头、叹气或者与其他考官小声交谈等。考生看到考官表现出类似的举动时,就会怀疑是不是自己表现得特别差,进而影响答题情绪,后果可想而知了。

  其实按照规定,考官是不允许向考生表露任何动作或者表情的,但考官不是机器人,所以也会有疲惫的时候,尤其是在听了多名考生回答同一套题目后,难免会有所疲惫,所以考生应该体量考官的辛苦。其实考官所做出的举动不是针对某一个考生的,而是他们确实有点累。这时候考生能做的就是提高音量,简练作答,通过自己的答题吸引考官的注意,这样一般都能拿高分。

  (二)答题中遇到难题就慌张

  很多考生在答题时,如果题目在自己的掌控之内,就会表现得非常好,一旦遇到比较棘手的题目,就会紧张,语无伦次,直接影响到后面的答题。

  其实考生应该这样思考,如果自己觉得题目难,其他考生的感肯定觉也差不多,所以不要过于惊慌,往往题目没有想象中的难,只要仔细揣摩一下,就会迎刃而解;如果题目确实不太会,就把自己会的内容层次分明地说出来,然后集中精力把下面的题目答好即可,不要因为一道题目而放弃整个面试。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