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省考行测中高频“文化”题传承中国文化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4-03-03    

由于公务员职业稳定的特点非常符合中国人对理想工作的预期,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公考的千万大军中,但公考作为目前我国公职人员的选拔机制,绝非只是给大家设立的一个门槛,为了考试而考试,透过考试的形式,其实无形中也在宣扬我国的文化。这一点在申论写作中有所涉及,在行测考试中更是有诸多体现,尤以言语理解与表达表现更甚,因为命题人在出题材料的选取中就带有这种主观倾向,借助题目去传达“重视文化”的理念。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就以安徽省考中出现的真题为例,给大家讲解公考中对“文化”这一概念的考查。

1.优良的出版文化可以      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而一味以经济回报为       的娱乐化出版,不仅危害读者的心灵,从长远看,      的是全社会的健康发展,最终出版业自身也难逃厄运。

依次填入句中划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构筑   导向   戕害               B.建筑   指导   侵害

C.营筑   指标   妨害               D.创造   趋向   祸害

【答案】A。解析:首先看第一空,“建筑”与“时代精神”不搭配,排除B。“指标”指的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无法与“经济回报”相呼应,排除C。“戕害”、“祸害”都有损害、损坏的意思,但“戕害”所表达的程度更深,更契合第三空意义递进的要求。故答案为A。

2.母语的基本性质决定了母语高等教育的“培根固本”特征,母语教育对于维系      、传承优秀传统、构筑心灵世界具有不可      的作用。

A.民族风俗 低估                  B.民族情感 轻视

C.文化认同 替代                  D.文化精神 缺少

【答案】C。解析:“维系”与“民族风俗”、“文化精神”不搭配,排除A、D。“不可替代的作用”比“不可轻视的作用”程度更深,由前文“母语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可知,作者这里用的是非常肯定的语气,故后文用“不可替代”更契合句意。故答案为C。

3.毋庸置疑,晚清以降中国遭逢千百年未遇之大变局,被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当中,从世界中心沦为所谓边缘的“远东”,在世界历史和文化上一再缺席,遭遇了深刻的文化身份危机,不断被误读、曲解和妖魔化。正是在这一历史语境中,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就显得越发重要和紧迫。

这段文字中的“历史语境”是指

.中国被西方列强边缘化

B.晚清中国所遭遇的历史大变局

.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体系的时机

.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曲解和妖魔化

【答案】D。解析:此题可以用就近原则来解。分析可知,“正是在这一历史语境中”中的“历史语境”指的便是前面提到的“遭遇了深刻的文化身份危机,不断被误读、曲解和妖魔化”,故本题答案为D。

4.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保护和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生存而不被别的国家和民族所同化。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关注中国的未来。越尊重传统文化,越能更好地开放。传统文化的根扎得越深,吸收外国文化的能力就越强。

与上文表达的意义不符合的选项是

.重视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

.重视传统文化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文化的独立性

C.重视传统文化才能强化文化的同化能力

.重视传统文化就能够更好吸收其他国家的文化

【答案】C。解析:原文说的是“只有保护和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生存而不被别的国家和民族所同化”,而非“强化文化的同化能力”,故C项的表述与文段所表达的意义不符。

从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命题人选取现代文化的分支(出版文化)、载体(语言因素)文化的历史变迁、抑或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等方面的话题来进行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试题的命制,特别是片段阅读类的题型,借考试传播“文化”的理念。又由于在言语考试中出现的试题材料大多来源于评论性的文章,因此在备考过程中,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大家多去关注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网站中有关“文化”这一话题的文章,培养阅读敏感性,在结合一定方法、技巧的基础上最终提升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