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填空备考指导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4-05-20 大 中 小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逻辑填空题是大家比较头疼的问题,同学们做题时常常摸不着思路,按照语感做,跟着感觉走,有时对,有时错;不按照语感做,方法掌握不熟练,做题时更是一头雾水,无法提高正确率。中公教育专家就此问题做出一些探讨,希望能给同学们提供帮助。
首先,我们通过下面的真题来具体分析和探讨做逻辑填空题的应对方法。
例1.舞台上,一个是中国京剧大师,一个是交响乐指挥家;一会儿传来韵味十足的京腔,一会儿又是沁人心脾的管弦乐。面对京剧传承的尴尬和交响乐普及的艰难,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把两个不搭界的艺术形式进行“嫁接”,究竟是 还是异想天开?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得益彰 B.取长补短
C.推陈出新 D.移花接木
【答案】A。中公解析:语意分析可知,两种不搭界的艺术形式的结合,结果是好还是坏,尚在讨论中。此空应与“异想天开”形成反相对呼应,即语意相反。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强调二者的结合不切实际,横线应填入一个表示二者结合有益的词,分析选项,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符合题干要求。B、C项中的“长、短、陈、新”均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移花接木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强调的是欺骗,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A。
例2.说话,写文章,第一要简明扼要,做到________;第二要朴素、自然,防止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言之成理 矫揉造作 B.言简意赅 矫揉造作
C.有的放矢 言不由衷 D.言之成理 拖泥带水
【答案】B。中公解析:语意分析可知,第一空填的词应该与“简明扼要”词义相近,“言之有理”强调的是合理性,“有的放矢”比喻说话做事要有针对性,只有“言简意赅”强调语言的简洁准确,与“简明扼要”相呼应。后一空的“矫揉造作”与“朴素、自然”意思相反,符合语意。因此,本题选B。
相信同学们在做上面两道例题时,找到前后相近、相反语意不难,但是我们很容易忽略这点,导致很多时候纠结到底选哪一个,所以做题时需要大家养成找呼应点的习惯。当我们找到呼应点后,很多同学又发愁了,四个选项好像都在呼应,应该选哪一个?
接下来,我们来解决逻辑填空中的下一个难题,即近义词语辨析。
我们仍以上述例子来分析,题干如下:
舞台上,一个是中国京剧大师,一个是交响乐指挥家;一会儿传来韵味十足的京腔,一会儿又是沁人心脾的管弦乐。面对京剧传承的尴尬和交响乐普及的艰难,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把两个不搭界的艺术形式进行“嫁接”,究竟是 还是异想天开?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得益彰 B.取长补短
C.推陈出新 D.移花接木
第一道题应填与“异想天开”相反的意思,这个成语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学过,讲的是不切实际的意思,是“不好”的一面,我们要找的是“好”的一面,A、B、C都有“好”的一面,但是B、C项中侧重点在于“取长、出新”,题干并无此意,排除,“移花接木”一词我们可以利用已有语感简单造句,比如“他用了一招移花接木,轻松赢过对方”,经常被用来表示用某种方式达到欺骗别人的目的,材料无此意,因此正确答案就可以选出来了。
这里提醒大家,辨析近义词时不需要我们去一字一句地背词典,而是要达到“辨析”的目的,即两个词语的区别在哪儿。简单来说,近义词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这是我们要找到的。很多时候词语本身很明显能找到侧重点,上面的“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即如此,或者“络绎不绝”(侧重不绝,即接连不断)、“直抒胸臆”(直抒即直接抒发的意思,本词还侧重胸臆,即思想感情)、“精神抖擞”(侧重抖擞,即振奋,或者我们可以联想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来了解抖擞的意思)、“深谋远虑”、“深思熟虑”等,相信大家都能找到这些近义词的侧重点。
有些词语的侧重点不好找,比如“移花接木”一词,但是这个词我们平时使用较多,这时可以利用我们已经形成的较为稳定且通常来说正确的预感来组词造句,如上面所造的简单句子,以达到“辨析”的目的。除此之外,下面几个词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这个方法来辨析词语:郑重其事——他郑重其事地向我们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机,强调他介绍很认真;不遗余力——该公司不遗余力地研究新型节能燃料,强调公司很努力去做某事;深入浅出——老师对这道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强调讲解非常有技巧;语重心长——爸爸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以后可不能再撒谎了”,强调长辈对晚辈的教导。通过简单造句,我们能看出这四个词分别强调的是认真、努力、技巧和长辈对晚辈的教导。看到这一点,做题时就不再纠结了。
综上所述,我们在做逻辑填空时要关注两点:
第一,分析语意,确定呼应点,我们可从语意相近、相反两个角度具体来找相呼应的词语或者句子。
第二,辨析词语,确定答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侧重点,同时可运用组词造句的方法达到辨析的目的,从而快速找到答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