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家名企现场评审 优秀选手获直发offer
“我们面试吧”大赛由深圳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指导、深圳大学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主办。大赛吸引了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金融、科技、房地产、医疗、法律等各领域的领头顶尖企业现场评审及观摩,包括华为云平台、太平洋保险、中信证券、万科、普华永道、联通、顺丰、世茂集团、沃尔玛、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汇顶科技、风变科技、国信证券、华润三九、卓正医疗、广东宏业工程等。
三月中旬以来,深圳大学已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模拟面试大赛活动,一千余名选手报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和层层选拔,最终八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总决赛设置了模拟面试、踢馆挑战、导师点评、观众提问等多种形式,现场座无虚席,紧张刺激的角逐不时引起雷鸣般的掌声。近30位名企高管纵论人才招聘发展之道,从不同领域、不同产业环节出发,通过最真实的面试模式,对选手进行了评选及指导。数家公司在赛中直发offer,实现了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最直接有效的沟通与链接。
比赛最终决出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四名,并评选出一名最佳人气奖选手。未进入总决赛的选手中还产生优秀奖若干名。
疫情致就业形势严峻 创新形式实现校企共赢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放缓了毕业生的就业脚步。春招暂停、公招考试推迟、留学生出国暂缓转向就业,扰乱了毕业生的就业节奏。据报道,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874万,预计2021年大学毕业生达到909万,而疫情导致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低,这就意味着2020年的毕业生将会和2021年的毕业生一同寻找工作,一定程度上加剧了2021届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难过的不只是求职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企业用人需求爆发,甚至已经形成高潮。大浪淘沙生存下来的实力企业仍然有着人才需求,但企业跨区域招聘求职人员困难重重,企业多会选择本地区求职者,而无法进行真正的人才选拔,让人才短缺的矛盾更加凸显。
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相应时代的需求,深圳大学举办第十届“我们面试吧”大赛,打破传统企业招聘会和校园宣讲会选拔人才的方式,搭建了一个新型的校企合作和沟通平台。此次大赛给了更多不同年级的同学与企业对话的机会,让同学们在比赛中能够收获到最切实的建议,也让同学们了解企业选人用人的理念和流程,提高获得实习就业机会的技能;不仅如此,本次大赛还邀请了多家正在进行春招的企业观战,更设置了“offer直达”,帮助企业了解学生情况,提供解决校招需求的新渠道,实现校企生多方发展共赢。
深圳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表示,除传统的校园招聘会外,学校希望通过更多创新的形式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遇,该项赛事已连续举办多届,受到学生和企业的双向好评,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比赛内容,将其作为学生就业的常态化渠道。
从源头入手注重人才培养 专业人士给予指导建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短缺等问题,还是要回到源头——人才培养上来。作为深圳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强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精细化教育,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重视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突出适应领域广泛和竞争力强的特点。近年来,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深圳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了不少创新举措。例如,全校设有近30个特色实验班,涵盖科研、国际合作、产业应用、创新创业等多种类型,分层分类培养特色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在赛前,深圳大学职业规划与发展协会还邀请了资深企业管理咨询顾问、深圳市生涯规划与发展协会理事黄芳作为特邀导师,来到学校为同学们开展简历和面试辅导培训讲座,近300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干货满满的培训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一对一简历指导环节中,许多同学都得到了黄芳老师耐心详细的点评与建议,增强了找工作和面试的自信和底气。
获得特等奖的选手陈睿孜是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的大三学生,曾在证券公司的销售运营岗位实习,也在腾讯公司有过一段产品策划的实习经历,她认为参赛能够更好地积累面试经验,发现自己的问题:“之前的每一次面试都是单向的,无法得到面试者的反馈,而在比赛中很难得能够有机会与面试官直接交谈,了解自身不足。”她也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了一些建议和自己的思考:“参赛时在和众多‘大牛’评委的交流中我意识到,要学会挖掘工作之间的共同点,因为有很多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种类的工作都需要的。在面试找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把自己的闪光点放大很重要,锻炼好基本能力也很重要,只有二者皆备才能脱颖而出。”
汇顶科技公司校园招聘经理对比赛非常肯定:“这次大赛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与同学们交流的好机会,也让用人者更多地了解现在的学生对于职业的诉求。”他表示很愿意向选手发出offer,“我看到有几个很不错的选手,虽然年纪轻、经验较少,但经验只是加分项,并不是必需选项。应届生和实习生岗位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沟通表达等。”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潘潜 韩小磊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