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把第二课堂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隐性教育课程,聚焦高校“第二课堂”资源分化、各自为政、育人效果难以量化评价的三大问题。从2017年开始,历经5年理论与实践研究,构建了“共融共治共享”理念下的“六维一体”育人模式,探索出职业院校“第二课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了课程方法、管理手段、评价机制的创新,激发了全员育人动力、提升了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效力。
“六维一体”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维共融,建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
基于“共融共治共享”理念,结合“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目标、内容、载体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入手,对应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系统整合全校活动,把学生活动进行课程化建设,制定出统一规范的课程大纲,设计了“项目-课程-活动”三级通识拓展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了“思想引领、学术科技、身心发展、文化艺术、公益劳动、职业创业”六维一体育人模式,实现了“第二课堂”从隐性到显性的转化,让全体师生能“看的见”、有获得。“六维”活动资源融合优化配置、取长补短,育人目标以德为本,带动智、体、美、劳共融发展,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求知、寻善、达美,营造了“人人能出彩”的良好氛围。
“项目-课程-活动”三级通识拓展特色课程体系
协同共治,优化管理与评价体系
学校成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下设学生发展中心、通识拓展特色课程研究中心和易班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负责课程的统筹、协调、推进与考核,通识拓展特色课程研究中心负责课程规划和研究,易班发展中心负责课程平台管理和推广。二级学院、行政部门和学生组织负责课程的具体设计与实施。所有辅导员、专任教师、党政人员、教辅人员、离退休人员等都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中,真正实现了全员参与课程的协同共治共管。
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易班校本化”课程管理系统,从课程发布、审核、组织,实现了全过程的线上智慧化管理;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配套出台《通识拓展特色课程实施方案》、《通识拓展特色课程素质分认定办法》、《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奖学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实现了课程的规范化管理;建立素质分换学分考核指标体系,动态监测学生分值,自动生成成绩单,形成学生个性化成长档案和等级评价证书,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量化评价;对应“六维”设立“励志之星、技能之星、文体之星、公益之星、创业之星”等称号,实现对学生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让全体学生“有获得”。
开放共享,配置全方位资源体系
线下拓展校外课程平台,实现资源共建。近年来,我校与校外社会机构合作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国防教育实践基地、志愿实践服务基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设计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让更多学生走出去参与“社会大课堂”实践;线上共享课程资源,与企业合作自主开发课程管理系统,并嵌入教育部“易班”平台,注册易班的全国高校可以使用课程资源和模板,学生可以在线学习课程,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
课程管理系统大数据
自实施以来,“六维一体”第二课堂实现了学生全覆盖参与,累计参与人次160多万人次。毕业生综合能力满足度提升了6个百分点,学生满意度提升了10个百分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成果丰硕,2名学生被评为“感动南粤校园”优秀学生、2人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评全国、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5个、学雷锋示范点1个;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项1029项;获得省第十届大运会高职组第一名,第二十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全国前六、广东第一;连续4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技能大赛一等奖和省创业大赛金奖。参与第二课堂教学的教师撰写育人论文、案例获奖数百项,立项教育部课题三项、团中央课题四项、省级以上课题、精品项目三十余项,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公开出版专著一本、教材3本;立项省骨干辅导员工作室建设项目一项,广东省益苗计划暨大学生服务社区行动专项赛示范项目一项,被评为省第一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
2020年“六维一体”育人模式获评广东高校十佳易班特色案例,并多次在全国易班交流会上、教育部易班发展中心广东高校培训会和广东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交流会分享改革创新经验。近5年来,共有30多所院校到校交流学习“六维一体”通识拓展特色课程经验做法,在15所省内外高职院校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各院校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引起广泛社会关注。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马娟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