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于1984年创办,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广州市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自2018年,学校在全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先后制定《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实施意见》、《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工作方案》、《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实施办法》,成功申报“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一直以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创新构建“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共促共赢”建设模式,采取“两思两共四结合”的建设路径,确保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两思”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共”为共促共赢,“四结合”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显性与隐性并存、刚性与柔性共济、大水漫灌与精准滴灌相结合,课程思政改革广泛深入开展,有效实现“四畅通”:畅通主体沟通,在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项目研究、交流互动中畅通学习渠道,畅通内容收集、畅通成果凝练。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坚持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1)破解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改革认识不深之难点。2019年初,学校党委领导组织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调研方案,经过校内外50余次调研,撰写《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调研报告,为下一步学校课程思政的特色化建设奠定基础;提出“久久为功 铸魂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价值引领、创造性融入转化的建设责任。所有思政课教师与各二级学院对接,以各二级学院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教改项目为抓手,思政课对各立项项目及课程建设、论文撰写进行一对一全程指导,激发全体教师的参与热情。
(2)破解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契合度不高之难点。所有思政课教师对接各二级学院,从教学、科研、教学比赛、专业课实践教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元素挖掘提炼指导。2020年至今,全体思政课教师作为课题排名前三的主要成员参与学校“课程思政”教改科研课题指导80余项;指导撰写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论文60余篇,出版课程思政论文集1部。
(3)破解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相互间沟通不畅之难点。以学校党委“卓越教学计划—创新思政”的思政课建设为课程思政引领,以各二级学院为抓手,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的课程协同、有效沟通,推进“三全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改革。
建设高素质课程思政建设队伍,实现全员育人:“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组织3届“校级课程思政说课比赛”,评选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发挥榜样力量,以点带面,推动全校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以“卓越教学计划—创新思政”的思政课建设为课程思政引领基础,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将思政元素、价值引导适时、适度地融入通识课、专业课的授课内容及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各项活动。以实现“思政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为目标,实现全方位育人: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内容重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融入教学,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与课程转化能力。
(4)破解课程思政改革中课程转化系统性不强之难点。课程思政改革“课程转化”为重。学校课程思政的课程转化以世界著名教育家古德莱德的课程层级理论和布洛菲的课程落差理论为基础,进行“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模式的课程转化一体化设计”,将课程思政的课程转化进行总体规划,对其中涉及的各种因素加以整合、借鉴并修改,以形成课程转化的基本架构。
为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标学校“双高”建设目标,培养选树课程思政榜样人物,进一步扩大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影响力,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近期举办“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展。
本次成果展示同时于线上线下,图文并茂地全方位展示我院在课程思政改革工作中的创新理念、工作举措、优秀案例、先进人物、各类课程思政相关奖项。充分展现各二级学院近三年来在课程思政改革方面的努力和成果。充分挖掘优秀案例和榜样人物,总结过往经验。
过去的三年,全院凝心聚力,强化课程思政认知,形成全方位思政教育合力。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集中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关系人才的培养方向和质量。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引领全院开展各类科研、教学改革工作,形成同向同行、相互补充的全方位教育合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