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东海洋大学:学查改有机贯通 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2023-07-07 09:30:00
广东海洋大学

  在学上“下真功”,在查上“用真力”,在改上“动真格”,在干上“见真章”。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坚持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态度切实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把查和改贯通起来,在深入检视和解决突出问题中,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

  打好理论学习“组合拳”,在学上“下真功”

  针对结合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查摆出的“理论学习形式不够丰富,效果不够显著”问题,学校党委从丰富学习载体、创新教育形式入手,打好集中深入“学思想”、率先垂范“学思想”、突出重点“学思想”、用好教材“学思想”、推动“三进”学思想、凝聚青年“学思想”、完善制度“学思想”七套理论学习“组合拳”,努力在“以学铸魂”上取得扎实成效。

  主题教育读书班分3个阶段安排了为期7天的集中学习,采用自学研读与集体研学相结合、分组研讨与大会交流相结合、领导领学与专家辅导相结合、实地考察与案例教育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学习,推动学思践悟,提升学习质效。

  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层层立标杆、作示范。截至7月3日,学校党委常委会和全委会会议举行第一议题学习12次,二级党组织会议举行第一议题学习177次;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开展集中学习研讨92场。校领导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8场次,处级干部讲授专题党课161场次,其他干部教师在所在支部讲授专题党课153场次;各基层党支部开展“三会一课”816次、主题党日活动337次,累计参加人数17153人次。

  在读书班设置读书体会小组分享和大会分享环节,推动用好主题教育8种权威教材。邀请省委宣讲团成员来校为干部师生专题宣讲《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组织学校党委理论宣讲团举行学习贯彻《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集体备课会,为深入基层师生开展全覆盖宣讲做好准备。印发《关于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宣讲工作的通知》,对二级党组织开展宣讲作出统筹安排。

  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与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重要回信、建设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等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以多种形式推动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持续“升温”,不断掀起新的学习热潮。各级党组织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累计开展各类学习283场次。

  依托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粤西),学校牵头承办了粤西12所高校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展示观摩会,深度挖掘粤西高校思政课资源,整合教学力量,加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教学方法研讨,推动建立“手拉手”备课机制,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效果。

  把“学思想”和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增强青年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讲好南路革命故事”宣讲团品牌优势,组织600多名青年师生党员代表参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迎“七一”主题宣讲会。开展“传承五四精神,做新时代好青年”主题系列活动,组织青年党团员参加升旗仪式暨国旗下的党课、实地参观雷州青年运河红色教育基地、“打卡”金牛岛红树林片区,教育引导青年弘扬五四精神、践行青年使命,厚植爱国情、激发强国志、砥砺报国行,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组织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座谈会,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为切实提高学校二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增强党员领导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学校党委制定了《广东海洋大学二级党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听旁听暂行办法》,采取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常规巡听和各二级党组织相互旁听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运用转化、开花结果。

  坚持问题导向“深调研”,在查上“用真力”

  “影响教师积极性发挥的痛点堵点在哪里?”“怎样提升‘三全育人’工作合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如何提高后勤服务保障水平,增强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一个个关乎学校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师生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成为广东海洋大学开展主题教育调查研究的发力点。

  坚持问题导向,树立“答题思维”,以“带着问题来,奔着问题去”的态度,科学“选题”,主动“领题”,精准“破题”。学校党委领导班子以调研开路,向问题开刀,深入开展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用调查研究这把“金钥匙”推动靶向解决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难题。

  立足高水平海洋大学建设实际,直面阻碍高质量发展的难题,直奔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学校党委领导班子确定了党的建设、综合改革、学科建设、立德树人、师资队伍建设和条件保障等12个专项共18个具体调研课题。23个二级党组织聚焦学院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学生工作、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意识形态安全、全面从严治党等工作研究确定了133个具体调研课题。

  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海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主动牵头1-2个课题,采取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看听结合等多种方式,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开展调研,对标“双一流”建设高校找差距,向同类型高校学经验,向基层单位问需求,向师生群众询计策,确保摸清情况、吃透问题,力求找出务实管用的破解之法。

  学校党委书记杨洲率队到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7所高校与科研机构进行调研,学习开展主题教育、强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党建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与做法,并深入水产学院,就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水产学科高质量发展进行调研指导。

  校长潘新祥通过校长接待日、“校长信箱”、“校园小天使”等多种渠道深入调研了解学生在后勤服务、生活设施、文化建设、校园治安管理、校园改造建设等方面诉求,针对有关问题召集相关单位举行座谈,研究提出合适的解决思路与解决方案。

  截至7月3日,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共开展调研193人次,形成调研报告17份,梳理问题76个,制定了108项整改措施,并结合工作实际,分4批次将理论学习提升、内设机构与岗位设置调整、教师职称评聘改革、党建“双创”提质增效等亟需整改整治的19个问题和56条整改措施列入问题清单。各二级党组织班子成员共开展调研245人次,形成调研报告97份,结合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校内巡查反馈的问题、民主生活会查找的问题等,制定了225项整改措施,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将181个问题和165条整改措施列入问题清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学校党委坚持顺民意、暖民心、解民忧,结合主题教育积极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经认真查摆分析,研究确定了解决教职工职称评审热点难点问题,改善文科学院教学、实验、办公场所条件,启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建设项目,提升师生智慧校园生活质效等10项民生实事清单,各二级党组织确定了195项民生实事清单,积极推动解决师生关心关切的热点痛点问题。

  运用系统思维“抓落实”,在改上“动真格”

  抓上下联动、左右贯通,增强问题整改的协同性,汇聚工作合力。抓前后衔接、过程管理,增强问题整改的科学性,提升工作效率。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思维,统揽全局、统筹兼顾推进问题整改整治和民生实事清单落实落地。

  制定工作方案,强化顶层设计。学校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检视整改组,具体负责组织推进检视整改工作,协调开展党性分析和整改整治。为强化整改主体责任落实,学校建立了工作例会、督促检查、闭环管理、成效评价等四项工作机制跟踪问效,强化组织领导、过程监督和执行效果,确保问题清单整改见底清零。

  截至目前,学校党委常委会已召开5次会议推进主题教育工作,学校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召开主题教育推进会8次、学校层面主题教育部署推进会3次。学校问题清单中的19个问题有8个已完成整改、作销号处理。23个二级党组织问题清单中的181个问题有96个问题已完成整改。

  结合学校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落实,以深化改革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针对“二级机构与岗位设置不能很好适应高水平海洋大学内部治理的需要”问题,在开展校内校外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印发《关于调整学校内设二级机构的通知》,改革内设机构设置,切实优化学校治理结构,为加快提高学校治理效能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学校现行教师职称评聘文件与国家最新出台的职称评审文件精神不相适应”问题,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深入校内18个教学单位、7个职能部门、5个教辅单位和阳江校区等基层单位开展调研,反复听取并积极吸纳广大教师的意见建议,形成了既切合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又对应本校教师职业成长需求的职称评审办法,在教代会上获得全票通过。

  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整改整治的着眼点。针对“文科学院教学、实验和办公场所需要大力改善”问题,召开加快推进学校新建楼宇搬迁入驻专题工作会议,对新建楼宇搬迁使用工作流程进行梳理,明确了相关部门职责,对具体搬迁工作、时间节点作了具体部署和要求。

  将广大师生反映强烈、长期没有解决的“校园电动车过多造成系列安全事故、广大师生意见大”的突出问题确定为专项整治问题,实行台账式、项目化管理,大力推进问题整改。截至6月30日,学校湖光校区内学生电动自行车存量从2023年3月的6595台减至2313台。专项整治的持续深入开展,为持续强化校园交通安全有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确定的民生实事清单,由校长办公室负责,明确牵头责任人与责任单位、整改措施、整改目标和整改时限,大力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地。学校层面确定的10项民生实事,现已完成总体进度的50%,预计均能按期完成。23个二级党组织确定的195项民生实事,现已完成128项、占比为65.6%,另有67项在紧锣密鼓推进当中。

  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针对调查研究中发现和检视整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15项制度,推动相关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写好向海图强“大文章”,在干上“见真章”

  3月,全省首家海洋牧场类获批建设的省重点实验室“省市共建南海海洋牧场智能装备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在广东海洋大学揭牌。

  4月,学校举行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专项工作会议,明确成立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首批8个现代化海洋牧场科研团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开展有组织科研,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并转化应用。

  学校扎实推进主题教育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在水产种业发展、海洋牧场建设、海洋人才培养等方面聚合资源、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涉海领域科技攻关、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奋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海洋大学,为打造海上新广东贡献智慧和力量。

  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结合“学思想”集智问策、深化认识。先后召开学校高质量发展工作务虚会、2023年春季学期工作会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和重点学科建设推进会、2023年度发展改革专项工作会议和学校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会议等会议,厘清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共识、汇集发展力量。

  在前期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广东海洋大学发展潜力分析报告》《广东海洋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发展潜力分析报告》。当前正在制定《广东海洋大学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广东海洋大学大海洋学科体系建设方案》《广东海洋大学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方案》和学校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拟于下半年发文实施。

  主动对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粤西粤东等沿海地市县域为重点,加强学校与企业、地方的协同合作,开展滨海县域水产种业、养殖技术、海洋装备等方面的科技服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上半年,分别与广东大百汇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光正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南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海威农业集团、雷州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谋求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联合探寻校企协同创新和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发挥海洋和水产领域特色优势,共同研发、突破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助力广东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粤海粮仓”。

  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竞标争先”行动。设立了22个教育教学党员示范岗、18个科研创新党员示范岗、23个管理服务党员示范岗和27个学生党员示范岗,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创先争优,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海洋大学贡献力量。

  以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重点学科为主要支撑的工程学学科为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成功入选CSCD,取得继2021年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办刊突破;水产学院1项技术成果入选2023年度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2个本科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6门课程获批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课程获批省级线上一流课程;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7个,2门优秀课程思政案例课上线新华网“新华思政——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

  7个项目入选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100个优秀示范项目,成为全省入选项目最多的高校之一;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历史性突破,首次捧得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

  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农业部签署合作备忘录,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广东海洋大学圣彼得堡船舶与海洋技术学院”揭牌成立,当选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

  近阶段,学校各方面工作捷报频传。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正在校园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学校将继续在一体推进主题教育各项重点措施上下功夫,坚持边学习边调研边检视边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主题教育始终,以过硬的工作成效奋力推进高水平海洋大学建设,持续增强广大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杨洲表示。

  通讯员:张艳梅 刘金明

  实习编辑:廖滟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