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邑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以红色基因传承、理论普及、
乡村振兴、国情民生、民族团结
五个重点方面为重点
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共组建实践团队342支
3700余名师生参与其中
17支队伍入选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2支队伍获评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重点团队
15支队伍获评省级重点团队
师生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形式
在农村基层的广阔天地中
用年轻的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在“自找苦吃”的价值追求中
交出“我们都是答卷人”的成果集
#2023邑大三下乡#专栏
第⑧期
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省级重点团队
“挑战杯”落地项目
五邑大学“长堤活化创新与数字赋能”实践团
项目名称:归根到“堤”——世界华侨建筑遗产的活化创新+数字赋能助力侨乡场域高质发展
所属学院(部):经济管理学院
实践地点: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长堤街区
团队成员:何健诚、陈乐、张贤良、梁诗蔓、区健豪、黄华晨、彭永钜、李颖茵、赵仕芬、向沁、王帆、王鑫淼、梁雅仪、梁炳辉、黄志良
指导老师:杨田、高乐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城市的发源地,是城市形象和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承载着城市文化积淀。实践团依托“挑战杯”省赛特等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华侨遗产建筑展开深入调研,立足华侨爱国情愫探寻长堤街区的繁盛过往与未来,进行街区整体性的文旅规划设计。在前中期阶段,实践团侧重于对长堤历史街区的文化解读与材料收集,主要是进行了大范围的周边区域问卷调查,并对建筑学者、旅游学者、文化保育工作者进行了专访。
(实践团讨论“三下乡”活动计划)
现阶段,实践团共完成3210栋华侨建筑一栋一档数据库建设、完成423份问卷调查,采访了15位学家和文化工作者,发现历史街区存在过度“景点化”,商业过度“同质化”与历史街区物质更新与内容更新的“失衡化”的问题,即长堤历史街区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困境,实践团将通过数字化的技术赋能,致力于长堤历史街区的活化创新,搭建“漫游长堤”“纹样图鉴”“一栋一档”“自在旅游”等多功能数字孪生保护与发展系统,依托华侨百年乡愁情愫,为百年华侨文化赓续与历史经济效益转化提供前期坚实基础与落地应用参考。
(实践团在常安路、堤中路进行建筑调研,参观江门市故事馆、东艺宫灯博物馆并采集素材)
校级重点团队
“挑战杯”落地项目
五邑大学“光耀门楣”乡村振兴促进团
项目名称:“光耀门楣”——侨乡大学生关于百年侨居建筑纹样流变与中华根基文化的研究
项目类别:乡村振兴促进团
所属学院(部):经济管理学院
实践地点: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台山市村镇
团队成员:赵仕芬、陈伟荟、吴梓瑄、叶欣桐、龙麒吕、梁嘉琪、吴少丹、赵丹、雷裕杰、赵珍珍、黄雪仪、谭婉森、苏颖欣、陈乐、何健诚
指导老师:杨田、高乐
作为“挑战杯”省赛特等奖、国家级大创项目所在团队,实践团以百年侨居建筑装饰为研究对象,结合计算机科学和人类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对侨居建筑装饰的历史文化背景、文化数据保护、文化图像修复、人类社会思想状况分析等提供技术支撑。
实践团于7月10日—30日,实地走访五邑地区开平塘口镇、台山水步镇等13个市镇,深入田野调查采集了5000+侨居建筑纹样,以数字赋能的形式为侨乡文化研究提供创新思维与数据支撑,达到图史互证效果,增强侨乡文化研究的客观依据。同时,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与老一辈华侨进行访谈,倾听他们对百年侨居装饰的记忆与理解。这些访谈不仅向我们描绘了五邑文化的历史脉络,还充分展示出装饰在侨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期间,实践团还跟随开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濠泥鸡手艺的传承人冯永勇老师学习并亲身体验开平镇濠泥鸡的制作过程,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了解华侨如何通过泥鸡及侨居纹样传递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参观了五邑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也是开平现存最高、最美的碉楼——“开平第一楼”瑞石楼,其装饰风格融合了中西元素,是侨乡多元文化交融与碰撞的产物;聆听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员丁芳敏女士对开平碉楼等的历史讲述。
(实践团进行侨乡民俗手工艺镇濠泥鸡非遗传习)
(赴百年侨镇——蚬冈镇等地进行侨乡文化研习)
基于调查研究,实践团提出了侨居装饰修复计划,旨在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计划包括修复老旧装饰、组织文化展览、开展文化传承活动等,以促进华南地区五邑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侨村落纹样素材采集合影)
厚植情怀 练就本领
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强农兴农本领
在乡村振兴大舞台演绎青春风采
这个夏天
邑大青年把专业所学
融入田间地头、助农一线
用实际行动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中
贡献青春力量
征稿启事
2023年五邑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投稿通道现已开启!请有意投稿的团队将活动总结宣传文稿、照片(原图)、视频(可附百度云链接)、《五邑大学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书》发送至团委工作邮箱wydxtw@126.com,邮件以“团队名+负责人+联系方式”命名,团团将遴选优秀稿件进行线上展示。
期待大家的来稿
实习编辑:范文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