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举行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返乡创业优秀校友寄语新生“要创新,不要求稳”
2023-09-12 14:41:00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踔厉奋进启新程,笃行不怠向未来。9月11日上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分别在白云校区和海珠校区举行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校党委书记宋垚臻,党委副书记、校长廖明等党政领导班子,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负责人、辅导员与班主任,共同见证5030名本科新生和574名研究生新生在仲园开启人生新旅程。典礼分别由李海燕、田允波主持。

  宋垚臻书记指出,学校历史底蕴深厚,办学特色鲜明,发展前景广阔,新生们作为仲恺学子、仲恺青年、仲恺人的身份将深深烙印在身上,仲恺基因将融入血脉,深入了解校史校情是作为仲恺学子的责任。他对新生提出期许:一是希望大家厚植爱国情怀、爱农情怀,做一名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仲恺学子。以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廖仲恺先生和何香凝先生为榜样,学习弘扬仲恺精神,明确奋斗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科学路径,助力学校建设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二是希望大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锤炼过硬本领,做一名刻苦学习,勇敢笃行的仲恺学子。要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把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注重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紧跟时代发展,在祖国乡村振兴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三是希望大家不怕艰苦磨难、坚持不懈奋斗,做一名敢于吃苦、奋发有为的仲恺学子。要勇担时代使命,自觉肩负起这个时代赋予大家的使命任务,发扬担当精神,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为己任而努力奋斗。

  廖明校长指出,近百年来,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呼应时代需求,一代代仲恺学子投身抗战、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发展,参与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全过程。近几年,学校办学规模、学科建设、科研能力、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基础设施等各方面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就,开启了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新时代征程。作为新一代的仲恺人,最应该做的就是触摸仲恺的灵魂,传承仲恺的精神,烙印仲恺的气质,成为一名合格的、杰出的仲恺人。他送给同学们三句话:第一是传承仲恺精神,树立强国之志。希望同学们传承廖仲恺先生和何香凝先生的爱国传统,发扬先辈的志气。第二是奋斗正当其时,树立勤勉之姿。要立足课堂所学,深入思考辨析,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第三是积跬步至千里,树立有恒之心。要有朝气蓬勃的壮志,有滴水石穿的恒心,不断去努力、去实践。要牢记“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勤勉学习,蓄势而发,真正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才。

  “师弟师妹们作就业选择时,不要惧怕去企业。党和国家需要一批优秀的人才来治理社会,带领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但不可能容纳所有人,这个社会要发展就要创新,创新就要到企业去,企业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我认为大家不要只想求稳,要勇敢到企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好人”、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梅一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雪莲女士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分享了自己放弃城市高薪的工作,带领返乡青年组成创业团队,自建生态体验基地,助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奋斗故事,勉励同学们要秉承“注重实践 扶助农工”的校训精神,提前规划好学习、健康、思维、事业四个小目标,并且坚持目标不懈努力地去完成它。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一贯高度重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教师节表彰等重要仪式的教育功能。今年持续把新生入学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新生观看电影《廖仲恺》,增进新生对伟大革命者廖仲恺先生和何香凝先生心系家国、扶助农工光荣事迹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纪念院校的文化认同,厚植爱党爱国、爱校荣校的家国情怀。学校充分凝练、积极宣传优秀校友的奋斗风采,并邀请优秀校友莅校演讲,鼓励新生向榜样看齐、向先进靠拢,培养新生对学校的情感认同。各二级学院为新生准备了各式文创纪念品,迎新摊位各自发挥学院特色优势,展示了许多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及其产品:如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展示大数据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开展茶艺表演,轻工食品学院推出自主研发的果汁果酒,园艺园林学院推出山茶油为原料的植物护肤产品,自动化学院展示冲刺国奖的“奇点”战队智能机器人等,进一步增强新生对学科专业背景的了解,培养专业兴趣,强化专业认同。为确保本年度82位少数民族新生能够快速办理报到手续,学校特设绿色通道,组织包车在车站接站,报到现场由少数民族志愿者提供报到、行李转运等“一对一”服务,为少数民族新生提供全程协助。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曾献尼 龚慧枫 池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