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飒!这场英歌舞进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啦!
2024-05-11 21:27:00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非遗文化进校园啦!

  最近

  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悠闲手作,玩趣非遗”

  非遗手作文化节活动

  校图书馆开展了

  非遗文化掐丝珐琅画手工制作活动

  让大家体验了一番非遗的魅力!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校园文化节”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于2016年首次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旨在提高会展专业学生策划筹备活动能力,有机将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操作相结合,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本届文化节以“悠闲手作,玩趣非遗”为主题,于4月27日下午在学校山顶足球场举行,活动特别邀请了百年老字号咀香园杏仁饼专业制饼师、掐丝珐琅非遗传承师张秋菊、小榄剪纸非遗传承人丘晓春、杨爱群、刘蓉老师,粤绣传承人周雪清高徒罗杏玲女士等非遗传承工作者莅临现场为同学们进行专业指导,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同学们加深对非遗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认知。

  

  兴潮英歌队热血沸腾的《中华战舞》英歌舞表演,拉开了非遗手作文化节的序幕。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的一种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的民间舞蹈,取材于《水浒传》,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06年,潮阳英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恢弘的气势和生动形象的表演,在春节期间成为人民群众热捧的民间艺术表演,在网络的热度持续走高,这次进校拉近了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年轻人的心里。

  
  
  
  
  
  
  

  刺绣是中国⺠间传统⼿⼯艺之⼀,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它最初以实⽤为主,被⽤于制作⾐物、饰品等⽣活⽤品,⽽后逐渐发展为⼀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刺绣的特点在于其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细致、针法活泼、⾊彩清雅等⽅⾯。⽆论是传统的刺绣作品,还是融⼊了现代元素的刺绣新作,都体现了刺绣艺术的独特魅⼒和⽂化价值。刺绣非遗文化传承人周雪清高徒罗杏玲女士,现场为同学们讲述粤绣历史并传授基本刺绣针法,让同学们亲手体验粤绣工艺之美。

  
  
  

  藤编的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器时代末期,那时⼈们开始使⽤藤条等⾃然材料编织⽇常⽤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藤编⼯艺逐渐发展壮⼤,不仅在中国,还在全球各地形成各⾃的特⾊。特别是在唐朝,中国的南海地区藤编⼯艺盛⾏,成为当时的⼀种时尚。藤编⼯艺品具有实⽤性强、质轻⾊淡、轻便美观、⼯艺精致、构思独特、造型丰富以及天然环保等特点。同学们在现场先观察学习基础的编织技巧,接着就动手尝试,自我发挥设计、编织独特的藤编/竹编作品。

  
  
  

  剪纸的历史渊源深厚,起源于⻄汉时期,初始形态为⽤麻纸剪出⼈像以寄托思念。随着历史的演进,剪纸艺术在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尤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泛流传的⺠间艺术,⼈们常⽤剪纸来表达吉祥和美好愿望。剪纸的特点在于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并且适应⾯⼴。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动,深受群众喜爱。现场,同学们在小榄剪纸非遗传承人丘晓春、杨爱群、刘蓉老师的指导下,将纸张裁剪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物像、人像。

  
  
  

  押花艺术以天然植物花卉为原材料,经过脱⽔、⼲燥、押制等⼯艺处理,保持花卉的原有⾊彩和形态,制作出具有极⾼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押花作品融合了植物学和美术学的精髓,展现了⾃然与艺术的和谐之美。活动现场为大家准备了干花、透明干花制作夹、书签纸等制作工具,大家按照自身的喜好设计出精美的押花作品。

  
  
  

  油纸伞的历史渊源深厚,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初⽤⽊材和兽⽪制成。随着造纸术的发明,油纸伞应运⽽⽣,⼈们开始在伞纸上刷桐油以防⽔,这⼀传统⼯艺在中国流传了千余年。油纸伞的发展历经多个朝代,逐渐从最初的简单样式演变出各种精美图案和造型,成为⽂⼈雅⼠题诗作画、抒发情怀的载体。活动现场摊位展示已经画好的油纸伞和制作过程供参考,参与者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教程进行制作。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瓷器器物。其技艺于明代景泰年间达到巅峰,所用珐琅釉又多以蓝色为主,故称之为“景泰蓝”。掐丝珐琅非遗传承师张秋菊,现场带领大家“品味金丝古韵,领略非遗之美”。

  
  
  

  咀⾹园杏仁饼起源于清光绪末年的⾹⼭县⽯岐,因其形状似杏仁且有杏仁⾹味,被称为杏仁饼。经过近⼀个世纪的发展,咀⾹园杏仁饼已成为中⼭的特产,产品远销国内外,深受消费者喜爱。咀⾹园杏仁饼以绿⾖粉为主料,配以杏仁磨成粉,夹⼊⽤糖腌制过的肥猪⾁⽚精制⽽成。其饼身松脆,饼⼼⾹甜,⼊⼝松化,⻛味独特,令⼈⻮颊留⾹。同时,咀⾹园杏仁饼的传统制作⼯艺也被列⼊省级⾮物质⽂化遗产名录。咀香园的专业制饼师现场制作咀香园传统名点——杏仁饼,大家踊跃参与制作、品尝,气氛热烈。

  
  
  
  

  古人也爱玩,

  他们玩些什么呢?

  今天,穿越时空

  来一场古风韵味的游戏盛宴

  

  指导老师

  人文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 龙良富

  此次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是由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全体师生共同敲定,“更好传承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年轻一代的参与尤显重要。中山有着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这成为了我们选择的重要契机”。为保证本次活动顺利举行,他们形成了“组委会+小组”的合作模式,通过明确的任务导向,让学生在前期策划、组织实施、门票设计、联系赞助等环节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这些组织活动的经历都是会展公司非常看重的能力,此次文化节恰恰是非常好的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个活动中发挥自己所长,提升专业认同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活动过程发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又可以为专业课程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意见。未来,他们也将尝试将活动延伸到校外,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平台进行专业实践。

  

  4月25日,校图书馆举行了第十九届校园读书月系列活动——非遗文化掐丝珐琅画手工制作。作为一种传统的纯手工工艺,掐丝珐琅画利用金属丝勾勒出纹样,再用彩砂填充,制作出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中山市手工达人雷蕾老师以历代清明题材经典名画赏析为切入点,与大家共同追溯了珐琅画的起源与演变,并通过一系列以花为主题的美术作品鉴赏,让师生通过亲身参与制作深刻感受珐琅画及非遗文化的底蕴。

  
  
  

  时序更替,万象更新

  文脉赓续,生生不息

  它们所承载的文化记忆

  向我们奔涌而来

  簇拥我们跨越时空

  凝望先人们透亮深沉的眼眸

  走进非遗,延续非遗

  聆听古老乐章发出的灿灿之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