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6480人!广东药科大学2024年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发布!(招生代码 10573)
2024-06-19 10:29:00
广东药科大学
  学校简介
  广东药科大学是全国三所药科大学之一,是华南地区最早开办药学系列专业的高等学府。学校创办于1958年,原名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7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命名广东医药学院;1994年易名广东药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现有广州(大学城、宝岗、赤岗)、中山和云浮三大校区五个校园,占地近5300亩。学校拥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22个学院(部)、3个研究所(中心)、2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医院。经66年砥砺奋进,已形成“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先后进入广东省“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建设高校行列。
  立德树人彰显特色。学校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建立健全理论武装、思想教育、新闻宣传、意识形态等各项制度,将“三全育人”融入“五进”工作体系,通过名师名家名医大讲坛、干部培训大讲坛、青年学术沙龙等方式,打造“党建引领、课程主导、文化浸润、先锋示范、实践锻炼”思政育人工作品牌,着力培养以维护健康、呵护生命为己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药医及相关领域高素质人才。选树培育了3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8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基层党委荣获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教工党支部入选全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项目,附属第一医院获“省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示范点”。现开设47个本科专业,是全国专业门类最齐全的药科大学之一。拥有药学、临床医学、药物制剂、中药学、生物制药、临床药学等21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物分析、中药分析、卫生统计学等67门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和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8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药学院入选首批广东省高水平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中医药学院培育建设学院。近两届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7万人。
  学科建设强化优势。建有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等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以药学、中西医结合为龙头的大药学、大健康学科群优势明显。拥有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药学、预防医学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中西医结合在2018、2019软科排名中蝉联全国第三,2021、2022年排名居全国第4。
  人才强校名家荟萃。现有教职工1951人,其中专任教师166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人员占比90.9%(其中博士学位人员占比超45%),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比42.1%,共有研究生导师1173人。其中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青年岐黄学者、国家优青、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南粤优秀教师、南粤百杰培养工程人才、珠江学者、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特支计划”系列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等163人,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28个。
  科技创新勇攀高峰。主动服务国家和广东省重大发展战略,建有糖脂代谢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5个,形成较为完备的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三大药”及医药一体的研发创新体系。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1项等一批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优势突出,已形成多学科综合一体化防控糖脂代谢病诊疗新模式,制定首个糖脂代谢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国际规范并在第5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发布,研制了FTZ等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药。获国家、PCT、欧美发明专利授权共538项;成功申报用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中药1.1类创新药“脑脉通颗粒”临床试验批件;制定橘核盐橘核、炒茺蔚子国家药典标准并纳入2020版中国药典。2007年以来共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50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何梁何利奖、吴阶平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
  社会服务凸显担当。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先后被授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培育单位,截至2023年,累计为社会孵化企业342家,其中我校学生创业企业(含毕业生)53家。牵头成立中国整合药学联盟,牵头发起成立全国生物医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组建粤港澳医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打造粤港澳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峰会,主办2023、2024年粤港澳医药创新发展大会,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附属第一医院组建的“广药-连南”医联体模式受国务院医改专家组充分肯定,获广东省委在全省推广。2023年入选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大力落实广东省委“双百行动”,安排驻点干部开展结对帮扶;派出近百名科技特派员赋能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两所附属医院派出多批医疗队支援香港、上海、武汉、海南和省内多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其中附属第一医院援汉联合医疗队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集体”称号;6名校友获评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开放合作塑造品牌。学校先后与5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招收包括俄罗斯、印度、南非等20多个国家的各类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开设药学专业国际班,设立国(境)外交流专项资助学生赴海外学习。持续开展高质量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近年举办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理事会2019年年会暨中俄国际医药科技创新与合作峰会,2021、2022和2023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会议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30多场,其中牵头举办8场中俄合作抗疫学术活动,成果纳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中方工作汇报,形成中俄合作抗疫学术交流品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加入“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与中医药发展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教育部“亚洲校园”项目。开展教育部中外双导师及粤港澳联合培养研究生专项计划。
  展望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药学中西、医道济世”校训,弘扬“励志笃行、融通日新”校风,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药科大学的目标坚定迈进!
  广东药科大学
  学校代码:10573
  招生概况
  2024年广东药科大学普通本科招生计划6480人。其中省内招生5737人(含订单定向医学生196人),省外招生679人,预留计划64人。2024年省外生源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黑龙江、辽宁、吉林、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重庆、四川、海南、广西、陕西、贵州、云南等24个省(市、区)。
  广东药科大学2024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表
  注:此表仅供参考,最终以各省(区)招办公布的专业目录为准。
  广东药科大学2024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表
  注:此表仅供参考,最终以各省(区)招办公布的专业目录为准。
  专业设置
  学校拥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22个学院(部)、3个研究所(中心)、2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医院。现开设47个本科专业,是全国专业门类最齐全的药科大学之一。拥有药学、临床医学、药物制剂、中药学、生物制药、临床药学等21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物分析、中药分析、卫生统计学等67门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和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8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学科建设
  学校建有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等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以药学、中西医结合为龙头的大药学、大健康学科群优势明显。拥有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药学、预防医学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先后进入ESI全球前1%;中西医结合在2018、2019软科排名中蝉联全国第三,2021、2022年排名居全国第4。
  2024年普通本科招生
  亮点与变化
  1.学校2024年计划招生6480人,比2023年增加480人;
  2.2024年起学校全部专业实行按具体专业招生,不进行大类招生;
  3.为方便广东考生报考,我校2024年对广东省的招生专业组进行了优化调整。全校专业共划分为9个专业组,其中物理类专业划分为7个专业组,历史类专业划分为2个专业组。
  录取规则提要
  1.实行“分数优先”的录取原则,不设置专业级差。
  2.投档到学校的考生,如服从专业调剂、体检合格且符合有关录取规定,均不退档。
  3.除英语专业外,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对应试外语语种不做限制。但学校公共外语教学主要为英语,非英语语种考生谨慎报考。
  招生咨询电话:
  020-39352027
  实习编辑:司徒雅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