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12月6日—8日,广东交通基础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峰会(下称“大会”)在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举行。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韩恩厚作主旨演讲。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正,广东省交通厅二级巡视员劳潮惠,广东省交通运输协会会长鲁昌河,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联合实验室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胡迟春出席大会并致辞。来自政府、企事业单位的500余位代表共襄盛会。
大会以“新广东 大交通 新质变”为主题,汇聚全国各大交通运输主管单位、企事业单位、资深专家学者以及行业精英,聚焦交通领域前沿工艺技术以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广东交通基础设施如何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共绘广东交通发展新蓝图。
大会设置了主论坛、主题沙龙、广东交通重点项目观摩交流和广东21地市工程地图展览等主要活动。其中,主论坛已于12月6日召开,主题沙龙和广东交通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于12月7日开展,广东21地市工程地图、广东交通大事记、广东交通重点项目等展览展示持续3天免费开放。
李正在致辞中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办学情况,特别是在讲好中国交通故事、助力交通强国建设方面主动扛起使命与担当。他表示,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驱动区域协调发展,交通要先行。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交通学科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鲁昌河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交通强省建设,加强广东省基础建设创新实践交流,增进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和对外开放,是一个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高端平台,也是一个展示成果、共谋发展的宝贵机会。
劳潮惠表示,广东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硬联通”正向着更深层次的融通前进。今年,全省公路、铁路、港航、轨道交通以及民航建设均取得优异成绩。希望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领域互联互通的创新协同发展,为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胡迟春表示,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联合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交通发展的动力。未来,实验室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服务社会为使命,坚持“向‘新’发展,朝‘质’攀峰”,助力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黄奇帆作主旨演讲
黄奇帆以《围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广东省基础建设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演讲。他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迈向现代化的核心要求,推动生产力从资源密集型向全要素生产力转型至关重要。随着发展资源消耗和人口劳动力数量将减少,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质生产力发展涵盖五大板块,衍生出十五条主赛道,其核心是创新,需从五个方面发力形成高附加值终端产品。最后,他提出,降低物流成本可释放巨大经济效益,包括降源减量、构建一体化配送网络、优化产业链组织方式,以及交通部门运用新质生产力思维,通过数字化等手段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周伟作主旨演讲
周伟进行了《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以大力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阐述了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意义、公路数字化转型目标任务及相关问题,并以城市群地区高速公路改扩建为例,强调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具体举措。
韩恩厚作主旨演讲
韩恩厚以《交通基础设施的腐蚀服役安全与耐久性》开展了主旨演讲,介绍了腐蚀如何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与耐久性。他指出,腐蚀控制涂层技术与修复技术、腐蚀监测/检测技术、高安全性长寿命接地系统等实用化技术,可望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役安全性与耐久性以及延长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最后他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值得重视的问题。
胡迟春与廣角品牌机构副总经理梁梓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冷真,中国中车首席技术专家、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刘韶庆,广州轨道交通盾构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广州地铁原常务副总经理竺维彬分别开展了精彩的演讲。
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联合实验室由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澳门大学联合申请,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实验室贯彻“交通强国”发展理念,致力于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技术、智能交通管理、高效韧性基础设施、未来交通技术、交通与智慧城市融合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交通基础设施科技水平,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创新和可持续性发展。
大会由华南理工大学指导,广东省交通运输协会、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联合实验室联合主办,廣角品牌机构、《广东交通》编委承办。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华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