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自主招生PK:北大不在乎成绩 清华看重领军人才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2011-11-01  字体:  

  自主招生是如今高考招生体制下的一种特殊类型招生方式,而经过数年的发展,自主招生也逐渐细化出其中更为特殊的招生方式,其中就以北京大学(微博)的“校长推荐制”和清华的“新百年计划”为代表。在今年的自主招生政策还没有正式出台前,两所国内知名院校率先发布这些特殊类型招生办法。虽然这些政策覆盖的只是极为少数的拔尖人群,但是大家都将之视为高考改革的实验田,期待由此看出未来改革的方向。随着几日前人大推出了相似的“校长直通车计划”和“圆梦计划”,可以预见将有越来越多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将着手类似试点。

  政策对比

  共同点

  北大和清华作为国内两所顶尖大学,在自主招生的探索上走着不同的道路,但是归根结底,都是在现有体制上不断尝试各种新的可能。

  去年国家发布的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对于高考改革的部分,明确提出“推荐”等新的招生方式和“高水平大学联考”的招生新模式,这些概念其实都在北大和清华这几年的自主招生改革中有了体现。

  这几年,两校在特殊类型招生的覆盖面拓宽,优惠幅度也在逐年增加,在现有体制的限制下,一步步扩宽“自主”的空间。

  不同点

  覆盖面

  北大:全部“校长实名推荐”清华:偏才、全才、寒门子弟各有针对

  北京大学一直坚持通过“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方式,选拔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免去笔试环节,打破传统的“唯分数论”。同样,今年北大最新的自主招生特殊政策,不管是提出“不孝顺”等不能被录取的条件,还是调整录取的优惠程度,甚至是即将在下一次的自主招生中引入高中阶段的过程评价,全部是“校长实名推荐”这一个制度的完善和延展。

  而清华的自主招生特殊类型政策内涵更为丰富。今年清华将这些政策取了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新清华计划”,然后在其下分别针对全才、偏才和寒门子弟制订了相应的“领军计划”、“拔尖计划”和“自强计划”,其中“自强计划”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该政策将覆盖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这些国家级贫困县中学最多推荐一名学生。

  优惠度

  北大:降至当地一本线;清华:最高降分60分

  今年,北京大学虽然整体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变化不大,但在优惠程度上做出调整。北大首先在今年6月发布消息,规定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降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分数线录取的优惠政策。据记者统计,北大在各地的录取线都要高出当地一本线100分以上,所以这样的优惠政策可以说将是国内一流院校给出的最大优惠额度。而在近日发布的操作细则中,更是在此基础上加大优惠覆盖:面试未通过的学生,经进一步的考核合格后可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北大在当地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优惠。

  清华虽然没有加大优惠幅度,但是扩大了60分这个清华最好加分档的覆盖度,即通过“领航计划”选拔的学生都能获得降60分的优惠;通过“拔尖计划”选拔的学生可以获得在限定专业内给予降30分至60分的录取优惠;通过“自强计划”选拔的学生可以获得30至60分加分投档的优惠政策。

  着力点

  北大:侧重对基础教育引导清华:侧重未来针对性培养

  在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制”中,北大招办一直强调“引导”的意义,希望通过北大的招生理念影响中国目前基础教育“唯分数论”的局面,将中学从“应试”和“素质”的矛盾中解放出来。北大希望在招生中体现对于学生全方面素质,如文体、理想、责任感、价值观、领导力等多方面的考量,而这些素质的养成,需要基础教育阶段长时间的培养。

  而清华则是把高招的政策延伸到“未来”,今年“新百年计划”很大的亮点就是将招生和培养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比如“领军计划”录取的学生,将被优先推荐参加清华大学学生骨干培养项目,赴海外知名大学交换学习,参加社会工作、社会实践、社团组织和公益志愿等活动及锻炼等。“拔尖计划”录取的学生将有名师作为学生导师;可加入清华大学学术科技创新团队,获得指导教师、创新经费、活动场地、实习机会等全方位支持;可优先获推荐参加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具体内容包括学术交流、高新技术产业调研、海外一流大学或科研单位研修、自主立项创新等。而“自强计划”的学生入校后,学校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开通入学“绿色通道”,提供助学贷款和生活必需品,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资助全部基本求学费用,还会在校期间安排勤工助学岗位,为他们优先推荐参加社会实践、企业参观、校友交流等活动和锻炼的机会。

  对话招办主任

  北大招办主任秦春华

  让中学培养人才多关注分数以外的东西

  记者:你认为对北大来说现在高考体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秦春华:在现在的体制下,分数线是一道死坎。高于这条线,即使不适合北大的学生,你也必须招进学校;而如果是低于这条分数线一分,即使综合素质再优秀,再适合北大,按照现在的体制也只能失之交臂。

  记者:校长推荐制希望对中国的基础教育起到引导作用,这体现在哪里?

  秦春华:其实我现在每天做的事就是为了让我的孩子将来读书时能有更快乐的生活,在高考唯分数论的指引下基础教育围绕着分数转,所有学习的东西都是对考试有用的。其实中学也处于“应试”和“素质”两难的境地,如果不改变选材的价值观,那基础教育阶段很难有动力去改革。现在北大通过“校长实名推荐制”提出了分数以外的选材价值观,可以让中学在人才培养时关注分数以外的东西。

  记者:两年多前,校长推荐制提出时引起社会轩然大波,北大为什么坚持做下去,是否真招收到了北大需要的人才?

  秦春华:当时提出校长实名推荐,社会上认为校长会乱推,在强大的监督下,事实也证明了中学校长推荐的学生都很靠谱。

  这时候,大家又认为校长推荐的都是分数优秀的学生,并不能起到校推的效果。我认为第一年校长往往都不知道该怎么做,再加上社会高度关注,为了公平往往就只推荐成绩最好的。但是做下去,等社会都信任校长,校长慢慢有信心后,就会在推荐时更多考虑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所以当时北大保持低调的态度,坚持让这件事做下去,只要做下去,就一定会有效果出来。在校长推荐制上,我们已经把优惠程度放宽到了一本线,所以成绩真的不是我们在乎的,但是成绩好也并不意味着只会死读书,校长推荐制中很多学生都是品学兼优、多元发展的。

  记者:校长推荐制推出后,北大在自主招生的探索也只限于校长推荐中,为什么没有拓宽范围?

  秦春华:因为自主招生的改革是一种探索,谁也不知道改革会不会成功,所以我们每一年也就是在校长推荐的范围内一步步进展,比如慢慢扩大资格中学的数量和推荐学生的名额,增加优惠幅度等,还有即将在明年校长推荐学生评审时加入的过程评价等。

  这么做的话,一旦改革失败了,那么影响的范围也不算太大,我们也可以收得回来重新开始。

  记者:现在你们推出过程性的考查,但是这种自述性的材料是否真的能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是否会变成一项中学生额外的作业压力?

  秦春华:这些改革到底能不能成功,现在都言之过早,但是我只能说这些改革,改总比不改好,试一试总是好的。

  清华招办主任于涵

  制定中学资格表未参考北大榜单

  问:北大推出校推生的中学榜后,清华也推出了领军计划的资格中学榜。我们注意到有的中学没上北大榜,但上了清华榜,比如北京东城的3所中学,请问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

  答:我们在制定中学资格表的时候,并没有参考北大的榜单。北大是使用申请审核的办法,而清华主要是按照自己的标准,客观看各所中学给清华输送学生的质量和数量来确定的。当然,北大和清华榜单上很多学校重合,这很正常,但也有很多差别。比如哈三中在北大榜上有6个名额,但是根据该校学生进入清华的数量和进校后的表现,我们给了一个名额。北大和清华榜单的区别是两所学校根据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考量内容确定的,我认为没有必要刻意扩大其中的差别。

  问:清华榜把名额尽量覆盖到更多的中学,大部分中学只给了一个名额,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答:招生是一项兼顾效率和公平的事情。在领军计划的中学推荐中,是突出效率的选材方式,保证好的学生能够很有效率地被推出来。另一方面,我们希望让有限的资源覆盖更大的面,让更多学校的学生可以有机会。所以我们最多只给了学校三个名额,而2/3以上的学校只给了一个名额。我们不希望用名额把中学分出三六九等,更不建议这成为大学向中学争夺生源的砝码。

  同样,并不是说同样指标的就是同样的水平,比如江苏我们给了19个中学每个中学一个名额,这并不是说这些学校是同样水平。又比如乌鲁木齐一中作为全国5所获得3个推荐名额的中学之一,是考虑到对民族地区的倾斜,所以其中一个名额我们是指定给少数民族学生的。

  问:在北京的中学中,只有人大附中得到了3个推荐名额,和人大附中这些年年年出状元有关吗?

  答:在榜单中能够得到2个或3个名额的学校,每年能进入清华的学生都不少。人大附中培养的人才很多元,从进入清华以后的表现来看也很突出,说明他们不仅仅只能出状元。我们在考虑分配给各个中学的名额并不是只看高考表现,人大附中这些年是出了不少状元,但是说实话这些状元也没有都来清华,我们看重的是各类的优秀人才。

  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一个指标,比如考上清华多少人以上,才能获得3个名额。每个地区的特色不同,所以不能以一条线来划定。

  问:现在有了北大榜,又有了清华榜,很多人将这个榜单作为评价中学的标准,怎么看这样的情况?

  答:我认为这并不代表给中学的排名,作为清华,只是看各个中学的学生进入清华和在清华的表现,这样的评价只是单一的,不能仅凭此来评价中学的办学水平。

  我们对榜单的解读是,首先以“清华标准”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1所中学,不求好的都含,但求含的都好;其次,各省名额多少不只反映教育质量,还有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在当地的均衡程度;第三,中学不以名额多寡论英雄,清华更看重中学培养“领军人才”的能力;最后,我们特别在新疆、西藏专门安排名额选拔少数民族领军人才。

  本报记者周逸梅

  (京华时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