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广东省中学多语种办学20年专题报道】名师访谈: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中学日语教师吴婉
2023-10-18 10:37:00

  不知不觉,广东省中学多语种的开展已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这二十多年来,中学多语种可谓一路坎坷、一路前行,经过了艰难的初创期,迷茫的探索期,到如今的渐入佳境。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策的推出,广东省的中学多语种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近些年来,广东省内开设多语种的中学如雨后春笋般地增长,在多语种办学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不少学校已经享受到了多语种良性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多语种高考也已改变了无数学子的命运。毫无疑问,广东省的中学多语种已经成为一只不可小觑的力量。

  然而,在中学多语种取得了不少亮眼成绩的同时,也仍存在不少较为突出问题,如相对于英语而言,多语种总体影响力还较小;不同语种之间的发展极为不均;多语种办学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多语种中学与高校较为脱节;多语种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机制;多语种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上还较为薄弱等。

  为回顾这二十年多年来广东中学多语种走过的历程,总结这些年来广东中学多语种办学的经验教训,更好地打造广东中学多语种命运共同体和广东中学多语种名片,广东省多语种高考研究会多语种高考研究分会联合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协会南方俄语教育专业委员会特推出系列专题访谈报道“风雨兼程二十载——广东省中学多语种历史与现状专题报道”,该报道分为“校长访谈”、“专家访谈”、“名师访谈”、“学生访谈”四个系列。点击查看专题:广东省多语种办学20年

  诚邀您与我们分享这些年来您与中学多语种的不解之缘和不得不说的故事!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中学日语教师吴婉接受我们的专访,来跟大家聊聊自己的中学日语教师职业生涯,以及当下中学日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中学

  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中学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中,创建于1958年,现在的办学规模为42个教学班,2100名学生,167位专任教师,其中正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1人,佛山市中学高级教师49人;博士研究生学历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40人;近年来获市区各级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29人次、骨干教师48人次,获得国家、省、市区各类先进个人105人次、各类优秀教师称号697人次。学校共有佛山市基础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学校成为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高中化学学科基地学校)。伦教中学以“办一所有温度、高品位的学校”为办学愿景,以“激励自我成长,促进共同发展”为办学宗旨,以“伦常恒远,多元共生”为办学理念,秉承“自强不息扬个性,共生发展创未来”的学校精神,坚持“依法立校,文化兴校,科研强校,特色创校”的办学思路,致力营造“礼、责、容、信”的校园特色文化(伦常文化)。

  2017年伦教中学始设日语班,现有在校日语学生200多名。具备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团结共进、积极教研的日语科师资队伍,拥有佛山地区首个日语博士工作站。教师均具备日本留学、访学经历,专业知识扎实,国际视野广阔。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高端引领、协调发展、人尽其才的工作原则,依托日语博士工作站的成立,柔性引进多名省内外知名高校日语教师进行定期到校指导,不断优化改善师资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及长期发展方针,充分助力学校日语学科专业的创新与突破,形成能够引领学科前沿、具有较强凝聚力的创新集体。

  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中学日语教师,澳门大学语言学博士,本硕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拥有日本留学、访问学者经历。2022年入职佛山市顺德区伦教中学。

  问:您选择当中学日语教师的契机是什么?

  吴婉:

  我已有十年的高校日语教学经历,但当中学日语教师的时间并不长。这一身份对我来说还有很多需要摸索、需要学习的地方。选择中学的原因其实比较朴实,因为这份职业处于我能接受的家庭半径范围内;其次,最近几年中学多语种教学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我对此也有所了解,因此当我结束学业时便选择走进中学,开启我全新的职业道路。

  

  参加第二届新时代大学日语课程建设与教学发展研讨会与专家合影

   问:请简单谈谈您担任中学日语教师的总体感受!

  吴婉:

  由于学生及学段的特点,中学的教学工作不单单在于课堂的40分钟,还包括课后的所有在校时间,教师需要随时做好答疑、作业反馈、学生学习状态的跟踪、小组备课教研等工作,各项任务均较琐碎繁杂且总体时长较长,对体力及耐心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与此同时,中学日语的教学于我而言又像是一个充满新鲜感的新世界,很多东西既熟悉又新奇,比如教学内容虽是熟悉的日语,但教学的目标、方法及对教学对象群体的管理方式都存在很多需要我不断进行调适的地方,让我时刻提醒自己必须不断精进自己的教学技术,重构自己的教学理念。

  

  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学多语种教育与发展研讨会上做主题报告

  问:您觉得当前中学生在学习日语时存在哪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吴婉:

  我觉得对目前的中学日语生来说,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01

  中学日语学科的课程顶层设计与

  实际教学计划的矛盾

  按照中学日语学科的课程设计,该学科教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授课的教材包括初中阶段的“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册书,以及高中阶段的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教材。但目前的中学日语基本上是从高中开始开班。换句话说,高中三年必须完成原定为初高中课程内容的所有授课计划,外加高三阶段的复习。再者,即使同为高中,不同学校的日语开班时间也不统一。部分学校选择在高一上学期的前期开班,但也有不少学校选择在高一上学期的后半段或高一下学期才开展日语教学。以上种种导致教学进度压力陡增,教师一直处在疲于赶课的状态,形成教学过程只能重量无法重质、只能对学生强行输入无法顾及输出的无奈局面。而学生也经常处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的学习状态。这样的教学完全无法实现新课标中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02

  小语种在首选顺位中不具优势,日语学生的生源平均水平不高

  中学日语虽然在近些年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但其作为英语的替代科目这一身份却没有发生改变。由于担心日语的适用范围较英语小,影响未来大学录取及就业,一般的学生和家长不会首选日语作为学习科目。而部分学校对日语学生的挑选依据是:英语成绩差或者所有科目成绩都差的学生。所以,目前的日语生源面临外语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占据多数的现状。这部分学生原本的外语学习内驱力就不高,而日语的特点在于入门看似容易,实则进门也需要花时间才能学好。该部分后进学生往往在语音阶段之后的语法阶段便开始慢慢掉队,最终不仅英语学不好,改学日语也没多大起色。

  问:据我们所知,当前中学多语种教师职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您觉得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请列出 3-5 点。

  吴婉:

  01

  科研是教学之“道”,

  是教学的灵魂及核心推进力。

  中学的教研基本上是由区级、市级的教研室主导。但日语作为小语种之一,很难有专门的教研室及教研员。中学日语学科建设与发展缺乏创新、有序的专业指导,中学日语教师的工作及自我提升多数只能停留于“各自奋战”、“有术无道”的表面。

  02

  我所在的区域属于中学日语发展

  较为蓬勃的区域。

  即便如此,一般的校际交流亦不多,区内各教师的交流平台几乎仅限于少数几个微信群。而市级及跨市区的交流则更是少之又少。

  03

  中学日语的课题及项目申请

  极为困难。

  在名额有限的前提下日语教师能够获得的课题及项目申请可能性极低;接受日语论文投稿的高质量刊物极为稀少。因此,即使小语种教师有心参与职业晋升也很难有合适渠道。

  04

  中学日语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

  最近几年关于高考日语的教辅资料及教学资源如雨后春笋,但其质量良莠不齐。另一方面,贯穿高中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同步辅导资源极为稀缺,不利于开展入门及基础阶段的辅导训练。

  问:您如何看待中学多语种的未来?

  吴婉:

  当前世界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国家对多语复能人才的需求也必定更加旺盛。多语教育符合国家利益,长期来看具有蓬勃的发展力。

  通过中学开设多语教育,从大的层面看,能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充分理解世界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我们国家的整体语言能力。从小的层面讲,中学多语种的开展,为部分外语偏科严重的学生拓宽了成才的路径。自2021年国家明令禁止对大部分专业做高考外语语种限制后,中学选择多语种的顾虑进一步降低,报考人数一直呈攀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享受到多语种高考的福利。截至目前为止,我所在的学校有不少学生通过选择日语,成功避开英语劣势,高考成绩比中考提升了1-2个档次,考上理想的大学。

  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强中学日语教学的整体规划研究,提高该语种在基础教育阶段落地生根的适配性。搭建更多中学日语教育、教研平台,尤其可多开拓云教研等形式灵活、地域不拘、受众范围广的交流学习空间。促进更多大学与中学的合作交流,纵向打通人才培养的通道,助力中学多语发展! 

  广东省高考研究会多语种高考研究分会

  广东省高考研究会多语种高考研究分会(以下简称“多语会”)是由广东省内外数十家开设多语种教学的中学和机构,在自愿基础上结成的非营利性学术组织。多语会下设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语等语种研究室,旨在推动多语种教育在广东省内外的普及,提升多语种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多语种学校间的教学研讨与交流;多语会着力为已开设和拟开设多语种的中学及机构提供综合性、个性化办学方案,全面提升多语种办学水平和影响力。

点击查看专题:广东省多语种办学20年

编辑: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