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似炼狱 小升初热要如何降降温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 作者: 2011-12-23 字体:大 中 小
课外辅导篇
不甘心把孩子命运交给电脑派位的家长们,越来越多地选择把孩子送入课外辅导机构参加应试培训。而12:1,甚至20:1的高淘汰率,使得考题越来越难,于是更多的学生不得不参加课外辅导机构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近两年来,小升初课辅市场非常火爆,并且暂时看不到走淡的趋势。为此,记者专访广州几所课外辅导机构的教育专家,探讨小升初课辅市场热度不减的根源所在。
“小高考”淘汰率奇高
“由于优质学位的紧缺,参加小升初课辅的学生人数不亚于中高考!”学大教育校长冯永粦说,“在民间,小升初有‘小高考’之称!”学大教育机构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从2008年到现在,广州每年都是3万名学生争夺4000个优质学位。并且这几年优质学位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可考生人数却增加了2万,达到5万人。“也就是说,录取比例平均下来都高达12:1,而育才、省实、广雅等名校的录取比例仅有16:1,有的甚至高达20:1。”冯永粦介绍,今年的形势并不比前几年乐观,学生们还是需要提早做好备考准备。
谈及市面上形形色色的课辅机构,冯永粦说,广州各个课外辅导机构都在做小升初的辅导培训。不过辅导形式有所不同。“有一对一和精英班两种模式。专注于做一对一辅导的是学大教育,精英班的有卓越、立尚、新东方,二者各有特色。” 他认为,一对一教育模式更有针对性,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成绩提上去。而精英班则更有学习气氛,也能够对学生进行模拟考试的训练。
卓越教育高级副总裁周贵告诉记者,有名成绩不错的小学生,就是因为缺乏应考经验,在考场上一直发抖而发挥失常。“我们会为学生进行临考模拟,培养应试技巧和磨练他们基本的心理承受能力。”他说。
资源不均助长小升初热
“纵观广州小升初,归根结底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的,”冯永粦说,“家长希望短、频、快的手段,让孩子锁定在大学门槛,从而达到通途升学之路。于是造成了目前对优质学位的争夺。”他认为,除非国家政策改变,“比如说取消了择校考,不限户籍以及对口直升,出台公平优质教育资源政策,才有可能将小升初考试的热度打下去。”
“现在,一方面是名校学位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是普通学校招不到学生,”立尚教育小学部校长冼德载透露,“相当一部分普通中学都招不到计划的一半!”他认为,除了教育制度的原因外,家长的心理因素也间接导致了小升初热。“人家的孩子去了什么学校,我也要孩子去!于是乎小孩去什么学校,是家长的面子确定的!” 此外,当下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要承担家庭里面所有的希望,就要接受最好的教育,也是间接推动小升初考试热的原因。
不搞偏难怪题家长不愿意
“我十分不赞成这种做法,小孩子搞得太苦了,”谈及小升初应试,冼德载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本来我国的课程标准已经比外国和西方高出很多倍,但是孩子们还要选拔竞争,于是考题就更深、更抽象、概念更精细!”他说,孩子们的思维按照正常发育是达不到这样的水平的,于是只能通过大量的做题,深化对知识的认识。
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冼德载说,即便老师学校为孩子们减轻了课业负担,家长也不会允许,事实上,课外教辅机构就是由此运用而生的。“因为学校不许补课,也不许办课外的辅导班,只能指望社会上有这方面的东西,这是市场决定的!”他说,本来课外教辅机构应该捕捉公办学校教育的不足,培养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可现在的情形是课外辅导机构成为升学的工具,“因为市场大,于是越来越火……”
“我现在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学生既然来了,就不能够按照应试的那套去做机械的模仿和练习,我希望真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未来的学习,能够相对轻松和容易接受点。”冼德载继续谈到,这种想法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因为一方面,要找到比较好的老师,另外一方面也要得到家长的体谅,“我们按照小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一步步引导,可家长却质疑老师没有给孩子布置难题,担心孩子没有教育好。”
六年级再培训应试也不晚
小升初考试题目很难,许多学生、家长叫苦连天。周贵解释道,小升初是选拔性考试,小学是考察性考试,因此需要学生有一个应考的适应过程。他说,民校联考一般录取总分是230-240分,也就是说每科平均分80分左右就够了。但是一般小学的考试,平均分都是97-98分,所以学生碰到小升初的考题,就会觉得很难。“小升初考试一方面考察知识面的广度,另一方面考察做题的熟练程度,此外还有做题技巧,题目也更加联系生活,贴近中高考的出题思路。”
此外,就如何选择小升初应考复习的时间,周贵建议,如果基础比较扎实,那么六年级再来也问题不大。如果不怎么扎实,就需看个人情况予以加强。假若突击复习,临考几个月前查漏补缺,冯永粦建议进行一对一复习。“很多家长是在孩子剩下半个学期就要考试时选择一对一培训的。”但是如果从很小就进行应试培训,多数专家并不认为有这样的必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