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管理整体情况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16年学校被列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学校秉承“德能兼备,学以成之”的校训和“自强、敬业、求实、创新”的广轻精神,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输送数万名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构建了以大教学为中心的“三大一强”管理体系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建设高职院校治理典范及人才培养典范为目标,设计并推行“三大一强”管理体系,通过推进“大管理、大保障、强督察”,服务“大教学”的中心地位。
(二)建立了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机构
学校建成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管理机构,建立教学管理有效机制,形成扁平化管理模式,适合精细化管理需要;管理重心下移,拓展教研室功能;设置3个协同教学中心,统筹工科、商科新技术和外语协同教学。
(二)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牵头成立广东轻工职业教育集团,深化推进产教融合,每个二级学院与行业龙头企业至少共建1个特色产业学院,建成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白天鹅酒店学院等10个产业学院。采用“招生即招工”等形式,开展了3个国家级、8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教育。与行业龙头企业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力合科技园联合建立国家级环保科技孵化器,并入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及创新创业能力,落实精准育人。
(四)建立了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建立了开放式、移动式轻工行业自主学习平台——轻工教育在线,打造人人互通、校企互通、能学辅教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实现全程泛在交互式学习,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学校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建成顶岗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顶岗实习管理全过程、实时化、可定位。牵头成立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并成立国际交流中心,实现国际化办学及人才培养规范化管理。学校设置教学督导室,建立校院两级、多元质量监控评价、反馈与改进体系。推进“263计划”,严格高职教育教师资格准入条件,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五)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011年以来,学生获国家级奖项189项,省级奖项2560项,其中102项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类奖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3-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高职)排行榜中,名列第七。2016年入选中国青年报评选的“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2017年成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2012年以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近三年用人单位满意度从97.98%逐年上升到98.49%,社会认可度高。
二、教学管理特色创新
(一)管理创新背景与理念
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教学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然选择。学校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坚定不移的中心,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全方位保障教学并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为此,学校设计并推行了以教学为中心的“三大一强”(大教学、大管理、大保障、强督察)管理体系(如图1),以大管理、大保障、强督察保障了 “大教学”的中心地位。“三大一强”以“互联网+职业教育”为理念,以整合教育资源、保障教学质量为目标,打造协同化教学、集约化管理、全方位保障、制衡式督察的管理体系,是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顶层设计。
图1 “三大一强”管理体系
(二)“三大一强”管理体系创新与实践
学校推行了以教学为中心的“三大一强”管理体系,建设了包含协同泛在专业教育体系和大素质教育体系的适合创新型工匠型人才培养的大教学体系,并以大管理、大保障、强督察作为支撑和保障,夯实了“大教学”的中心地位(如图2)。
图2 “三大一强”体系保障 “大教学”的中心地位
1.大教学:协同共享,实现了教育资源集约发展
(1)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对接区域产业链的专业集群
学校积极推进两校区资源调整,根据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聚焦轻工领域的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广东省支柱产业,按照产业链及岗位群设置专业,根据“对接产业、定位高端、突出特色、示范带动”为整体思路重构智能制造等专业群,设置3个协同教学中心,构建高水平轻工专业集群。促进了专业教学资源的聚集、协同与共享,推进了专业(群)对接产业开展产教融合,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对接。
(2)专业交叉融合,催生“新工科”“新文科”人才培养改革
建设专业群内共享课程(每个专业群至少4门),对接国际标准研制新工科、新文科专业教学标准:主持国家级6个、省级6个,参与国家级9个(见表1);构建“专业+设计”“专业+互联网”“专业+人工智能”课程,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及设计等技术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立跨二级学院、跨专业群的协同教学中心,落实“专业+”课程。探索和实践学分制改革,18个试点专业、20门试点课程实现了跨专业(群)互选课程。2018年,学校牵头筹建全国职业院校新兴技术应用产教联盟,全国100多所学校申请加入,形成了“广轻共识”。
表1 学校主持(参与)专业教学标准研制情况表
(3)聚集各方资源,实现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培养
一是中高本协同培养。全面实施“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协同育人模式,学校22个专业与中职、本科院校开展多形式的协同培养,搭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二是政校行企集团化协同育人。牵头成立广东轻工职业教育集团(7家行业协会、8家职业院校、280余家企业),打造了包括广东轻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轻工协同育人中心等产教融合平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立项为国家级试点专业3个,省级8个)。三是国际化协同育人。牵头成立了广东省“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引领全省职业教育走出国门,引进各方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研制了6项省级专业教学标准,引进、开发4个国际化专业标准,荣获31个省级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4)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支撑大教学体系
一是实施师资队伍建设“263计划”,近三年来,学校在广东省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考核中均排名广东省第一。二是建成了13个省级品牌专业及一批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三是建成共享型实训室22个,发挥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技能鉴定、创新创业等多种功能。
(5)开发“智慧校园3.0”系统,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集约共享
与华为公司共建了智慧化校园3.0系统,积极推进专业资源库建设,建成国家级、省级、校级三梯队递进的专业资源库,实现了专业资源的聚集、共享;搭建了“轻工教育”在线资源平台(如图3),逐步将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开放课程迁移到“轻工教育”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实现全程泛在交互式学习,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实施学分制改革,实现线上线下双课堂学分互换,实现全程、在线、自主、开放泛在学习,拓展了人才培养的时空。
图3 基于信息技术的大教学管理系统
2.大管理:跨界协同,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1)校企共建共管,创新教学管理手段
学校积极引入政校行企等校外资源融入产教融合平台,与企业合作建成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白天鹅酒店学院等10个产业学院,并制定实施《产业学院设置管理暂行办法》,完善校企合作共建共管教学管理机制。
(2)管理机制创新,下放教育教学管理自主权
学校建成了10个新型二级学院,下放教育教学管理自主权,制订《下放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清单》,共下放8项人、财、事权力(如图4),促进学校职能部门管理资源与二级学院教学资源有机融合,激发办学活力。
图4 学校下放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清单
(3)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化管理手段
学校以“跨界、协同”管理为目标,建立“互联网+”大管理平台(如图5),促进了部门间的跨界与协同,打破了管理壁垒,实现了管理职能的有效整合。
图5 信息化大管理平台构建
3.大保障:党建引领,全方位保障立德树人
(1)思政协同,实现政治、思想大保障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建设党建、思政、专业、传统四个文化,坚持“立德树人”总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
(2)全员协同,实现素质教育大保障
推进“四个文化”进社区,打造“文化食堂”“垃圾分类系统”“社区书院”等素质教育平台,将立德树人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政校行企全资源、校内校外全方位、课内课外全过程、教师教辅全动员、线上线下全覆盖”的大素质教育体系(如图6)。
学校素质教育“广轻模式”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广泛报道;学校育人成果在2018广东省大中小学德育工作成果展中获省委领导的肯定。学校荣获“2017年全国高职院思政工作创新优秀示范案例”50强。
图6 大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3)工作协同,实现校园育人环境大保障
以“文化校园”“平安校园”建设为抓手,践行“互联网+安保工作”的管理理念,建设包括智慧后勤、平安校园、IT运维、信息安全为核心的网络化大保障平台(如图7),实现安全监控线上线下全覆盖的大安全体系,让大安全意识、大保障意识深入人心、内化成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图7 大保障信息系统构建
4.强督察:督、察并举,强化教学质量诊断改进
(1)创新教学工作台帐制度,强化对教学的督察督办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和重点项目均建立台帐,网络化督办平台中实时显示工作进展情况,督办科全程监控并根据情况定期反馈与严格督促。
(2)构建教学质量督察系统,强化教学质量诊断改进
学校以内部控制、内部质量诊改为抓手,强化建设过程中党廉督查、教学督察、服务督察,强化课酬激励式听评课制度,建设学校强督察平台(如图8),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图8 全方位监管强督察平台构建
三、教学管理工作成效
“三大一强”管理体系为保障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效突出,形成了示范推广效应。
(一)管理成效
1.大幅提升了教学管理水平。在产教融合基础上推进了校内外教学的协同、学校资源的立体化利用等,形成了管理的示范。
2.实现了学校资源战略调整、教育教学制度规范化、专业优化。建立了跨界协同的“大教学”体系,学校20多个专业开展中高本硕、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多种形式的协同培养,形成了发展的示范。
3.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4个国家示范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得到积极推广,产业学院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等,形成了改革的示范。
(二)标志性成果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31 项。获国家级荣誉14项,主要包括: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连续两年)、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高职)20强、教育部现代学徒试点单位、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2016年全国高职双创示范校50强等。
(三)示范推广
作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进行内涵建设,积极推动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在如何保障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这一关键环节上,构建了“三大一强”管理体系、创新了教学管理模式、形成了跨界协同教学的新亮点,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典型范例,进一步优化了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提升了教育成效。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三大一强”管理体系及效果,受到全国兄弟院校的高度关注,已有60余所高职院校专门来校交流学习教学管理经验,30余所学校正在借鉴并推广教学管理经验。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