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接力,“热血”的番职人这样传递爱的温度!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作者: 2020-03-18 字体:大 中 小
3月16日下午,一辆印有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标志的献血车缓缓驶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闻声而动的众多老师放下手中的工作,分批赶往献血教室,踊跃献血,用爱心和热血为医疗资源提供坚实后盾。
能轻二两,献血第一人有些兴奋
排在队伍第一位的是该校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丁红朝。有着多年游泳经历的他身体一直不错,测量体温、填表、体格检查、检验筛查,经过层层“关卡”,丁红朝如愿以偿的坐在献血桌前。这不是他第一次献血,时隔多年,现年54岁的他神态自若,在扎针前特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黄色口罩,护士让他握紧压力球时,丁红朝笑道:“这个抗捏吗?别让我捏爆喽。”伴随着血袋的起起落落,温热的血液很快装满,“我感觉自己能轻二两吧!”缠好止血绷带,丁红朝起身前往休息区。作为当日献血第一人,他还是有些兴奋,“因为疫情血库告急,看到这个消息赶紧过来献血了,这次感觉不错,下次还可以多献点血,多做点贡献”。
“今天献了多少?”教务处副处长宋良杰从献血室出来时,有人问道。“400ml,”他告诉大家,随后引来一片称赞,血站对献血血量有要求,志愿者们可以选择200ml、300ml或者400ml,宋良杰毫不犹豫的选择了400ml。“献血了很多次了,上一个献血证都填满了,这次又有新的了,”宋良杰说,“其实献血这件事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并不仅仅是这个特殊时刻,坚持献血也是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献血现场,从测温到抽血的过程繁杂但指引清晰,献血队伍井然有序。现场组织者校团委书记曾海宾告诉记者,学校这次做了充足的防护,为确保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加强了献血前征询、体检工作,同时采取了分时段、分地点、小批量的方式让符合条件的献血者献血。这些年来,学校积极参与血站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曾经多次获得“广东省番禺区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广东省无偿献血促进奖”称号。
初次献血,紧张之后便是坦然
学校办公室的向泽红老师也早早的来到献血现场,前期筛查很顺利,很快她就坐在献血桌前,这是她第一次献血,内心难免有些紧张。护士给她擦拭着胳膊,让她放松。“有任何不舒服的告诉我。”护士的声音轻轻柔柔,极大的缓解了紧张的氛围。针头进去的瞬间,向泽红还是蹙了下眉,但最初的疼痛过去,她如释重负,200ml血液很快收集满。“这几天注意休息,清淡饮食,不要饮酒,针眼按压15-30分钟。”护士边拔针边叮嘱,向泽红点点头,按压着伤口坐到了休息区。“在家宅着也是宅着,能有这么个机会参与献血,虽然紧张但感觉也是个挑战,抽完血感觉这会坦然多了”,口罩上方的眉眼弯弯,挑战成功后的向泽红笑得开怀。
像向泽红这样第一次献血的老师还有不少,管理学院专任老师方慧也带着儿子排在验血队伍中,这不是她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公益活动,早些年在团委工作时,她已经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了。 “孩子在家里我不放心,今天没课,正好带他一起过来”,方慧笑笑。
“这是我第一次献血,和孩子来这里的路上他还跟我说,妈妈我可以献一点血吗?”她摸摸儿子的头。丈夫也要上班,所以上课时间相对有弹性的方慧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责任,带孩子过来看妈妈献血,也是对孩子的一次成长教育。
积极献血,为家乡贡献力量
献血现场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在广州,但老家却在湖北。在抗击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家乡助力。公共课教学部的杨智翼说:“我老家湖北武汉的,居住在湖北十堰,我很多亲人都在武汉,跟他们电话联系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精神状态不是特别好,能出一份力就出一份力吧。”让人惊讶的是,杨智翼这是第19次献血了,献血总量7400毫升,成为学校献血次数和献血总量较多的教师之一!
“第一次献血我上大一,2000年开始的吧,除了有一年准备要宝宝没献血,其他时间每年都在献,一直没间断,反正我这个专业嘛,身体素质比较好,恢复的也比较快”。看的出来,杨智翼身体状况极佳,但二十年如一日的献血还是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来自珠宝学院的党总支书记高凌俊快速着填写着资料,他是湖北仙桃人,作为五十多岁的老党员,迫不及待的想献血,“不是所有人都能献血的,除去老人,小孩,就剩下中间这个年龄段的人了,”等待验血的途中,记者在高凌俊的脸上,读到了骄傲两个字,可惜验血结果出来,并未达标,他很遗憾,“回去还要好好保养身体,以后有机会我再来”。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李海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