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师生祝福深圳特区四十周年生日快乐!

http://guangdong.eol.cn/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作者:  2020-08-26  字体:  

    中国教育在线讯 8月26日,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在这个喜悦的日子里为深圳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祝福深圳站在四十载荣光的新起点,继续走在时代发展前列,肩负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崇高使命,书写壮丽新篇章。

  历经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砥砺奋进,深圳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发展到人口过千万的国际化大都市,GDP也从1979年的1.79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69万亿元,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成立于2014年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因为落地于深圳,也具备了深圳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基因,这只南来凤凰,筑巢引贤,灌溉桃李,为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智慧支撑和后备人才力量。这所致力于为深圳、中国乃至世界培养“学贯中西、汇通古今、融合文理”的创新型人才的大学,已经走过了日新月异的六年发展之路,截至2019年底,大学已经引进教师约360位,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得主7名,各国院士或相当水平高端人才16名,国家级专家等31名,省市认定人才、后备研究人才近200名等,他们对特区未来的发展也充满期待,希望在未来的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贡献自己的智慧,成为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看来,“深圳的成功离不开开放、包容、年轻、富于活力的特质,以及敢为天下之先的锐气与勇气,这是这个城市能够持续吸引人才,使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优秀、最顶尖的人才愿意到这个城市创新及创业的最根本的魅力所在。如果说,四十年前,深圳被时代赋予了不凡的使命,那么今天,深圳正再次面临着这样的时刻,等待我们的是,更加宏伟的蓝图和更令人振奋的事业。去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就像是一声集结的号角,我希望更多有志之士能够听到时代的声音,投身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中来,成为见证历史、参与历史、创造历史的领军者与弄潮儿。”为庆祝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徐扬生教授特地送上一幅对联以表祝福:“四十年峥嵘岁月沧海换桑田,九万里改革春风深圳再出发”。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王丛2年前的暑假来到深圳,此前他在香港任教9年,又在上海2年。在他看来,深圳是几个城市中最有朝气活力的城市,反映在学生身上,也比香港的学生更加活跃。学生更有好奇心,对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更有兴趣,也愿意提出一些独立的思考,所以课堂气氛往往非常活跃。”以往在香港授课,主要以欧美案例为主,为了切合内地的发展,他在深圳授课的时候会加入更多中国企业的案例。

  他认为,特区的变化日新月异,自己感触最深的就是深圳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无论是小学还是大学,深圳在财政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持,在整个内地来说,都是力度非常大的。”在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王丛表示,深圳从小渔村变成超级大都市,又作为社会主义先进示范区,今后依然会有许多最新的改革在这里落地,为全国的进一步深化改革起到领头羊的作用,特区的下一步发展令人期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立的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作为优秀的经济金融研究机构,未来也希望能够为特区贡献智慧。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教授为深圳特区40周岁献上生日祝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年轻的朱熹教授将对深圳的满腔热爱之情化作一首深情的诗篇,表达对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的祝福之意:

  卌载壮龄,功彪肇加,辉绩近指,昌颜硕仪。

  时代继发,盛形远宏,雅乐环齐,越迈流荣。

  若摩天之俊羽,携归飞之妙音;

  若华锦之丹臆,耀丽绮之翠襟;

  若祥云碎烟之斐玮,挹寂祁祁;

  若皦日破雨之炯熀,漱孤奕奕。

  愿如居楹之玉瑱,

  显五色之渥彩,

  愿如瑝珰之金璧,

  发焰朗以辉彰!

  港中大(深圳)年轻的学子们,作为新生力量走进这个城市,成为深圳下一段辉煌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他们也从年轻人的角度解读了对这个城市的热爱,表达了他们的祝福和期许。

  王峻强

  2017级理工学院、逸夫书院本科生

  仍然记得十年前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的欢庆情形,那时候我才六年级。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原来的红色的士全部变成了电动车,地铁开通了好多条线,第一高楼总在被刷新,越来越多国外朋友知道深圳、了解深圳……真心为深圳这座城市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一起庆祝经济特区四十周年!

  刘烨州

  2018级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祥波书院本科生

  选择深圳,选择学习生物信息科学,是因为深圳为生物科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具有国际视野。在深圳的近三年时间里,也感受到这里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对科技的重视。爱深圳,愿意成为深圳下一个历史发展十年的见证者。

  章璇

  2018级经管学院、逸夫书院本科生

  从小在深圳长大,刚刚20年。我有幸见证了深圳经济特区的日新月异,也算是被鹏城“看着长大”。我始终感谢和庆幸的,是这所城市给予我——开放包容的视野、创新进取的机遇。像地铁标语总写着,“来了就是深圳人”,地域和人才的包容带来了思想文化的碰撞,机遇和空间让这里充斥着创新进取的恣意。成年后与友人相聚总不禁感叹:深圳让我们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敢于拥抱更多的可能性。不设限、不畏缩、不单调,生长于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地方让我们向往着创造出、延续下更多的精彩。适逢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周年,在此我衷心祝愿深圳经济特区:成就创新之都,引领智慧之城。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仍风华正茂、光芒越万丈!

  李若霜

  2018级经管学院、逸夫书院本科生

  小时候阳台外面总是有很多大坑,黄色的挖土机一台接着一台;海岸对面的香港若隐若现。现在,阳台外绿色多于尘土,海岸对面的香港是一层一层的高楼遮。白天甚至会比夜晚更加安静。很幸运,我可以见证深圳的成长,和深圳一起长大。

  吴镁韵

  2018级经管学院、祥波书院本科生

  我两岁起便在深圳定居,十八岁以前一直在福田区长大,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深圳地铁的高速发展。我记得妈妈给我办的第一张地铁学生卡是黄色的,后来变成了绿色,而我的最后一张学生卡是蓝色的。我进的第一个地铁站就是车公庙站,当时线路很少,每次乘坐1号线都有好多好多人,站内灯光暗暗的,指示标志也有些简陋。后来新修的地铁越来越多,站内设施越来越完善,深圳市民靠地铁几乎能到达深圳的各个角落。而我最熟悉的车公庙站越扩越大,也成为了1号、7号、9号、11号线的中转站,变成了地铁线路网上重要的一个节点。我还记得第一次坐上11号线时,地铁高速运行造成的耳膜短暂闷堵的感觉让我万分惊喜,7分钟内我就实现了从福田的车公庙到南山区的后海,再也不用在转车上耽误时间。二十岁的我,见证了深圳地铁的蓬勃发展,在享受着交通便捷的同时也不禁感叹深圳经济特区如火箭一般的发展速度。深圳是我最爱的一座城市,它年轻、活力又极具包容性,是名副其实的魅力之都。我要为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周年送上最诚挚的祝福,没有你就没有人们舒心、便利的生活。祝愿深圳越来越好,祝愿每位深圳人越来越幸福。

  林圳

  2014级理工学院、逸夫书院本科生校友

  港中大(深圳)2019届校友理工学院本科生林圳同学是深圳人,高中毕业于深圳中学,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几年前,在选择大学时,他没有选择传统的北京、上海的高校,而是充满信心的选择刚刚落脚深圳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感到骄傲。在他眼里,深圳是一个创新有活力的城市,正是这样的“新”,让他敢于尝试和突破,在进校后也完成了从经管学院到理工学院的学术身份转变,并通过努力进入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成为学弟学妹的榜样。

  余无尘

  2016级人文社科学院、逸夫书院校友

  十六年前,我和家人一起,来到了只有二十多岁的深圳。小时候,我所居住的后海片区还什么都没有,从家楼下过个马路就可以走到海边。不知不觉间,我从小学升到了初中,原来与同伴玩耍的大片泥巴地,变成了整天轰隆隆的施工现场。上了高中之后,高高的大厦冒了出来,亮起了灯光,高中时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晚自习时天台的海风和深圳湾的夜景。

  深圳湾片区只是深圳发展的一小部分,而我非常有幸的,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了我的童年和青春。十六年过去,原来的小孩子已经大学毕业,深圳这座城市也以其独有的深圳速度向时代的最前沿奔驰。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我参与了深圳发展的四十分之十六,未来的分子分母也一定都会增加!

  胡俊

  2016级人文社科学院、学勤书院研究生校友

  没有赶上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但赶上了上升期的深圳。最初选择在港中大(深圳)读研大半是被碧海蓝天和绿树所吸引;读研期间,大学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围让我进一步领略了深圳的开放和包容;就业后,更在行业中看见了深圳的年轻、创意和效率。真心希望能参与并陪伴深圳越走越远,和深漂小伙伴们一起为科技之城添砖加瓦。

  但子一

  2020级经管学院、思廷书院硕士生

  深圳的变化用一个字讲就是快!深圳速度每时每刻都在身边显现,龙岗区在我刚入学时四处还在修建商区和住宅区,现在已经有了繁华的中心地带,人流量也跟随着上涨。四十年里,这样的变化在深圳每一个地方上演,才有了今天这个欣欣向荣的城市。祝愿下一个四十年,深圳有更多人文的发展,成为一个人与环境相融相生的美丽城市!

  今天,“敢闯敢拼”的深圳再一次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将紧随深圳的步伐一起踏上新的征程,为粤港澳大湾区、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支撑和后备人才力量,投身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中来,成为见证历史、参与历史、创造历史的领军者与弄潮儿。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马明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学校查询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