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玉林师范学院:探索“红色分子+”模式,培养科研匠心人才
2024-06-28 14:35:00
中国教育在线广西分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造“红色分子+”线上线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学科教学、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服务地方等,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价值导向,推动科研协同匠心育人,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融入“大时代”,适应“大趋势”,构建“大格局”,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主要做法
  “红色分子”来源于化学分子,彰显出专业特色和工作特色。红色寓意坚定不移跟党走,在立德树人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勇于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推动科研匠心育人,助力学生成长发展。
  (一)实施“红色分子+学术启迪”引领工程
  积极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广西青年科技奖”“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自治区主席奖”“教师科研能手”“学生科研标兵”“考研先锋”“化食之星”等科研育人示范个人、示范团队先进典型宣传,弘扬科学精神,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邀请教师科研标兵、学术专家、优秀校友等开展学术报告20余场,学生科研经验交流会10余场,“化育思政”“化育大讲堂”等思想政治教育品牌项目活动20余场,通过学术启迪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追求真理、开拓创新、敢于探索的科研精神。
  紧密结合“导师制”,由导师为学生开展学术帮扶与指导,鼓励本科学生进入教师科研团队参与实践研究,为本科生提供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实践机会;充分凝练专业特色,着力发挥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等条件优势,实施科研创新培育计划、青年服务计划等2个计划,为学生的学术启迪和科学研究保驾护航,三年来累计帮扶达1500人次。
  (二)强化“红色分子+学科教学”协同行动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设计中注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吸收行业最新知识元素,教育和引导学生关注产业发展和时代需求,强化实践性和应用性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地方产业需求开展科研和科技攻关,搭建高水平产教融合科研平台,大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建设了广西先进材料制造产业学院、广西高校桂东南特色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省厅级平台。
  坚持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思想,形成了集“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学生就业—科技研发”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实践基地,与校外20余个单位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如与广西银亿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展定向人才培养,培养满足产业需求的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动协同育人建设,形成教学科研互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提升本科生的综合素质与科研创新能力。
  (三)坚持“红色分子+创新创业”发展计划
  坚持“13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U-G-S模式的教师培养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了以“行业素质+实践能力+创业能力”为主线的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类课程为基础,探索“红色分子+创新创业”发展行动,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国家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和深刻内涵,提升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力。
  以“挑战杯”、“互联网+”等学科竞赛为抓手,以实践实训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师科研项目为基础,充分利用和发挥好“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将教师科研资源转化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努力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三年来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累计1000余人次。
  (四)落实“红色分子+服务地方”提升战略
  在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号召下,强化实践创新育人,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科研优势、人才优势,教育和引导学生深入基层,服务人民,把科技兴农的种子播撒在乡野沃土,开启地方养殖业、种植业等助农新模式;成立韭菜产品多元化开发团队、果蔬保鲜团队等多个科研团队,深入玉林市北流市、陆川县等地开展科技帮扶工作,用科技撑起助农“增收”伞,为地方产业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
  以纵、横向项目为主体,强化深化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面向地方战略和发展需求,实现科研项目攻关与育人的融通对接,培养学生解决专业行业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科研项目育人载体作用,提升学生学术视野。共建玉林市香料产业研究院、玉林市预制菜研发中心、广西先进装备制造城新材料育成中心等一批服务地方项目。承担服务地方横向项目24项,承担国培计划2项,开展玉林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面向农村输送优秀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
  二、工作成效
  (一)科学研究“结硕果”
  五年来,学生国家级获奖64人次,省级1014人次。学生发表论文32篇,其中SCI 、中文核心20篇,授权专利16项。获“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2人,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自治区主席奖1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3人,广西大学生年度人物1人,广西“自强之星”学生励志典型人物1人,1个团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科创团体(我校唯一获奖团队)。考取硕士研究生182人,学生被中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录取,录取人数在学校名列前茅,学院连续4年评获学校拔尖人才培养先进单位一等奖。
  (二)学科教学“开新篇”
  获得区级教学成果奖2项,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等2个专业入选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门课程入选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1个项目入选自治区“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增先进材料制造自治区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广西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2个省级平台;材料与化工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申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已通过自治区教育厅审核,并以全区硕士点排名第一报送至教育部复核;1人评获为广西教学名师,1人评获八桂青年学者,2人入选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为实现科研协同育人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创新创业“展英才”
  五年来,在“挑战杯”、“创客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国赛实现重大突破,斩获6个国家级奖项。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华职业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巾帼创业创新大赛等获区级奖项15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47项,自治区级立项8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发展中心评获2022年度广西高校“活力社团”,荣登2024年广西高校活力社团T100榜、入选共青团中央的2023-2024年度全国活力社团风采展示。
  (四)服务地方“起新程”
  韭菜产品多元化开发团队、果蔬保鲜团队等多个科研团队深入北流市、陆川县等地开展科技兴农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其中,果蔬保鲜团队在各地政府的帮助下助力果农脱贫增收,在北流市带动果农增收50余万元,累计受益人数356人;在百色市带动果农增收86万元,累计受益人数498人;在钦州市带动果农增收50万元,累计受益253人;在高州市带动种植户增收42万元,累计收益人数279人;在玉林市带动种植户增收74万元,累计收益人数439人;在贵港市带动蔬菜种植户增收34万元,累计受益人数233人。截至目前,团队共帮助农户保鲜荔枝、龙眼、西红柿等10597亩,累计受益人数达2058人,已帮农户增收341万元,帮扶成效非常明显,农户为团队送上了感谢信。
  三、传播效果
  (一)“两个工作”“双向促进”
  以党建为引领,铸牢党建与思政融合的协同育人观念,实现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双向促进”。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实现思想同源、目标同向、实践同构。教工党支部评获自治区“样板支部”,教师党员在科学研究、学科教学、创新创业、服务地方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并将思政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各类实践中,又进一步丰富思政育人实践。
  (二)创新思想“落地生根”
  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易班等新媒体平台,将“广西青年科技奖”“教师科研能手”“学生科研标兵”“考研先锋”“化食之星”等科研育人示范个人、示范团队先进典型案例通过生动的音视频方式展示出来,以榜样示范做好学术启迪,起到让广大青年学生入脑、入心的作用。也进一步鼓励师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研究,形成“比、学、敢、帮、超”的良好学风,以及重视科学研究、崇尚求真务实的浓厚学术氛围。
  (二)两个课堂“深度融合”
  推动“红色分子+”线上线下一体化育人模式建设,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等“两个”课堂“紧密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大赛相结合,着力打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全面落实“实践育人”的理念,育人实效明显。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  文:韦莉幸)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