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贵州师范学院驻村队员宋建强:在第二故乡真心为“亲人”做点事 我把青春的脚印留在了脱贫攻坚一线
2020-11-26 09:26:00
贵州师范学院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青年教师,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到脱贫攻坚的广阔热土上,当好“排头兵”和“生力军”,贡献自己的力量,诠释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让奋斗的青春在脱贫攻坚中绽放辉煌。

  2019年9月,来自山东的我带着贵州师范学院一万多名师生的信任和嘱托,来到峨岭关—印江县峨岭街道唯一一个深度贫困村担任驻村干部,我深知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投身贵州的扶贫事业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面对困难挑战和繁重的工作任务,我处理好扶贫与工作和生活的现实矛盾,以奋斗者的姿态一往无前,开始了扶贫之路。

  我这个驻村干部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抓住国家对农村实施扶贫战略的关键期,在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同时,推动村级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振兴?这是我还没到村时就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现在以及将来都要思考的问题。如今回首在苦与乐之间一路写成的扶贫故事,感慨万千,驻村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今生最难忘的经历,更是我人生收获最大的青春财富,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历历在目。

  不走到百姓身边,不知百姓冷暖,百姓心里又怎么会有你

  初到峨岭关,语言的不通、生活的不便、千头万绪工作的适应让我感到一丝不适,我也会遇到部分农户对政策不理解,不支持,也不愿听,甚至还说些风凉话。我深知,村里的情况与学校千差万别,没有过硬的工作能力、扎实的工作作风、过人的交往能力,别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恐怕连跟村民交朋友都很难。

  和乡亲们在田间地头劳动

  漫漫扶贫路,走访需坚持,于是我不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选择从走访民情、摸底调查入手,以便全面掌握我的帮扶户的贫困情况,为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做充足的准备,并做到一户一策、因户施策,个性化实施,对症下药,靶向扶贫。

  一年多来,也不知道我走过了多少条崎岖蜿蜒陡坡的山路,穿过了多少片茂密的山林,通过不间断的走访,我“进百家门、吃百家饭、知百家情、暖百家心”,拉近了和村民们的距离,当我听到村民们满脸笑容的喊起“宋老师又来了”的时候,我知道我的付出与努力赢得了信任和支持。

  积极投身防疫工作

  通过走访,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大山里的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更加让我笃定了一个信念:峨岭关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要真抓落实,将脱贫任务放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为贵州省脱贫攻坚事业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助推产业发展,峨岭关飞出了“凤凰蛋”

  为坚决贯彻脱贫攻坚政策,打赢脱贫攻坚战,紧紧围绕脱贫的总体目标,想方设法让驻村老百姓如期脱贫,我召开村民群众会议,宣讲党的政策,反复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积极教育引导当地群众不因贫困而气馁、退缩、自卑,用行动诠释“人穷志不穷”的真正内涵,努力消除 “等靠要”的思想。

  对接产业扶贫工作

  要摘掉峨岭关的‘贫困村’帽子,必须有产业支撑,有增收渠道才行。说干就干,我一边积极入户商讨制定产业发展计划,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产业发展上来,一边在学校帮扶集团的支持下,在产业发展上精准发力,因地制宜地探索村集体、贫困户“双赢”模式,为农业可续发展奠定基础。

  和村民们一起感受收获的喜悦

  在“校农结合”农特产品展销会上售卖鸡蛋

  到如今,峨岭关村集体经济养鸡场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85万,目前有罗曼粉蛋鸡4500余只,日产蛋量在4000枚以上,虽有村集体中药喂养、专业部门检测完全合格等高品质优势,但受市场、喂养成本过高等因素影响,鸡蛋销路不容乐观。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我利用探亲假时间,动用手中一切利用的资源,联系贵阳小区、超市等销路,主动推荐,积极推销,今年累计往贵阳送蛋10万余枚,在村支两委和驻村攻坚队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村集体经济鸡蛋市场供不应求,农户经济收入稳步提升,为致富带来了新的希望。

  践行“红烛”精神,不让一个孩子退学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征程上,我始终牢记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践行“红烛”精神,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抓手,为贫困学子点亮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之灯。

  在印江实验小学普同校区关切残疾学生

  疫情期间,由贵州师范学院帮扶联系的在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田跃和在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田芷楠,都萌生了退学的想法。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第一时间通过与家长谈、与本人谈、与班主任谈等方式不断对他们进行劝导,最终两名贫困户学生继续回校读书。但田芷楠因为报道时间拖延,缺课太多,被学校拒收。本着教育为本、教育脱贫的原则,得知她还有继续上学的决心后,帮助她联系到贵阳市第五职业学校就读中医专业,利用休息时间多次与她视频,传授她面试技巧,最终顺利进入到“订单班”,确保毕业后顺利就业,为她贫困的家庭减轻负担。

  真情暖人心,用力去帮扶,让百岁老人安享晚年幸福生活

  峨岭关藏匿在大山深处,村子不大,人口不多,但有一宝,远近闻名,他就是百岁老人田子清。百岁老人今年已经103岁,就住在村委会下面的小平房内,虽不是我负责的精准帮扶贫困户,但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女儿外嫁,儿子全部去世,只剩下一个23岁的孙子(田亚敏)照顾他的日常起居。

  慰问村里的老人

  亚敏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从小就是挑起赚钱养家的重任,在他的身上多了一些他这个年龄段不该有的成熟。他自学刮磁粉在县城做工,照顾老人上难免会力不从心,因我长期驻村,所以照顾老人也成了我的日常工作和“一份责任”。

  老人除了年龄大出名,脾气大也是远近皆知的。农村生活简单,加上孙子不善厨艺,每餐只有米饭、面条,老人吃腻了,脾气自然就不好。每次自己做饭时,我都会多做一些送给老人,给他换换口味,看着老人边吃边说“好吃”,我也欣慰的笑了。

  答好脱贫压轴题,不破“楼兰”誓不还

  “脱贫攻坚”是当今中国在贫困战中吹响的“集结号”,是党和国家谋民福祉、以民之所望为民之所向的“时代最强音”。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赶上了这个大时代,亲身参与脱贫攻坚这一事业,努力答好这一份考卷,是自己人生的一大幸事,再苦再累也值得。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目睹峨岭关村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如今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作为基层驻村干部,我会用“愚公移山之志”把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细处、小处,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明确的思路、务实的举措,百倍用心、千倍用力,答好不负国家和人民的脱贫攻坚“压轴题”,为贵州省决胜脱贫攻坚战,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