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学徒—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纪实类拍摄项目”中期检查评审会在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召开。本次评审会特邀贵州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徐静研究员,贵州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唐亚平委员,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苗学会原副会长杨培德编审,贵州大学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所原所长王良范教授,贵州极点视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贵阳华彩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影视创作总监卢凤岗导演5位专家作为评审。参加评审会的还有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项目部主任李岚研究员、徐霖老师、张华峻老师,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副校长周凌玉、科研处处长王伟杰、网络电视台台长赵室玉以及课题组和科研处全体成员。会议由贵阳人文科技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王炳江博士主持。
会议现场
贵州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
徐静研究员
贵州省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
唐亚平委员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省苗学会原副会长 杨培德编审
贵州大学西南少数民族语言
文化研究所原所长 王良范教授
贵州极点视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与贵阳华彩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影视创作总监 卢凤岗导演
会上,李岚主任对项目背景和建设思路做了介绍,指出该项目是为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而推出的苗族银饰纪实类拍摄项目,有效调动省非遗中心与院校之间的联动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同时全方位讲好非遗故事,让广大民众更加关注非遗传承。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项目部主任 李岚研究员
课题主持人周凌玉教授汇报项目的总体推进情况。一是项目的基本情况,指出项目自立项开始,课题组整合校内力量,分两组进行调研拍摄;二是开展相关工作方面,调研期间,课题组多次入驻当地收集整理素材,对视频进行初步剪辑;三是取得阶段成果方面,截止目前本项目采访传承人20余人,采访学徒40余人,获得录音素材8小时以上,整理文本10余万字,拍摄视频素材2100个,粗剪视频素材825个;四是下一步工作推进方面,表示将继续抓紧时间,根据本次评审专家意见不断打磨、继续完善项目。
课题主持人 周凌玉教授
课题组成员王伟杰教授阐述了“学徒”的学术内涵,通过前期文献梳理和充分调研访谈后,他归纳出了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学徒的十大类型,并指出对学徒内涵的阐释有利于纪录片更好的拍摄,同时也是对学徒内涵在学术方面的新尝试。课题组成员赵室玉副教授对纪实片的拍摄思路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严整的思维导图向评审专家汇报了纪实片的拍摄脚本与整体构架,展现了纪实片的拍摄构思、拍摄方案与执行情况等。
课题组成员 王伟杰教授、赵室玉副教授
会上,评审组专家通过查阅评审资料、听取项目组的汇报,充分肯定了前期项目组取得的成果,同时提出了许多中肯而切实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建议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项目的实施,⽽且对课题组今后的相关工作也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徐静研究员总结讲话指出,本项目选取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中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为拍摄对象,通过影视纪实的手法,纪录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学徒的日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题组按照项目协议相关规定进行了充分的前期研究工作,尤其是学理归纳的基础为整个项目的完成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徐静研究员表示,通过本次中期检查评审会,课题组下一步要加强对学徒传承学习银饰锻制技艺及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把握和理解,关注苗族银饰历史源流、区域特征及艺术风格等。要加大后期工作力度,根据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
本次评审会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课题组表示,会后将认真研究和吸纳评审组专家的意见,不断优化和推进课题实施,争取早日取得预期成果,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会后合影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