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成为大先生”“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等一系列要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来抓,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让越来越多的学子,享受越来越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教师队伍建设依然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质量尚待提升等问题,亟需结合实际、立足省情,全力健全具有贵州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做优做强贵州师范院校
规模巨大的教师群体是由中国规模最大的教师教育体系培养、培育出来的,我省基础教育师资的90%是师范院校培养的。建议健全师范院校评价体系,出台优秀师范生培养的相关激励政策,做优做强我省师范院校,培养一大批未来卓越教师。1月8日,贵州师范大学“国家师范教育建设基地”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也是我省贯彻落实“十四五”强师计划的重要建设项目。“国家师范教育基地”的建设将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多的资源支持。贵州师范大学将充分发挥国家师范教育建设基地的优势和特色,以创新思维和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推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在服务和融入国家、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贡献贵师大力量。
加强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
智慧教育为贵州教育提质增效带来了新机遇。我们应紧紧抓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在贵州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深入推进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全力推进教育新基建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使教师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宏观背景下的育人变革趋势。目前,贵州师范大学正在推进“5G+乡村教育”,实施“三个课堂”,开展“云送教”,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发展。我们还与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共建“乡村教师发展研究院”,共同推进“5G+乡村教师教育”,利用双方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实现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开辟服务贵州乡村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赛道。目前已经让全省9个区县11所乡镇学校的孩子在“家门口”共享优质教育。在贵州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培养中,我们更加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交叉融合,构建智慧学习环境,建构数字化学习情境,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创新,培养适应未来教育变革的新型教师。
建设具有贵州特色的教师实践锻炼和系统培训体系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组成的,也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带出来的。建议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鼓励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近年来,贵州师范大学始终结合贵州基础教育所需,深化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师教育研究,有的放矢培养全省基础教育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能够融入贵州地域文化的卓越教师队伍。我校吕传汉教授及其团队30余年持续深耕数学课堂教学,开展跨文化数学教育的研究,形成了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提出“三教”(即“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教学理念,在全国多个省份进行推广,其研究成果获贵州目前唯一一项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我校周忠发教授领衔的《赓续黄大年精神,立足为学为事为人,创新地理学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该项目围绕“强育人铸魂、建育人团队、强育人平台、优育人体系”,体现了团队在构建地理学“本-硕-博”多层次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协同推进喀斯特特色地理学学科-专业-课程高质量发展,创新地理学“科教、产教、理实”融合育人机制,培养扎根西部基层、家国情怀浓、实践技能精的新时代地理学人才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建立健全贵州教师教育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协同性是建立健全教师教育体系最重要的核心理念之一,建立健全贵州教师教育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十分必要。近年来,贵州师范大学在协同培养上积极发力,与省内外8所院校联合培养教育硕士,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面向全国高校推广。我们还积极融入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与华中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学院一起,促进课程、平台、专家等优质资源共享,实现省域内教师培养供给升级。
肖远平表示,作为贵州教师教育的龙头,新征程上,我们会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的殷切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抓住教育强国的战略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硬道理贯穿学校各项工作始终,更加主动服务国家和贵州发展战略全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快构建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回答好“强国建设、师大何为”的时代课题,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康庄大道上奋力谱写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的新篇章!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