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更替,岁月如歌。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我们有责任用知识让家乡更兴旺,让师生更幸福。
回首2023年,于盛世筑梦,向未来前行,贵州教育系统以崭新的面貌和奋进的姿态,在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的征途上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步伐。
回望来处芳华,行向辽阔远方。盘点贵州教育2023年十件大事,我们更感到使命在肩、笃行不怠。
这是贵州教育的大事记,也是贵州教育的“成绩单”。一桩桩、一件件,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这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凝聚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也展现了贵州教育人的奋进风貌和开拓精神。
1.举旗铸魂领方向:全省教育系统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千万”大宣讲14000余场,为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凝心聚力
11月16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到贵州大学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寄语广大贵州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中贡献青春力量。
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七大提升工程”为重点,以安全稳定为基础,巩固比较优势、补齐短板弱项、守住安全底线,全力推动全省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13名省委常委同志带头进课堂上思政课,统筹推进“大思政课”,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持续推进“五级书记抓党建”。全省教育系统坚持把开展主题教育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百千万”大宣讲14000余场,线上线下累计覆盖人数超1800万人次。
2.五育融合育新人: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40所学校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44万师生参加首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省级竞赛
7月4日,贵州省首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省级竞赛在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现场巡视竞赛情况,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敬平出席开幕式。
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达标行动,建好用好“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贵州教育大讲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全省40所学校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遵义市获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绥阳县、黄平县获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举办贵州省首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省市县乡学校累计组织开展劳动技能竞赛近万场,参与师生44万余名,李炳军省长亲临省级竞赛现场,高度肯定活动成效。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研制劳动教育指导手册3137册,开设地方特色课程1603门,开课率达100%。获批3个国家级实验区,创建省级示范县10个、各级实践基地6787个、各级示范学校1008所,基本实现县县有基地、校校有场地、周周有课时、月月有活动的目标。经验做法获教育部简报《贵州省聚焦“五个体系”深入推进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专题介绍宣传并呈报党中央、国务院。“美的教育”展演品牌持续打造。开展全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暨首届“美的教育”高校师生书画设计作品展,参与学校数、参与师生数、作品报送数均创历史新高。开展“全省千万师生阳光体育运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体育赛事活动和教职工运动会上万余场次,覆盖全省千万师生。建设“书香校园”,举办贵州心理健康教育讲堂,以“定制专题”形式录制心理微课,组织全省普通高中学生成人仪式礼敬宪法活动,参与学生人数近30万人。紧盯校外培训治理难点,开展“六项专项行动”,13篇校外治理经验入选教育部“双减”典型案例。
3.优化布局助提升:6所市(州)高校划归省管,4所高校新校区投入使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0%,历史性进入普及化阶段
10月18日,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议明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高校布局调整,优化学校结构、学科结构、学生结构及教师结构,奋力推动贵州高等教育迈上新台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省政府和教育部签订《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中央教育资金支持力度大,额度继续增加,招生计划稳步增长。5月29日,省委、省政府印发《贵州省省市(州)共建本科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方案》。12月19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同意贵阳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凯里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6所省市(州)共建高校管理体制调整为“省政府统筹协调管理、省教育厅主管”。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校新校区建成投用,新增高等教育学位6.35万个,省属高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国家民委与省政府签约共建凯里学院。2023年,新增设立贵州体育职业学院、贵州铜仁数据职业学院,全省普通高校增至77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0%,历史性进入普及化阶段。
4.深化改革见成效: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5省之一获国务院激励支持。产教融合、教育数字化加快推进。
12月19日,贵州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在贵阳举行。贵州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呈现出“结构优、体系全、机制活、支撑强”的新格局。
2023年,贵州省作为2022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5个省份之一,获得国务院激励支持。研制印发《贵州省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3+4”中本贯通培养试点工作实施办法》,选取10所本科院校、25所中职学校开展试点,首次招录学生984人。黔南州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国家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国大数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贵州落地建设,开辟产教融合发展新赛道。截至目前,已有60所院校完成了贵州职教云平台应用部署,推进建设职教云数据中心和教学资源库,实施职业院校“画像”管理。持续推进教育信息系统“聚通用”,开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贵州试点应用,持续优化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推动“三个课堂”应用实践,教育数字化加快推进。
5.善育优教惠民生:创建14个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2.27万个,首次实现全省中考统一命题
2023年6月,全省14个县接受国家实地督导评估,国家评估组给予了“贵州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高,政府保障到位,办园条件较好,教师队伍较强,办园质量较高”的充分肯定。贵州省教育厅在全国督导评估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培育14个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县。完成新建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292所、新增学位3.3万个,新增省级示范幼儿园29所,全省省级示范园总数达145所。启动实施贵州省幼儿园“园园达标”工程,1569所县级示范以下等级的薄弱幼儿园通过省级验收。新建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100个。完成新建改扩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186所、完善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313所、修缮乡村小规模学校等乡村学校161所,新增学位7.12万个。基础教育普及程度超全国平均水平态势持续巩固。持续深入实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遴选赤水市、麻江县和荔波县作为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支持对象。创建贵阳、遵义、铜仁、六盘水4个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实验区,遴选培育第一批融合教育实验校(幼儿园)156所。持续实施“强县中”行动计划,完成扩容建设普通高中学校43所,新增学位1.85万个。新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7所,全省示范性普通高中达134所。全省平稳实现首次中考省级统一命题考试,全省共54.7万余名学生参加中考。
6.内涵发展强能力:启动实施理工科学科专业强化行动,首次荣获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7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首次在贵州举办
11月18日,在贵州理工学院举办主题为“奋进新征程、铸建新工科”的“强工科”高质量发展论坛。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卢雍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世杰分别讲话,强调要深入推进特色教育强省建设,大力强化理工科高校和学科发展。
启动实施理工科学科专业强化行动,加强理工科、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持续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开展高校重大项目攻关培育行动,创新推进“揭榜挂帅”科技攻关立项6项,新增教育部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计获批建设9个。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赛项国赛一等奖,实现了贵州中职学校教学比赛的历史性突破,也实现了县级中职学校国赛一等奖零的突破。首次荣获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赛训结合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大赛赛项和参赛规模再创新高。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斩获3金8银56铜。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167项,其中一等奖17项,较上年翻了一番;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首次在贵州举办,全省共有74所高校、20余万名学生、2.4万件作品参与,贵州省参赛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创历史新高。
7.强师赋能增内涵:启动实施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强力行动,整县推进12个县校长教师培训,选树“师德标兵”“师德先进教师”等各类典型近2000人
9月8日,在第39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在贵阳市调研教育工作,并看望慰问教师,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福和诚挚问候。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全省教育系统扎实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教育和治理工作,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组建省级师德宣讲团,赴各市(州)开展巡回宣讲90场,各地各校开展师德宣讲近2.3万场,覆盖近70万人次。全省共选树“师德标兵”“师德先进教师”等各类典型近2000人,新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个、全国最美教师1人、“宝武杯”全国杰出中小学青年教师金奖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2名优秀教师参加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全省积极实施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强力行动。加大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支持力度,创新实施“国培计划”,通过整县推进培训方式对12个县校长教师开展培训。组织开展“特岗计划”,2023年共计招聘特岗教师5570人,进一步为农村薄弱学校补充紧缺学科教师。实施“三区支教计划”“银龄讲学计划”,选取1581名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招聘341名优秀退休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省属高校通过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自主招聘等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310人。全省线上教学、线下组织培训40万人。
8.弱有众扶助公平:全年累计投入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170.83亿元,惠及学生1194.40万人次
8月24日,印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水平的通知》,持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质行动”,进一步提升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水平。
省委、省政府将学生餐纳入主题教育专项整治。目前,贵州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每日的午餐至少有“三菜一汤”,多种新鲜蔬菜和肉类交替充足供应,鸡蛋、牛奶、大豆及其制品、畜禽鱼肉等高品质食材供应不断加大,每周至少提供三次符合国家标准的学生饮用牛奶和两次豆制品,优化学生膳食结构,供餐质量大幅提升,守护学生“健康安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推进实行“5+X”供餐,供餐质量和学生用餐满意度全面提升。全年累计投入各级各类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70.83亿元,惠及学生1194.40万人次。
9.助力黔行显担当:“校农结合”采购总金额突破100亿元,消费帮扶助推乡村振兴
8月29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等参观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产教融合助推贵州产业发展“走出去”“引进来”——校农、校工、校旅结合成果展。
2023年,全省教育系统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将校农结合、校工结合、校旅结合作为重要任务,强化教育服务社会能力。紧扣“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实施“校农结合”消费帮扶、人才培养、品牌建设、产教融合、党建引领“五大行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采购农产品近100万吨,采购总金额突破10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印发《关于实施“校工结合”助推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教育链与创新链、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印发《关于推进“校旅结合”助推教育事业和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创新实施“校旅结合”,通过综合实践行动、资源盘活行动、宣传推广行动、人才培养行动等“四大行动”,扎实助力全省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10.开放合作促发展:贵州教育对外交流跑出加速度,东西部协作粤黔教育帮扶成效显著,省内1419所学校与广东省1162所学校实现结对帮扶
8月28日至9月2日,来自中国和东盟各领域的嘉宾相聚贵州,在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上共商教育对外开放和人文交流大计,共建更加创新、包容、可持续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活动122项,70余个国家和地区1000余个政府部门、高校及教育相关机构开展专业交流研讨、建立合作联盟、创建合作平台,奋力打造多领域的合作样板;1000余名国(境)外师生通过首届中外师生“桥见”贵州活动计划到贵州开展教育交流及文化体验;选派1200余名师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东西部协作粤黔教育帮扶工作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帮扶工作成效显著。贵州省1419所学校与广东省1162所学校实现结对帮扶,广东省向贵州省选派教师954人,贵州省选派到广东省挂职跟岗学习教师1491人,开展教师培训984期,培训教师151199人次,贵州省到广东职业学校就读学生4690人,协助推荐结对协作地区499名学生到广东就业。省人民政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签署省校战略合作协议,贵州省21所公办普通高校与省外高校签署校校合作协议70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州教育系统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美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持续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中贡献教育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