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菊月之盛,丹桂香飘,秋雨淅沥。2020年9月14日至9月18日,贵阳市第五中学高一、高二近200余名艺术专业特长生来到贵州盛华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非遗技艺传承研学之旅。
两校携手,共育艺术人才
2020年9月15日,贵阳五中与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签订合作备忘录。贵阳市第五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东与贵州盛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懋南为实践基地揭牌。
贵阳五中作为贵州省艺术特色学校、贵州省第一批“特色学校”建设支持计划项目学校,长期重视民族民间文化课程的建设与传承,大力发展扎染、刺绣、书法等传统艺术文化课程,让每一位五中学子都能近距离的参与、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研学实践民间优秀民族文化,在非遗技艺中传承工匠精神
非遗文化是中华名族先民遗留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它见证历史的更迭,承载民族的精神与灵魂。在广袤的贵州大地上,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等少数名族世代繁衍生息,遗留了璀璨的非遗文化。
在短短的5天非遗唐人坊的学习中,同学们手握绘笔、蜡刀、绣针,一笔、一刀、一针,专注地学习技艺。通过“浸入式”体验,同学们感受了民族风情,增强了审美情趣,在落实劳动教育的同时,也提升了动手能力,学习了工匠精神。
非遗技艺传习之旅,同学们有话说
高二(3)班刘恒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承载着丰富而独特的想象力和民族精神。通过这次学习,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传承人投入心血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执着和品格。”
高一(9)班张琳艳:“进入高中生活,参加的第一次采风活动,让我们亲身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传统性。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比如说:刺绣、蜡染、制作木偶,这些都磨炼了我们的耐心,我们能与这些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文化亲密接触,不仅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也使我们的知识面更广阔。”
高一(7)班代传芳:“在这次活动中,我终于体会到了艺术之美,在那里,我看到了一个个奇怪而又风趣的图案,看到了栩栩如生的唐人娃娃,看到一幅幅绣工精巧的刺绣作品,那一针一线,无不透露出中国非遗的艺术价值,那一刻,我满腔自豪。”
高二(3)班代馨雨:“三天两夜的百鸟河写生,感受颇深。三天,连绵的阴雨,但未有半分阻挡我们了解非遗文化。蜡染,人偶,刺绣,件件都是民族文化的沉淀。感触最深的是蜡染,在学习期间看着蜡染传承人的示范,拿着蜡刀,沾上蜡汁,再配合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在布料上就呈现出了花鸟虫雨的模样……。”
高二(5)班王烯媛:“虽然过程很艰辛,虽然双手会累到打颤,但是我们都制作了满意的作品,也为自己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就是非遗文化的魅力。”
高一(8)班陈琰:“千花百鸟,奇珍异兽,国土广袤,地大物博,简单的艺术体验,何尝不是一场华丽的冒险?如果没有传统艺术,这个世界可能有歌声有烟火有欢笑只是会少了一颗传统的精粹,多了一个无法安放的华夏魂携手传承,让璀璨的明珠在晨曦中夺目。”
传承非遗技艺,我们在路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非遗对传递民族文化、凝聚民族认同、重塑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贵阳市第五中学艺术特色的发展,在浸润非遗文化、非遗技艺的过程中,不断培养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不断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代新人。贵阳五中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办让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教育。
传承非遗文化,落实美学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