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聚焦“四大维度”建设产业学院——海口经济学院产教融合发展之路
2022-04-23 19:43:00
中国教育在线海南站
  2022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提出,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打造一批现代产业学院。
  早在2015年,海口经济学院创办人、董事长曹成杰就提出“加强应用型研究,建设创业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办学目标。2016年,海口经济学院被海南省教育厅确定为转型试点高校。同年,该校正式启动“海南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近年来,该校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主动对接行业头部企业,寻求外部优质资源,以最大的合作诚意,先后联合创建了中广天择传媒学院、南海音乐学院、雅和人居工程学院、南海艺术与科技学院、南海电影学院、新丝路时尚·体育学院、德行智华会计学院、聚星数字经济学院、南海美术学院、东方外贸外语学院、腾竞依智网络学院、时代旅航管理学院、营创国际商学院、华闻文创学院等14个产业学院,实现校企合作全面覆盖,并以建设产业学院为依托,全面开启了产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之路的探索征程。实践中,该校与合作主体双向驱动,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要求,探索出了一套适用、可复制的运行模式,产出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在精准施策、破立并举中实现了学校高质量发展。
海口经济学院获“海南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称号
  2021年该学校的示范校建设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同年6月,海南省教育厅请示教育部同意,正式下发《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一批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通知》。海口经济学院成为第一批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目前唯一的省级示范校)。
  1 制度创新有“高度”顶层设计夯实融合基石
  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路径。如何做好融合文章,避免学校到企业“走马观花”、企业到学校“蜻蜓点水”,制度设计无疑是基础要件。通过五年多的实践探索,海口经济学院逐步形成了“四个优化”的制度性安排。
海口经济学院南海电影学院揭牌暨聘请北京电影学院原院长张会军教授为名誉校长仪式现场
  一是优化合作环境。建立合作的组织架构:成立产业学院理事会和管理机构,校方出任理事长、执行院长,企业方出任副理事长、院长;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扣除招生基础性收费,明确增加部分企业方的投入增值;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原则上学校建设校舍等教学场所,企业提供相关教学设备;建立合理的薪酬待遇:产业学院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除基本工资按学校标准发放外,“学院补贴”最高可上浮一倍。
  二是优化培养方案。按照专业类国家质量标准和市场化原则修订人培方案,彰显专业特色。学校制定公共课、基础课、相关选修及素质拓展课计划,校企双方共同商定专业核心课;企业负责创设实践实习课(项目)。
  三是优化师资结构。冲破学历职称的束缚,大力引进行业、企业“双师双能”型教师,尤其是“企业博士”,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注入优质教学资源。学校提供公共课和基础理论课教师,企业为主提供行业大师、技术精英与业务骨干。
海口经济学院学生受邀为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嘉宾表演中华服饰秀《锦绣天成》
  四是优化实践项目。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职业化实践平台,做实“项目伴随”式教学。有效解决实习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模拟”“虚无”难题,有效破解学校在职业环境下真实项目缺失的瓶颈。
  制度上的集成创新,实则是划清责权边界、明确责任范围,使得企业方在合作过程中,不再是“顾问”“咨询”式的旁观者,成为实实在在的教育事业共同参与者、利益分享者。
  2 合作探索有“广度”资源互通拓展融合内涵
  产教深度融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路径,也是前进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所院校产教融合的广度,决定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自产业学院创建以来,海口经济学院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和挖掘合作方实力与潜力,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专业共建。海口经济学院与合作方湖南长沙广电集团、中国新丝路集团、聚星超媒科技有限公司、金蝶精一信息科技股份公司等业界头部企业精诚合作,基于产业需求共同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多主体良性互动、协同育人。校企联合背景下,学校进一步强化了专业和产业的对接,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打造专业群,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和优势大幅提升学校专业建设水平。
海口经济学院校园航拍图。 (本版图片均由海口经济学院供图)
  二是人才共育。此举集中体现在优质师资植入和培育环节。通过校企合作,累计引进(外聘)行业名师逾30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双聘教授刘西拉、北京电影学院原院长张会军、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会长谢志华等学界、业界大师纷至沓来、倾情加盟。近年来,通过校企共训、双向交流,共同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和“双能型”产业导师达240人,专业教师队伍在行业企业的影响力大幅提升,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成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显著特色。
  三是基地共造。14个产业学院充分发挥各自企业方资源优势,校企共同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共同打造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比如,中广天择传媒学院的“未来精英夏令营”和“优才计划”、南海美术学院的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南海音乐学院的歌剧艺术中心、德行智华会计学院的“金蝶”生态圈等。近三年来,各产业学院累计新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245个,平均每年可接纳学生近万人次,真实项目和真题真做成为学校实践教学常态,实现了校内培养与专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四是平台共创。校企联合攻关,打造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机制,以此提高服务产业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近三年来,校企共同创设了雅和人居工程学院VR虚拟现实工作坊、参数化与艺术工作坊、交互设计工作坊、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国际短视频中心、杭州东部创新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平台运营真实项目,对口专业,链接教学与科研,紧密贴合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
  3 合作延展有“深度”实践创新激发融合活力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内涵的不同属性,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育环境的不同要求,选择与之相适配的课堂学习、校园体验、职场实践,进行“三三制”进阶式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海口经济学院充分发挥课堂、校园、企业各自育人功能,构建具有校企合作鲜明特色的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体系。
  一是学中思,让学生“静”下心。实行“海经必读”计划:配套制度并要求学生在两年内分期先后完成励志、经典、专业、创新创业等四类必读图书(每类书读5本,共四类20本)阅读任务。实行“课堂读书笔记”计划,从大二阶段开始,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1-3本参考书,撰写读书笔记并计入课程考核成绩。同时,还实行“项目奖励”“考研奖励”等计划。
  二是思中做,让学生“动”起来。开展全员暑期“社会调查”:2015年开始,学校将暑期“社会调查”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一年级新生全员参加,调查结束撰写调查报告,取得学分方能毕业。施行“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教学形式。各专业建立并逐年更新项目库,学生参与项目做到全覆盖。目前,“一专三证(两项目)”制度完全落实。另外,学校还实行“冬夏小学期”制,并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参加学科竞赛。
  三是做中学,让学生“走”出去。大力提倡志愿服务:学校在实践中形成的“多元化基地、常态化项目、专业化社团”的“三化一体”志愿服务发展模式。目前,已搭建常态化志愿服务基地35家,其中包括团省委在学校建立的全省首个“海南省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及升级版“海南省青年志愿者学院”。广泛参与国际交流:通过海岛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论坛、“一带一路”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大学生文化周等自建国际交流平台,给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创造条件。精心培育学生社团:实施“学校团委统筹、挂靠单位牵头、指导老师选聘、社长(组长)竞聘”管理模式,目前共有社团67个,在册会员17000余人,占学生总数近八成,年均开展活动300余场次。鼓励学生创新创业:2015年以来,学校创新创业学院将创新创业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组织系统教学。近五年来,累计征集“大创”项目超5000项,国家级立项超300项;“互联网+”项目超6000项,直接参与学生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学校还每年专项设立200万元创业基金,用于支持学生创业,学生先后创办公司140余家,占省内高校学生创办公司总数的40%。
  4 合作共赢有“效度”质量提增彰显融合实效
  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最重要的是创新机制,探索新路,从而取得双赢甚至多赢。通过与行业企业的联姻携手,海口经济学院在为企业、为社会的服务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一系列办学成果,有力提升了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提升了学校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使学校成长为区域发展的人才高地、专业高地和文化高地。
  一是教学科研成果持续喷涌。探索建设产业学院以来,海口经济学院共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6项,其中: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教育部新工科项目2项、教育部新文科项目1项;取得省级教学成果126项,其中: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转型试点专业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一流建设课程1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27门、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改项目47项。科研方面,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3项,省级科研项目立项及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课题合计139项,科研到账经费近2000万元;发表论文2140篇,其中核心及以上等级论文179篇;出版专著、教材274部;获批授权专利49项;教师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励92项。另有国际商务、艺术、体育、工商管理等4个专业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
  二是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攀升。近三年,海口经济学院学生参加的学科专业竞赛活动累计获奖超过1000项,其中国家级462项,省部级392项;文艺体育获奖303项,其中一等奖74项。同时,在坚持五育并举辅学导行,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学生先进典型。其中:获评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2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6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3人、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1人、海南青年五四奖章5人、海南省道德模范3人,学校先进典型培养的经验和成果获评全国民办高校创新项目一等奖。学科竞赛摘桂冠,协同育人拔头筹,有力彰显了校企合作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办学综合实力持续走高。作为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海南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该校累计直接投资逾30亿元,校园占地1600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尤其校企合作办学以来,按照师资、条件、教学、管理“四个一流”建设要求,不论是校舍环境,还是教学设备设施都实现了新的跨越,抢先走在全国同类高校前列。目前,海口经济学院正进一步加大投入,着手将校园打造成一个文化景区、一个影视基地、一个培训中心和一个旅游胜地。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最具品牌知名度民办高校”“全国创业型大学示范校”“海南省优秀传统工艺人才培养基地”“海南省首家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等殊荣,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海口经济学院先行先试,大胆闯新路,聚焦“四大维度”,建设产业学院,以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为基础,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构建起高效协同的多元主体共建共管共享融合育人新模式,为推进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和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与发展提出“海经方案”,创出“海经样板”,贡献“海经智慧”。2021年4月,该校建设海南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专家评审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海口经济学院应用型转型试点取得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撰文/陈啸 刘小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