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谦:完善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于4月15日至17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高博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主题,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近日,在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海南大学副校长刘谦接受了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就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和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分享。
中国教育在线: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学校在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谦:海南大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深入推进完全学分制、书院制以及协同创新中心三大改革,强化学科交叉、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完善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
一、实施完全学分制,开启个性化人才培养新模式。自2021年起,启动完全学分制改革,通过优化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拓展学分修读渠道、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健全学业导师制度、推进支持体系建设等六大举措,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从本质上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主要做法有:1.实施专业责任教授制度,遴选了一批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熟悉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责任教授牵头负责专业建设。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一流专业建设点数量占招生专业83%。2.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制定《本科基础课程主讲教授(师)聘任管理办法》,由主讲教授(师)负责推进基础课程建设。3.投入1.5亿余元改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建设完善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并推进教学实验室开放共享,出台《海南大学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指导意见》,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为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提供支持。 4、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4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聘任相关院士及国家级人才担任基地主任或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学业发展。
二、书院制改革走深走实,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采取“一步到位、全员书院”的创新做法高位推进书院制改革,将全校4万多名学生一体纳入书院管理,同步推进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全校共成立了16个书院,校领导兼任书院院长。海南大学也获批了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高校。以“导师制”为核心,建立学业导师、成长导师、校外导师、学生朋辈导师4类队伍,推动“大先生”领航,建立全员育人队伍,在价值引领、学业指导、生涯规划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指导。
三、组建协同创新中心,构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育人新生态。坚持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思路,组建“自贸港发展和制度创新”“生态文明”“文化旅游”“南繁与热带高效农业”“海洋科技”“全健康”“信息技术”七个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强化科研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出台《海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重点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鼓励科研团队 依托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国家级科研项目,鼓励学生进实验室、进团队,进课题、以高水平科研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学院办在园区里、专业设在产业链上”。2022年,将药学院整体搬迁到药谷产业园区,借助学校新药筛选及评价平台技术力量,积极与企业开展协同育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建设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的产教研融合联合体。2023年,在三亚崖州湾科教园成立南繁学院,开创“研究院+企业+基地”模式,与企业联合成立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共同打造覆盖育制种、工厂化育苗、标准化种植、智慧管理、品牌营销、农旅融合的农产品全产业链、价值链集群,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构建“三大改革”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学校将完全学分制、书院制和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作为一项整体战略统筹推进,以完全学分制为切入点,从课堂教学主渠道破解学科专业限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满足人才培养个性化需求;书院制以学生社区为主阵地,关注课堂之外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有组织科研,吸纳学生加入科研团队,进而带动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三大改革”协同推进,实现各领域、各环节育人力量与育人资源向“立德树人”中心汇聚,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中国教育在线:发展新质生产力,依靠创新科技,学校在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上展现了哪些新担当和新作为?
刘谦: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我现结合海南大学服务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来谈该话题。
去年12月5日,海南省委书记冯飞在海南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提出:“从全球具有影响力的自由贸易港看,不仅重视外贸等流量经济,创新更是应有本色”。正在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海南,更应坚守创新本色,成为海南自贸港最鲜亮的底色。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体,海南大学发挥高校聚合优势,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驱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一)建设服务型大学,驱动知识和创新的“三驾马车”。教育、科技、人才是驱动知识和创新的“三驾马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点,如何主动扛起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让教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是高校急需回答的时代之问。
作为海南省聚全省之力重点建设的“双一流”大学,海南大学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科研体制机制、教育新范式的探索与改革,努力创建新时代服务型大学,将学校的教育教学、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集聚等环节和要素有效整合,提升服务国家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海南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水平建设自贸港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有组织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大校内外教学和实践资源整合力度,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资源,通过一流科研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充分发挥自身已有办学条件与特色,遵循“比较优势”原则,稳步推进振农、强工、厚理、精文、兴医、促交的学科布局,加强国家和地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二是有组织地开展科研创新。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海南自贸港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以解决“卡脖子”问题为目标开展科研攻关,持续在“自贸港发展与制度创新”“生态文明”“文化与旅游”“南繁与热带高效农业”“海洋科技”“全健康”“信息技术”七个领域搭建平台、聚集人才、产出成果、加强转化,为海南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贡献。三是有组织服务海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海南有需求、海大有作为”,积极发挥大学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学研用等方面的立交桥作用,联合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推动海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方面的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新型产学研融合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在海南调研时,要求海南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力度,激发创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指示为海南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是要敢闯敢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改革开放优势,切实将自贸港的制度优势、政策优势、生态优势等转化为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又看得见、摸得着、能兑现的政策安排。海南大学探索谋划打造科学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探索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试点,以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产业持续升级。二是要先行先试,构建新型产学研融合共同体。充分发挥海南大学聚合优势,打造“协同创新”和“价值共同创造”的科创生态系统与新型产学研融合共同体,把科技创新与破解产业实际问题有机结合,架起教育端与产业端的桥梁,塑造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发展的生态体系。在新型产学研融合共同体内积极探索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三是要重点突破,实施更具比较优势的人才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海南大学在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充分利用自贸港的政策和开放红利,探索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及合理流动的创新机制。
(三)扩大开放合作,打造高水平科技开放合作平台。开放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生命线。海南加快探索自由贸易港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更好集聚和配置全球资源,尤其是全球优质医疗、教育、科技、人才资源。海南大学在积极探索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水平科技开放合作平台。
一是加快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海南大学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战略眼光,围绕“四个面向”,充分利用海南“三度一色”优势,即:温度、深度、高度的绿色,加紧在“陆海空”及健康、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领域建设国家重大科研平台,谋划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具有全国甚至全球影响力的“陆海空”科创高地。二是要紧盯国内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最前沿。海南大学聚焦生态文明、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海洋碳汇、全健康等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利用海南开放优势、气候优势与政策优势,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构建国际化科技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吸引国内外一流科创成果在海南自贸港转化应用,打造集聚全球科创人才、汇聚全球智慧的国际科技合作标杆项目。三是要探索区域与高校全要素协同创新模式。海南大学积极构建新型产学研融合生态圈,探索区域与高校全要素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机制,打造深度融合、互促共生、共建共赢的科技成果转化“共同体模式”。
(以上为海南大学副校长刘谦在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的访谈实录)
编辑:中国教育在线 潘思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