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东坡文化】苏公祠谒见东坡
2024-08-27 18:02:00
中国教育在线海南分站
  灰瓦白墙的苏公祠坐落在五公祠内,大门外有几棵避火蕉,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大门两旁嵌着一副楹联“忠良胜迹存正气,瀛海光辉启文明。”炎炎夏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东坡文化保护宣传实践队”一行人步入了这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历史沧桑的庭院。指导老师符聪副教授邀请了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彭桐,为实践队成员们讲解了苏东坡在海南的趣事。
  踏过两道门槛,两棵开得正盛的鸡蛋花树跃入眼帘。时值上午十点,烈日中天,阳光毫不吝啬地洒向石径上的落花,那些泛着青光的石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纯净,轻而易举便将人从尘世的喧嚣中抽离。
  再向前去便是祠堂,祠为白墙灰瓦,左侧是琼园,厅前圆柱有联:“此地能开眼界,何人可配眉山”。正中央,一座雕像巍然矗立,他身着长袍,手持书卷,眉宇间透露出超凡脱俗的文人气质。塑像后,供有苏轼及其子苏过、学生姜唐佐的牌位。塑像前,香火缭绕,不时有游客虔诚祭拜,仿佛在与这位千年前的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苏轼初到此地是公元1097年。北宋时期这里是极为凶险的蛮荒之地,古称“南荒”,“非人所居”。尽管如此,苏轼却在诗中这样表达自己对命运的理解:“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仕途坎坷并未减弱他的创作热情,在海南三年,苏轼共创作诗歌一百七十余首,续写完成了从黄州开始动笔的《易传》《书传》《论语说》三部经学著作。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苏轼被召还,时隔三年,北返时又路过此地,前后共住20多天。
  走出祠堂,左侧是浮粟泉,相传是苏轼发现的。泉旁一堵粉墙嵌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浮粟泉”三个大字。泉水清澈,水面上常浮有粟米状的小泡,由此得名“浮粟泉”。碑前清凉的泉水注满了上下两口方井,井水绿如碧玉,井旁有几棵树,井水倒映着湛蓝的天空和绿油油的树叶,盛夏泉水,多年不见水垢,素有“海南第一泉”美称。
  沿着回廊前行,身旁的墙上镌刻着苏轼的诗词和画像,许是太多人抚摸,雕刻的凹凸字迹已有些漫漶,闭上双眼,让心灵与这方净土融为一体,我仿佛能听到苏轼在此吟诗作对的声音,感受着当年他在此处留下的足迹与情怀。
  时值正午,日头正盛,实践队成员辞别苏公祠。回望这个祠堂,内心渐渐丰盈。苏公祠不只是一座纪念苏轼的文化古迹,更是一处让人心灵得以澄净的胜地。历史的车轮从不停歇,游人来来往往,无论是从前还是千年后的今天,苏公祠都将永远闪耀着智慧与文化的光芒,吸引无数后来者前来探寻与感悟。
  (作者:薛依玮  来源: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党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