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关于保险的两个认知误区:保险骗人和理赔难

http://zige.eol.cn  来源:  作者:第一财经日报  2010-05-20    

金融类 财会类 医药类 建造类

  十六年前,我还在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任教,转瞬,我已经在保险行业度过了十六个春秋。十六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保险业的进步,保险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金融工具,关于保险的话题也日益成为媒体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我十几年前进入保险行业直到现在,“保险是骗人的”和“投保容易理赔难”这两种论调就一直伴随着中国保险行业的成长。十几年来,每每听到这些声音,我的内心总是很复杂:一方面,这说明国内保险知识的普及和教育还很欠缺,另一方面,也说明保险业和保险从业人员成长的空间还很大。

  “保险骗人”和“投保容易理赔难”是一种消费者感受,这种感受可能来源于自身的经历,也可能是来源于信息的误读和误解。作为一个十多年从事保险研究和保险企业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我更多地认为这种感受和认知的实质,是人们以以偏概全的态度放大了对保险业的某些负面偏见。

  如果你很认真地问一个持这两种观点的人:你为什么认为保险是“骗人的”?你经历过的保险理赔“很难”吗?我想,有不少人会这么回答:别人都是这么说的。或者说:媒体都是这么报道的。当然,我们也一定会见到,那些曾遭遇过理赔“不顺”的人,会出来现身说法,以证明保险“骗人”或者“理赔难”。

  但是,实际上,保险的正面意义却甚少被人们拿出来这么议论,正面的信息被压缩,负面的信息却被放大,这是导致人们对保险产生认知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说“保险是骗人的”,这个逻辑很容易被驳倒。大家想一想,“骗人的”东西应该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然而保险业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已经高速发展了300多年,如果它是骗人的,那它怎么可能在全世界行骗呢?并且300多年来“长骗不衰”呢?

  其次,如果保险是“骗人的”,怎么可能全世界最有政治头脑的人物,如丘吉尔,最有经济头脑的人物,如比尔·盖茨,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保险的好处呢?

  保险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金融支柱产业之一,是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产业构成,所以,“保险是骗人的”这一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投保容易理赔难”这个认知误区又是如何产生并在某些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的呢?

  一个行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就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而言,目前依然处在一个初级阶段,难免具备一些“粗放”特征,这种“粗放”,既存在于保险公司、保险产品,也存在于保险服务、保险消费者。关于市场上说保险是“投保容易理赔难”,我想应是由以下一些主要因素导致的:

  第一,在一些具体的赔付案件中,一些保险公司发生过服务质量低下和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导致客户抱怨或投诉。但这绝非行业的普遍问题。作为太平人寿的总经理,我每天都要签付理赔款,尤其是大额理赔款。

  作为一家寿险公司的总经理,我决不惜赔。而且,根据全行业统计数据看,保险公司的理赔率高达98%,也就是每100个理赔报案中,有98件被理赔,被拒赔的只有2件。在拒赔的案件中,还包括对“逆选择”客户的拒赔,也就是那些带病投保或骗保的情况。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损害诚信客户的权益,行业和公司的发展也不会健康。

  第二,妥善理赔的案例并没有被全部宣传,因为“赔付”就是保险公司的“天职”。而一些没有得到理赔的案件,特别是产生了纠纷的理赔案件,却很容易被媒体宣传报道出来,而且很多是以消费者作为“弱势群体”来加以宣传,这就加剧了人们形成“投保容易理赔难”的偏见。实际上,这些少量的理赔纠纷,案件往往很复杂,并不是以一句“买了保险却遭遇拒赔”这么简单的标题就可以下结论的。

  第三,目前中国保险业尚未出现赔付高峰,保险的功用尚未被完全认识。现代保险业在中国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而保险业在初级发展阶段,必然是交费的多、赔付的少。根据行业运营的规律,发展20年、30年后,会有大量的生存给付和赔付产生,在那个时候,会集中体现出保险的赔付功能。因此,我相信,一定会有一天,你会感觉到周围人都在从保险公司得到赔付,要么是养老金、生存金的给付,要么是医疗险、意外险的赔款,那个时候,大家对保险一定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教师资格课程随意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金融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