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欧债危机拷问信用评级机构 加强监管呼声日盛

http://zige.eol.cn  来源:  作者:中国银行业协会  2010-05-19    

金融类 财会类 医药类 建造类

  伴随着债务危机在欧洲愈演愈烈,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力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次次的信用降级带来的是危机的一步步升级。对此,欧盟大为光火:信用评级机构究竟是在警示危机,还是在加速危机?国际社会要求对信用评级机构加强监管的呼声正在不断高涨。

  评级与危机共舞

  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率先将债台高筑的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同时将希腊公共财政状况前景展望确定为“负面”。当月,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中的另外两家机构标准普尔和穆迪也相继跟进。希腊债务危机开始浮出水面。

  此后,三大评级机构对于希腊以及其他欧元区国家财政状况的每一次表态都牵动着市场敏感的神经。今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三个欧元区国家接连遭到信用评级降级。其中,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被标准普尔从BBB+降为BB+,沦为垃圾级,引发全球市场一片恐慌。对于希腊债务危机正在欧元区扩散的担忧空前高涨,希腊债务危机也由此上升为欧洲债务危机。

  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的参与者,信用评级机构发挥着为金融产品确定投资风险的职能,它们提供的评级结论影响着投资者买还是不买,或以何种价格购买,因而对金融市场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希腊债务危机中,希腊每次遭降级不仅对市场信心是一记沉重打击,而且意味着对其国债的投资风险增加,投资者要求的回报自然也会提高,导致其融资成本不断增加,最终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只得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

  评级机构在希腊债务危机中的“杀伤力”还不止于此。当希腊信用评级被降至BBB+时,意味着欧洲央行为应对金融危机实行的特殊政策今年年底到期后,欧洲央行将不能再接受希腊国债作为抵押品,从而会切断希腊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迫于救助希腊需要,欧洲央行近期不得不决定对希腊破例。而当希腊信用评级沦为垃圾级时,那些稳健型的养老金基金将不能再购买希腊国债,这对面临融资难的希腊政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评级机构信誉再遭质疑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就受到过广泛的批评。信用评级机构被指在美国次贷危机苗头显现时反应迟钝,没有及时下调次贷产品的信用评级和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从而导致损失扩大,加重了金融市场的动荡,并使其最终演变成金融危机。

  尽管评级机构在金融危机中反应迟钝部分原因可能在于金融衍生品交易日趋复杂,但人们怀疑,这当中恐怕掺杂着私心,存在利益冲突之嫌。

  欧盟对于信用评级机构在希腊债务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十分不满。在标准普尔把希腊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后,欧盟委员会一名发言人随即警告信用评级机构要以“负责任、严谨”的方式行事。

  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委员奥利·雷恩在日前于布鲁塞尔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欧洲会议上批评信用评级机构“要么慢半拍,要么快半拍”。

  加强监管呼声日盛

  欧盟委员会负责内部市场与服务的委员巴尼耶近日表示,考虑到评级机构所作评估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巨大影响,应进一步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

  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发表联名信,建议欧盟重新审查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公布评级结果的方式,以及它们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并建议成立欧洲自主的信用评级机构,以免受制于传统的三大评级机构。

  实际上,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盟便着手严管评级机构,并对国际信用评级市场“三家独大”的局面颇为不满。去年4月,欧盟内部就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达成初步协议,提出评级机构今后要在欧盟市场上开展业务必须统一登记注册,并提高评估的透明度。按照计划,相关监管规定有望于今年年底生效。

  而在大西洋[18.04 2.50%]彼岸的美国,一场监管风暴也刮得正凶。

  美国国会众议院去年12月通过一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将评级机构置于证券和交易委员会监管之下。国会参议院13日投票决定,将结束美国金融机构自行选定评级机构对其投资产品进行评估的做法。

  除欧美外,对评级机构加强监管也已经被纳入到二十国集团框架下。在去年4月的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上,与会领导人同意要加强对评级机构的注册管理和监督,尤其要避免其评级过程中的利益冲突。

  在金融交易日益复杂的今天,评级机构掌握着极大的金融话语权,保证它们用好这个话语权将是全球共同的目标,也是欧洲债务危机给人们的一点启示。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教师资格课程随意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金融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