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2报检员考试备考方法

http://zige.eol.cn  来源:  作者:来源网络  2012-08-22    

  报检员资格全国统考从最初酝酿到正式考试,前后已有几个月的时间,拟任报检人员即使不参加任何形式的培训辅导,看通弄懂《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培训教材》,参加这种题型相对简单的考试,获得较为良好的“自我感觉”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之所以会出现“坐着没底的轿子”的感觉,除去考试本身是一项新生事物,缺少试题样本作参考,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报检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作为一种执业资格考试,对象多为参加实际工作已有一定的时间,学习能力相对下降的在职人员,类似考试实际上是对没有大家都期望拿到的、用以揣摩重点的考试大纲等因素外,在工作学习矛盾较大的情况下,没有运用适宜的“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应持态度。关于“战术”即学习方法问题,笔者讲几点心得:

  一、对照法

  报检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包括检验检疫法规、报检业务知识、基础英语三部分内容。其中报检业务知识部分基于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是在法律法规规定基础上进行的细化,并对有关业务具体操作程序进行了具体说明。可以说报检业务知识部分基本涵盖了法律法规规定部分的内容。因此,对法律法规规定部分的学习不宜单纯记忆有关条文,而宜采用对照法,在学习报检业务知识内容的时候,同时翻阅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条文。如出入境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报检及检疫审批手续的办理,宜对照《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章节进行学习。对照法除有助于强化理解外,还会因法律法规规定条文本身的严谨性,消除其他资料带给我们的歧意理解。

  二、对比法

  对比法适用于同一部分内容相反情况的搜集、整理。如人境船舶检疫信号昼间、夜间旗号、灯号类型及分别代表的意义,进境集装箱和出境集装箱报检时间和报检地点等内容的记忆等。

  三、归纳法

  归纳法适用于同一部分内情况相同(相似)材料的搜集、整理。如随航检疫、泊位检疫、电讯检疫必须符合的条件,未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的进口可再利用废物原料、进口旧机电产品、出口纺织品标识查验等出人境货物的通关放行均采取在签发的《人(出)境货物通关单》上加“备注”的方式等。此外,该法还可用于有关报检时间、申请时间、生效(颁布)时间、效期等集中记忆。

  四、联想法

  教材上的许多内容是相互关联的,应养成联想的习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扩充知识,加深理解。如关于运输工具的动植物检疫问题,教材中写到来“自疫区的入境运输工具经检疫合格或经除害处理合格的,由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签发《运输工具检疫证书》、《运输工具检疫处理证书》、《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方准入境。”遇到类似情况,宜开动脑筋,搞清在什么情况下签发《运输工具检疫证书》,什么情况下签发《运输工具检疫处理证书》及《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

  五、简化法

  将教材中的每一句内容都记住不可能,也无必要。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找出其中的重点词即知识点,以重点词带动记忆。如“来自黄热病疫区的飞机,机长或其授权代理人须主动出示有效的灭蚊证书”中,只需将“黄热病疫区”及“灭蚊证书”联系在一起简化记忆即可。又如,检验检疫证书不能更改的情况之一为“品名、重(数)量、检验检疫结果、包装、发货人、收货人等重要项目更改后与合同、信用证不符”,只需记住“重要项目更改后与合同、信用证不符”即可。

  六、看样本

  通过看证书(单)样本获得的直观效果要比在书中看到的文字给予的效果要好得多。如关于代理报检委托书的盖章问题、《人境货物通关单》各联的使用问题等等。

  备考方法各有高招,因人而异,罗列一二,意在启发。应该指出的是,国家质检总局实行报检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目的在于提高报检员的素质,加强对报检员队伍的管理,规范报检行为,维护通关秩序,考试内容侧重报检员应知应会内容,考察报检员的综合知识水平,而不是为考试而考试,故在考试中不会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为难应试人员。但作为国家一项正式的执业资格考试,这项工作的严肃性不容置疑。因此,参考人员应踏踏实实地去学习、去理解、去记忆,争取将教材学得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那时,工夫天成,上场应试即可由“坐着没底的轿子”变为“成竹在胸”了。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教师资格课程随意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