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营养师考试综合评审: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新标准

http://zige.eol.cn  来源:  作者:  2012-07-24    

  1、有充沛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易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具体的人体健康(健康食品)的十大标准:①精力充沛,从容不迫担负日常生活,繁重工作而不感到紧张、劳累。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好。④应变力强,能适应外界各种环境变化。⑤能抵抗一般疾病如感冒,传染病。⑥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情景,无龋齿,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1999年WHO又提出健康标准:身体健康(5快)①吃得快②走得快③睡得快④说得快⑤便得快 心理健康:(3好)①个性好:心地善良②处世能力好:自控能力,适应变化③人际关系好:助人为乐

  ■快食

  快食并非狼吞虎咽,不辨滋味。而是指吃饭不挑食、不偏食,主餐吃时感觉津津有味。如果出现持续性无食欲状态,则意味着胃肠或肝脏可能出了毛病。

  ■快眠

  上床后能较快入睡,睡眠舒畅,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睡眠质量好。如睡的时间过多,且睡后感觉乏力不爽,则是心理及生理的病态表现。神经系统兴奋,抑制功能协调,内脏无病理干扰,是快眠的重要保证。

  ■快便

  能快速畅快地排泄大小便,且感觉轻松自如,在精神上有一种良好的感觉,便后没有疲劳感,说明胃肠功能好。

  ■快语

  说话流利,头脑清楚,思维敏捷,没有词不达意现象,且中气充足,心肺功能正常。

  ■快行

  行动自如、协调,迈步轻松、有力,转体敏捷,反应快速,动作流畅,证明躯体和四肢状况良好,精力充沛旺盛。因诸多疾病导致身体衰弱,均先从下肢开始,人患有内脏疾病时,下肢常有沉重感;心情焦虑,精神抑郁,则往往感觉四肢乏力,步履沉重。

  ■良好的个性

  性格柔和,言行举止得到公众认可,能够很好地适应不同环境,没有经常性的压抑感和冲动感。目标坚定,意志持衡,感情丰富,热爱生活和人生,乐观豁达,胸襟坦荡。能以良好的处世态度看问题,办事情都能以现实为基础。与人交往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不管人际风云如何变幻,都能始终保持稳定、永久的适应性。

  ■良好的人际关系

  言谈举止恰到好处,与人相处自然融洽,不孤芳自赏寂寞独处,具有交际广、知心朋友多的特点。众人都乐于向他倾诉心中的喜与乐

  以前,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就是指身体的无病状态,只要身体没有疾病就称为健康。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重新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这一定义一直延用到现在。

  世卫组织对健康的重新定义,说明人是社会的人,医生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身体的情况,还要考虑到社会、心理、精神、情绪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由社会、精神因素引起疾病的例子很多。比如:人在情绪激动时可以引起血压(血压食品)升高、心脏病发作;较大的精神打击可以使人的眼睛突然失明;情绪郁闷可以引起胃部不适等。这些现象都说明人的身体状况是受社会、精神因素的影响的。

  世卫组织提出衡量健康的10项标准是: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适应环境,应变能力强;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体重适当,体态匀称;眼睛明亮,不发炎,反应敏捷;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头发有光泽,无头屑;骨骼健康,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来源:营养师中国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教师资格课程随意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