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创新 璞玉成器——燕京理工学院刘元园副校长专访
2019年全国高考已落下帷幕,12年求学生涯的成果已检验完毕。教育部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31万,与2018年相比,普遍有所增加。从全国来看,总报名人数达到了1031万 ,比去年增加56万人,这是继2009年1020万人之后,高考报名人数第二次破千万。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为更多考生提供了参加高考的机会,另一方面,我国高考录取率也在逐渐提高。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高考总体录取率达到了81.13%。2019年高校招生有哪些新政策?各高校招生计划、培养模式有何变化?为帮助考生了解最新资讯,中国教育在线特别邀请燕京理工学院副校长刘元园做客访谈间,为广大考生家长在线解读2019年报考燕京理工学院的各类政策。
访谈实录:
中国教育在线:燕京理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一所创新型大学,您如何理解创新型大学?同时请您简单介绍下学院基本情况。
刘元园:燕京理工学院是2005年由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其前身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是由北京工大学和北京北方投资集团联合创办的一所优秀独立学院。05年建校之初,学校充分依托母体学校、国家重点“211”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的教学资源和历史积淀,走出了一条创新突破、机制灵活的发展之路。
2008年,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26号令的政策法规,依照教育部要求做好转设准备,学校以学位评估和转设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
2012年6月,学校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
2013年4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转设更名为燕京理工学院。
2015年,学校被河北省教育厅选定为十所“河北省首批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之一。
2016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17年至今,是我们燕京理工学院品质提升阶段,学校推进了一系列品质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提升内涵发展水平,抓好硕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各项工作,深入开展海外微留学工作。进一步拓展中外合作办学渠道,特别是要扎实推进海外升硕定向培养项目的开展,争取国内外升硕学生比例达到毕业生总数的百分之十以上,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历经十五年的发展,学校向着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创新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已经成为我国最优秀的民办高校之一。
中国教育在线:燕京理工学院获评新华网“2018年度?品牌实力民办高校”称号,中国民办高校正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就您投身教育行业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在民办高校的发展方向上您又怎样的看法?
刘元园:就全球视野来看,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将接受高等教育,但是我国的公立高等教育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在招收生源上面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因此,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就落在了民办教育的肩膀上,民办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立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燕京理工学院作为民办教育有责任和义务承担起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国外一大批发展成功的民办学校为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有利的经验。美国的哈弗大学、耶鲁大学、以及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等虽然都是私立大学,但是它们在世界高等教育的长河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不仅仅是要了解国外民办私立大学发展的模式,更要学习和借鉴成功发展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走出一条属于中国民办高校发展的特色道路。
因此,我们要坚持国际化的理念,走出一条符合燕京理工学院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中国教育在线:正值2019年高考之际,请您介绍下今年招生政策和计划是如何安排的?有哪些重要变化?
刘元园:2019年我校总体招生计划数是8100人,比2018年有所增加,其中本科计划6100人,专科计划2000人,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河北省仍然是我们学校计划投放的主要地区,占到了我们总计划数的75%以上,普通文理类、美术类、体育类、医学类、教育类和传媒类均有涉及。对于全国统一招生的本科院校,批复的招生计划是与学校的硬件设施投入相联系的,与办学规模和质量密切相关。本科招生计划6100人在同类院校当中名列前茅,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我们燕京理工学院的办学实力。这一信息对广大考生来讲也是一个非常利好的信息。对于我们广大考生来讲,特别是对于我们燕京理工学院的学子来讲,就意味着2019年将有更多的机会被我校录取。具体的各专业计划请关注河北省考试院计划大本及我校官方通知。
现在各省多是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投档原则“分数优先”,对于进档考生,我们的录取原则是按照“专业优先”择优录取,基本都会满足学生第一志愿,各专业录取人数可视情况进行适当调剂。
报考我校艺术类、体育类按联考成绩录取的专业:需参加生源所在省(市、区)统一组织的专业测试,录取原则是:对文化课、专业课成绩均达到提档线的考生,按专业课成绩择优录取。
报考我校艺术类按校考成绩录取的专业:需参加我校单独组织的专业测试,2019年我校摄影、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导演、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表演)在河北、山东、广东、山西、江苏、黑龙江、江西七个省市有投放校考计划。录取原则是:对于取得我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合格证的考生,在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当地艺术类本科最低控制分数线后,按照艺术专业校考成绩(不分文理)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计划满额时,若专业成绩并列,则按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
中国教育在线:在2018年中国最好大学榜中燕京理工学院培养结果位列河北省第二,进入全国百强。这是否和学院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分不开?请您介绍一下燕京理工学院办学特色。
刘元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校一直坚持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己任,同时,我们学校作为十所河北省首批应用技术类型试点高校之一,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力争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与用人市场零距离对接。燕京理工学院在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4+1”(理论教育与应用能力训练)、“1+N”(学历证书加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分类分层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为主,满足多样化需求,培养“四会五有”(即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与人共处;有感恩之心、有博大胸怀、有吃苦精神、有创新意识、有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才和发展途径。
中国教育在线:燕京理工学院如何建设鲜明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培育了哪些特色重点学科专业?
刘元园:我们燕京理工学院办学层次非常丰富,是一所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大学,现有在校本科生已逾2万人。已经毕业了的有十届学生,累计为国家输送优秀毕业生40000余人。学校已经形成以工学、管理学为主体,工、管、文、理、经、法、教、艺、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并重点建设制药与环境工程类,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类、机械与汽车服务类、土木建筑类、经济管理类和艺术传媒类6大优势特色专业集群,形成了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相结合的专业格局。这样的学科专业设置,让我们各学科专业及专业集群间形成了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发展格局,同时,也将专业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对接,契合了区域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更加有效的服务地方。
比如我们的化工与制药专业群,积极参与京津冀地区化工、制药、材料和轻工食品等行业的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已经与46家企事业单位成立校企合作联盟,并创建了互动式校企合作模式。机械与汽车服务专业群将“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作为办学的基本思想,围绕周边地区的产业布局形成了适应京津冀地区的专业群。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专业群加大了以企业为主导的由企业专家参与的课程开发力度,把行业实际项目引入课程中来,按照工作过程排序课程内容,真正做到教学内容和企业要求一致。物流与管理专业群在参与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中培养采购管理人才。艺术与传媒专业群将致力于打造导师工作室、专业竞赛工作室、国际大师工作室等工作室模式和承办国际级大赛等,通过以赛促学模式来培养国际化的艺术人才。
中国教育在线:2018年河北省正式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制度,那您对此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在此大形势下,学院在专业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哪些调整?
刘元园:作为高校,可以根据自己设定的选科要求选拔学生,更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另外,会促进高校深化专业结构改革,增强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吸引力,从而整体提高学校实力。
燕京理工学院办学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服务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为目标。目前,学校成立了工学院、生命与健康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建筑学院、会计学院、文法学院、国际商学院、艺术学院和传媒学院9大二级学院,设有59个本科专业和电子电工、计算机、医学类三大类7个对口本科专业以及29个专科专业及医学类护理对口专科专业, 5个高职单招专业,10个专接本专业,目前还确定了“材料工程”、“物流管理”、“艺术设计”三个学科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建设专业。
“4+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的学生除了完成四年的系统学习之外,其中有一年时间,这一年时间也可能是在寒暑假,也可能是在周末,也可能是在大四第二学期,累计大约一年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到企业中去,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这一年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面向工作岗位,是非常有用的的。实践证明,我们学校的这个“4+1”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是非常受用人单位欢迎的。
强化职业能力的“1+N”证模式:这个是指我们学校鼓励学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还会积极组织、指导学生考取各种国家教育考试证书及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的时候学生可以一人多证,这样就使得我们燕京理工学院的学生走向社会时,增加了就业筹码,拓宽了就业渠道。
最后一个,分类分层培养模式。简单来说就是针对选择不同出路的学生我们的培养模式也是不一样的。具体到我校,大约20%的学生是以考研为目标,70%的学生以就业创业为导向,10%的学生会选择毕业后出国留学,那么针对这些不同类的有不同职业规划方向的学生我们会有不同的培养方案和侧重。
中国教育在线:璞玉成器离不开能工巧匠,培养学生更离不开我们的师资力量。您能介绍下目前学院的师资配备情况吗?
刘元园:燕京理工学院充分依托北京化工大学的师资资源和背靠京津冀的智力资源优势,全方位构筑人才高地,建设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重点打造了由海外学者、长江学者组成的名师团队,由特聘教授、教育部专家组成的学科专业建设团队,由企业讲师、高级工程师和有行业背景的专任教师组成的“双师型”团队。目前我校双师型教师已占教师总数的42.9%,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教育在线:请问燕京理工学院近年来如何探索服务地方发展路径?在助力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措施?
刘元园: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燕京理工学院的专业设置将紧跟区域经济发展方向,适度增设新专业,实现学校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紧密对接,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力争实现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统一。
燕京理工学院位于燕郊这一特殊的区位,既得到燕赵文化的滋润,又享受京津冀教育的资源,既得到国际前沿、科学前沿和技术前沿之先,又享京津冀实习、实训与就业之便。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下,通过地方化战略与京津冀300余家企业单位达成了战略合作,为学生实习就业搭建舞台。近几年,特别是更名转设以来,学校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其中有90%的学生在京津冀地区成功就业,据统计,已经毕业了的40000多学生中有45%以上的学子实现了在北京就业的梦想。学校目前将着眼点放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上,每年针对大四的学生我校都会组织春季和秋季两场大型人才招聘会,邀请规模达三百多家用人单位,通过主动将用人单位邀请进来,实现把学生输送出去的目的。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学校和各二级学院还会不定期的举办一些小型专场招聘会,为在校生提供实时有效的招聘岗位和信息,在实现就业的同时着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从而助力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教育在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半数的学生表示所学专业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您对这部分学生有怎样的建议?学院有相关政策吗?
刘元园:学生进校后,对确定不适合某专业或因其它特殊原因需转专业的学生,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批准,可以适当调剂。
中国教育在线:我们了解到,学院坚持高端办学走高层次国际化道路,同学们参加国际活动以及海外交流的机会多吗?
刘元园:燕京理工学院一直秉持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学校先后与北美、亚洲、欧洲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特别在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家著名大学建立了自有海外学习基地,开展为期两周到三个月的微留学项目,如加拿大青年领袖训练营、英伦大学堂、美国精英计划、法兰西艺术沙龙、澳洲领航行动等,使我校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到国外大学通过短期学习,了解国外大学相关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育教学理念,为进一步出国深造打下扎实基础。
为了给学生谋求更多的出路,帮助学生实现“海外升硕、名校读研”的目标,我们还特别打造了“本硕直通”项目,该项目不同于传统的3+1+1、4+1、3+1.5等本硕连读项目,这是由我们学校斥巨资打造的专业团队提供语言教学、国外院校申请、签证、海外校际对接等全方位一条龙服务,一次交费,四年受益;英美澳加法,五大自有基地保驾护航;个性培养,量身定制;国际导师,全程陪伴;承诺海外高校,100%offer。更专注于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海外升硕可能性。切实帮助我们的学生完成海外学历升级。
同时我校一直致力为学生营造国际化办学氛围,努力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开设了校园国际课堂。邀请到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加拿大前总理克拉克、希腊前总理帕潘德里欧、联合国副秘书长娜塔莉亚.卡内姆等多名外国政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马斯金教授等多名外国著名学者和多名海外著名大学校长来校讲学或作报告,使我校师生领略大师风采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留学深造的热情。世界级大师的加入,为燕京理工学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到燕京理工学院,在这样一个国际化氛围浓厚的校园,借助我们强大的海外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牵手世界名校,对很多学生来说,来到燕京理工学院这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多元文化进校园,同时为了使校园文化多元融合,丰富多彩,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营造国际化办学氛围,我们还会不定期邀请北美艺术团来校访问演出,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连续十年成功举办的国际大学生时尚设计盛典,该项活动依托艺术类、传媒类等优势学科专业,为服装设计、化妆造型、时尚摄影、微视频等设计类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国际级时尚设计赛事平台,通过打造多领域交叉的学术论坛和时尚设计赛事活动,展示了国内外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国内外时尚设计领域培养了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思维、国际素养的高端化、个性化、国际化人才。
在刚刚过去的5月25日,第十届国际大学生时尚设计盛典颁奖典礼在燕京理工学院隆重召开,今年的盛典参赛规模再创新高,共收到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韩国等国内外432所高校的4100余名选手的近8000件参赛作品,涌现出了许多有创意、有内涵的高水平作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生代偶像胡先煦为此次盛典代言,联合国人口基金“一带一路”性别平等倡导者、青年歌手吉克隽逸、青年歌手潘辰到场倾情献唱。经过十年的品牌打造,国际大学生时尚设计盛典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众多国内外学界、业界专家都对盛典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纷纷为燕京理工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和办学成果点赞,为学校立足人才培养、大力推进的国际化战略点赞。
中国教育在线:近年来,国内高校纷纷开启了中国教育“走出去”的步伐,您认为高校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刘元园: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具备了与“一带一路”有关国家交流合作的良好基础,但是在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与现实需要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高校必须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一带一路”的现实需要相结合,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对外开放,力争当好“一带一路”的先行者。
人才培养要注重“供给侧”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人才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服务“一带一路”,需要大批精通相关国家语言、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适应全球化竞争并赢得主动的国际化人才。相比之下,当前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一带一路”对人才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在“一带一路”发展“需求侧”与外向型人才“供给侧”之间建立有效对接,要通过目标与需求适应、教育与产业同步、学校与企业结合协同推进,培养符合“一带一路”需要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一是坚持分层分类。既要培养通晓国际规则、承载国家使命的高端人才、未来领袖,也要培养大批适应“一带一路”基础项目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积极打造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通道。
二是坚持科教融合。要与“走出去”的行业企业实行合作办学,联合打造适应“一带一路”需要的“重能力、强实践”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三是坚持国际视野。要筑牢“语言关”,进一步强化对基础英语等语言教学的重视。要参考国外一流大学相应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海外交流学习管理制度和文件,支持和鼓励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
四、是坚持跨境办学。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扩大在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同时,要敢于走出国门,有选择地在沿线国家建立境外大学和教育基地,做到办学围着需求走,为沿线国家培养急需人才。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其中,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也迎来快速发展,其增速还要快于整体高等教育行业。
燕京理工学院现已成为我国最优秀的民办高校之一,连续多年被权威媒体和机构评为“全国最具品牌价值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影响力民办大学”。刘元园副校长在访谈中表示,截至2018年,燕京理工学院已累计为国家输送优秀毕业生4万余人,未来无限可期。欢迎广大优秀学子了解燕京理工大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