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影响,邯郸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工作部署,全力保障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高质量的就业,邯郸学院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收到了明显效果。
一、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一)落实落细毕业生就业工作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各二级学院的主体作用,要求他们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担当,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当前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一要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领导要亲自部署,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定期研究、及时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四到位;二要全面梳理就业管理工作制度和流程,对就业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再细化,精心组织实施各类就业创业活动;三要进一步健全就业、创业、学工、团委等各口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四要压实院系和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等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职责作用,加快形成全员抓就业的工作局面,举全院之力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
(二)准确把握就业形势,加强就业形势研判分析。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变化和经济下行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对就业的影响,把防范化解风险贯穿毕业生就业工作全过程。及时跟进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毕业生签约进展等形势变化,密切关注毕业生心态、动态,深入研判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做到及时预测、即时预警、尽早化解。加大创新力度和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汇报每周汇报、每月公示制度,提前分析和研判毕业生就业走向,及时调整和完善就业工作方案。
(三)加强就业统计管理,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认真落实就业统计工作“四不准”“三严禁”要求,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和数据进行认真核查,严禁弄虚作假,确保毕业生就业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加快构建毕业生个人发展成长度、社会贡献度、用人单位满意度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价毕业生就业质量。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工作,将调查结果及时反馈到招生、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中,促进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强化信息服务,实现网络招聘活动全覆盖
(一)建立完善校园网络招聘。充分利用 “互联网+就业”、“就业宝”等智慧平台,全面开通网上招聘通道,实现网上招聘活动全覆盖、常态化,努力提高网上招聘签约率。打通校、院、毕业班三级就业网络体系,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省教育厅及省人社厅等有关部门组织的网络招聘活动。及时发布毕业生学科专业及生源信息,共享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实现人岗信息智能匹配、精准推送。
(二)强化线上就业创业指导。充分利用各类国家、省和高校教育资源,积极开发线上课程,通过在线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咨询、开通心理热线等形式,不断丰富就业指导与服务内容。联合组织有经验的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实施在线咨询指导课,建立高校间、校企间的交流与联动机制。进一步构建全过程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体系,在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安排,教学环节组织等各方面,促进生涯教育与人才培养充分融合。
三、强化工作举措,积极拓宽就业渠道
(一)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好“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块”“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以及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活动,及时发布调整后的笔试面试时间等信息;聚力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到现代农业、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就业创业;建立校企合作对接平台,在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中加强人才供需对接;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充分利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平台,支持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
(二)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军入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回信精神,重点开展面向应届毕业生、大学生骨干(在校学生会、 班委、团委担任职务的学生, 党员大学生)的精准宣传动员和征集活动,将征集任务落实到具体院、系、具体班级,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全程推动工作落实,努力实现征集人数和征集比例双突破。
(三)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用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向学生普及大学生创办企业在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创业贷款、房租补贴、创业培训、初创期创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开拓创新创业新载体。促进校内各院系间的毕业生和就业创业基地、创业园、创业指导站、创业学院等创新创业平台的交流和整合,建设政策宣传解读、专家咨询指导、项目受理对接、技能培训实训等一站式服务平台,拓展创新创业的实践形式和内容;扎实推进我校众创空间内涵建设,对标省内一流,办出特色水平,营造创新创业大氛围,鼓励和支持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实现创新创业引领带动就业。
四、强化服务保障,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一)加强思想教育和就业心理辅导。针对当前毕业生就业观念多元,“不就业”“慢就业”现象突出,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焦虑情绪不同程度增加等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了解掌握毕业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和心理疏解等工作,开通就业心理咨询和就业帮扶热线,帮助毕业生疏解就业焦虑情绪,减轻就业心理压力,以积极心态求职择业。
(二)严格落实相关政策规定。适当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对湖北籍尤其是武汉籍学生单独制定政策;对离校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将户口、档案在学院保留两年;开通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绿色通道,允许学生采取网络提交、在线审核和邮寄等方式办理就业手续;引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和录取时间,对延迟离校应届毕业生推迟报到、落户等时限,严禁发布针对湖北学生的限制性招聘信息;在各级各部门就业指导与政策支持下,加快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加大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资金、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三)精准做好特殊群体就业帮扶。精准摸排,准确掌握建档立卡经济困难家庭、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进展情况。建立就业帮扶工作台账,通过开展个性化辅导、发放求职补贴、开展技能培训和优先推荐岗位等方式,对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实施“一对一”就业服务,真正做到精准帮扶。特别关心湖北籍学生,确保湖北籍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学校的总体水平。(作者:邯郸学院 王书芹)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