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谷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在线上举行。共有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73所高校和研究所的172支队伍展开了激烈角逐。经过作品视频展示评审、线上分组答辩评审、特等奖争夺赛等环节,哈尔滨工业大学参赛队分别获得特等奖1项(共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和优秀组织奖1项。
比赛视频截图
由李京、张仕静、荀铭鑫、王玮亦和李建行组队参赛的作品“微小型多模式压电机器人”获得特等奖;由潘以涛、马维良、高峰、康林清组队参赛的作品“仿蛙跳跃机器人”,由丰文浩参赛的作品“火星车高保真物理与视觉仿真系统”,由袁野、齐华囡、朱鹏飞、杨超杰、周如意组队参赛的作品“面向复杂环境的轮-步火星探测机器人”,由张心罡、陈艺星、赵美莹、薛睿、宋春磊组队参赛的作品“液态金属驱动轮式机器人”,由唐灵奇、闫泽、叶地一、杨海林、樊楚瑶组队参赛的作品“一种超微型可控跳跃机器人”获得二等奖。
获大赛特等奖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微小型多模式压电机器人
指导教师:邓杰 刘英想
参赛学生:李京 张仕静 荀铭鑫 王玮亦 李建行
作品简介:
该项目团队受多足节肢动物分节现象的启发,提出了基于足腿一体化设计的压电腿构型,结构简单,且利于减小传动误差,并以之为基本单元模块设计了六足压电机器人,该机器人体长58mm,重42.55g。
作品核心创新是单一压电机器人集成了多种驱动模式,包括连续谐振式驱动、脉冲谐振式驱动和准静态驱动,以兼顾平面内快速运动和具有亚微米级分辨力的步进式运动,以及具有纳米级分辨力的准静态运动,成功实现了平面内直线、转向和旋转运动;此外,机器人展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包括在卡纸、木板等不同接触面运行,在倾斜管道中穿梭,并顺利地越过多种障碍。
该微小型多模式压电机器人兼顾了小型化、快速运动和高分辨力3个重要特性,且具有负载能力强、无噪声和适应性强等优点,有利于拓宽微小型机器人的应用范围,高效地实现狭小空间内多目标位置处的精密操作。
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主题赛事之一,旨在引导广大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研究生创新设计能力,打造政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推动机器人科技与产业的创新发展。
本次比赛由中国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按照作品的成熟度和技术特点分成仿真组、集成组、部件组和医疗健康专项组四个类别,涉及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的各个领域。共有来自全国167家培养单位的730支队伍参赛。经过线上初审,最终172组作品进入决赛。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单位,积极参与大赛的组织策划,由研究生院和机电学院共同负责组织。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