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军教授:中医方证代谢组学驱动的中医药治疗疾病原理解读
2022年4月28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平台online seminar第15期顺利举行。平台诚挚邀请了国家重点学科中药学学科带头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作了“中医方证代谢组学驱动的中医药治疗疾病原理解读”的精彩在线报告。平台秘书长、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林生研究员主持了此次seminar。
习总书记指出“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王喜军教授为了让中医药“说清楚、说明白、听得懂”,他带领团队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的基础上,融合系统生物学、代谢组学、化学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紧扣“辨证论治,方证对应”的中医药理论体系特色与优势,通过大量的研究实践和积累,首次提出并构建了“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系统理论和研究方法技术体系。报告中,王喜军教授指出“方证对应决定了中药体内表达的成分种类”,因此,在中药临床有效性的前提下,揭示体内药效物质与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是必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随后,王喜军教授以“发现临床阳黄证生物标记物阐明茵陈蒿汤治疗阳黄证的有效性机制”、“临床肾阴虚证侯标志物的发现”、“肾阴虚证模型标记物知柏地黄丸类方的药效物质研究”、“脾虚痰湿型PCOS临床生物标记物及参芪调体方疗效机制”以及“二妙散类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应机制”为例,详细生动地介绍了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的研究思路:(1)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解释证侯的生物学本质,发现证侯的生物标记物;(2)利用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发现方剂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3)在有效性的前提下,通过内源性证侯的生物标记物与体内的外源性方剂成分的关联性分析阐明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及效应机制,揭示方剂配伍规律及其科学内涵。目前,王喜军教授团队已完成肾气丸等21个经典名方的有效性解读,提升了中医药的国际认知度;对11个上市后中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再评价,推动了中药质量升级和大品种的发展。最后,王喜军教授在展望中指出,中医方证代谢组学虽已被评价为中药有效性的强有力手段,是沟通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学语言,也出版了相关的教材和应用软件,但解读中医药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仍是巨大的挑战,未来其团队将继续紧密结合前沿技术,包括AI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充分挖掘,进一步优化完善该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中医药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林生研究员在总结中指出,王喜军教授作为中医药创新领域的领军人才,他在国际上首创“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策略,有效解决了中医证候的模糊性及方剂的复杂性对方剂效应评价以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确认的限制,成为了将中医药“讲清楚、说明白”的有力工具,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0项,该技术体系也被《自然》杂志誉为“建立了一种沟通现代医学与中医药的语言”,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与应用推广,相信王喜军教授及其团队未来将继续提升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智能化版本”,深入系统阐明中医证候和方剂相关研究的科学内涵,为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作出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