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为万米潜标“开锁”
2024-05-16 11:58:00
哈尔滨工程大学
  在茫茫大海中,一颗红色的浮球终于“露头”了!
  不远处的科考船上,哈尔滨工程大学刘凇佐教授悬着的心踏实了——布放的深海潜标系统顺利回收了!
  近日,冒着风高浪急的恶劣海况,新晋为“工信杰出青年”的刘凇佐教授和团队学生们携深海潜标系统开展海上试验,他们自主研发的声学释放器在这次试验中“大显身手”,成功完成了潜标系统布放、测距、通信和回收,致力于用科技力量铸就兴海图强的中国梦。
实现万米深海下“开锁”
  2021年11月,国产万米深海着陆器坐底万米之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与以往配备进口的深海声学释放器不同,这次应用的是刘凇佐教授和学生们共同研制的设备,实现了万米着陆器在航次中全部下潜的成功回收。
  挑战万米!中国已经有了能打开深海之“锁”的自己制造的“钥匙”!
  布放在深海之下的深海装备和仪器通常都造价不菲,需要在连接装备的线缆之下放置重物锚定“锁住”,才能稳稳地完成海下作业。设备完成作业后,需要通过水声释放器这把“钥匙”接收信号指令“开锁”,才可以顺利脱开重物上浮回海面。因此,各种海底资源勘探、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洋环境监测装备的海下布放和作业,均离不开深海声学释放器,它成为目前海洋工程领域用量最大的设备之一。但长久以来,在这一领域,我国一直主要依赖进口设备。
  “我们要打造中国自己的‘钥匙’来开我们自己的水下‘锁’。”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刘凇佐与导师乔钢教授带领学生们研制出了工作深度可达11000米、负载能力大于10吨,集通信、释放、测距功能于一体的全海深声学释放器。
打造全系列国产化声学释放器
  全海深声学释放器能实现大洋最深处的万米海下“开锁”,是否意味着各种深度均适用?
  答案却并非如此。因为不同深度的水下环境都很复杂,存在不同的压强、温度、噪声等情况,需要一一去研究和破解,实现设备的最优化。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刘凇佐教授带领学生们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打造全系列声学释放器的科研攻关中,研制覆盖从几百米到万米深度的系列化、国产化海洋声学释放器,用以满足不同深度、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声学释放器这样精密度很高的深海设备,其研制过程如同经过千锤百炼,要确保每一个环节万无一失,每一个零部件可靠管用。”在研制和试验过程中,刘凇佐教授和学生们战胜了一个个困难,攻克一个个难关,不断地试错、调整、升级,在无数挫折中站起来、扛下去,研制了覆盖200米、500米、3000米、6000米、11000米的系列化、国产化声学释放器。
  成功的背后是刘凇佐教授带领学生们不畏艰难的长期坚持。每次海试都要面对无数未知的情况,让刘凇佐教授练就了临危不乱、沉着镇定地解决突发问题的“大心脏”。
  远赴深海大洋做实验,常常在海上一漂就是一两个月,为了赶试验进度,获取各种海况下的数据,刘凇佐教授经常冒着极其恶劣的海况条件出海做试验。
  “做海洋监测试验,只有通过我们的声学释放器的测距功能,才能得知设备的‘行踪’,是否已经安全抵达海底。”每当收到声学释放器传回的信息,团队就感到犹如吃了颗“定心丸”。但有一次在试验中,沉入水下的释放器通信突然中断。刘凇佐教授一连24小时盯着屏幕前的代码,废寝忘食地排查设备软件和硬件,终于在排查电路时,发现了其主体逻辑满足不了极端环境下的要求,赶紧调整参数,当看到屏幕上传来一串熟悉的信号,满眼红血丝的他终于松了口气。
培育船海领域未来领军人才
  “要以开放自信的心态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对待学生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刘凇佐教授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将前沿科学研究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培养了“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挑战杯”等超一流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等一批优秀人才。
  “既要心怀国之大者,面向国家需求大胆创新,又要踏踏实实投身工程实践,将科研成果落在实处。”刘凇佐总是勉励学生要做“顶天立地”、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的科研工作者。
  “刘老师常说,水声学科是一门在理论支持下的实验科学,他数以月计地漂在海上开展各类试验,24小时的连续作战是他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博士生潘辰宇说。
  “看到老师比我们还拼,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博士生王蕴聪表示。
  “拿奖不是终点,不要沾沾自喜,要以工作是否有生产力、战斗力为标准。”刘凇佐要求学生的科创项目要立足国家需求、解决真问题,“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整合能力、创造能力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实现从知识给予向能力提升的转变。”从选题立意、计划书撰写、技术指导等方面,刘凇佐都会给学生给予充分指导。
  刘凇佐还十分注重留学生的培养,先后指导了多名硕博留学生,他担任主席举办中巴海洋信息技术研讨会和培训班,建立了常态化的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桥梁,利用文化交流的窗口,把中国的海洋大国形象传播给全世界。
  作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凇佐一直在探索“拔尖创新型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让学生在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中塑造真优势,在开放办学的丰富资源中练就真本领,在科研平台的真实环境中解决真问题。刘凇佐牵头谋划未来技术学院《智慧海洋实践与创新》综合设计项目,整合校内外一流科研资源,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解决重要“科研命题”作为“育人选题”,建构学生个性化成长路径,学生自主设计培养方案,提交“一生一案”任务书52份,并已经全部进入项目组开展项目研究。刘凇佐以政策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机制,设计未来技术学院 “3+1+X” 本博贯通的个性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联合学院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合作培养方案。
  “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要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时的殷殷嘱托,潜心立德树人、勇攀科学高峰。”刘凇佐教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青年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中这样表示,他一直坚信:“个人事业只有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才能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他立志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

哈尔滨工程大学刘凇佐教授获得“工信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刘凇佐教授主持学术会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