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牡丹江师范学院党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充分发挥东北抗联精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阵地集群育人效能,始终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一、聚焦立德树人任务,充分发挥东北抗联精神育人效能。
一是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铸牢于“学”。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东北抗联的史实、事件、任务等资料融入思政课程,编写校本教材《东北抗联精神读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专门学时宣讲抗联历史,真正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是发挥学科引领主引擎作用,铸牢于“研”。《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利用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构建东北抗联精神“五维一体”文化育人体系》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东北抗联精神》获批国家一流课程,“雪原英魂”入选“黑龙江省首批高校党建品牌”,《牡丹江师范学院传承东北抗联精神 构建六搭建六融入育人格局》案例被审核评估专家组推荐为教育部示范案例,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入选黑龙江省高雅艺术进校园,在省内开展巡演。
三是发挥精神践习主渠道作用,铸牢于“行”。在新生入学、中华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团日、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中华经典诵读”“升国旗仪式”“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红色资源现场教学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讲一个抗联故事、读一本抗联书、熟悉一位抗联英雄、唱一首抗联歌曲,走一段抗联路系列实践活动。
四是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力军作用,铸牢于“培”。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政治理论培训、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思政课教师育人的思想自觉,发挥思政课教师育人的关键作用,提升思政课教师育人的综合能力,努力提高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成效。
二、聚焦纵横贯通模式,充分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效能。
一是依托人才培养优势,助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龙头,形成了从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学(思政)硕士研究生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肩负着为中小学培养、输送思政课教师的光荣使命。与牡丹江地区30余所中学通力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教育实习、研习活动,聘请来自11家中学的16名思政课教师作为学科教学硕士研究生的校外导师,与中小学共同培育人才,为牡丹江地区、黑龙江省中小学校培养并输送了大批思政课教师。
二是依托教学科研优势,助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立足“中国抗联研究中心”“东北抗联研究学术交流基地”“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等教学科研平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科研团队作用,先后与牡丹江市第一中学、宁安市实验小学教师共同申报并获批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科研、教改项目,选派专家学者、骨干教师面向牡丹江地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师德师风、东北抗联精神等主题讲座、政策宣讲,加强了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交流,共同提升强化思政课教师素质。
三是依托中心平台优势,助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中国抗联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开发出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英雄人物、红色牡丹江系列在线课程等优质资源,与第二高级中学、十六中学、井冈山小学等牡丹江地区中小学的师生们进行深入交流,为中小学生提供学术讲座、现场教学、走进高校校园等活动,组建高校学生红色宣讲团、支教团为中小学生提供服务,协助中小学开展红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同时立足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选拔优秀中小学生参与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的现场教学,实现了高校思政课教师与中小学生零距离的交流与碰撞,将高校资源直接输送至中小学生群体。
三、聚焦实践育人功能,充分发挥阵地集群育人效能。
一是发挥场馆优势,让思政课在实践教育中延伸。依托校内“两中心六场馆三基地”即中国抗联研究中心、学生心理健康示范中心,校史馆、标本馆、牡丹江革命史馆、牡丹江流域历史博物馆、中国基础教育教材馆、黑龙江语言文字馆六个场馆,通过场景式、交互式教育学习,沉浸式感受场馆中的数据、文献、文物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实现共享文化符号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是发挥文化优势,让思政课在非遗传承中延伸。学校获批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学术交流基地”,先后赴省内多地开展“乡村万里行·非遗进乡村”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热爱非遗文化,感受民族风情,了解民族风俗,先后有剪纸、鱼皮、桦树皮、刺绣、麦秸剪贴技艺的传承人群在我校研修学习,研修期间均与学校师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互动式体验活动,有效增进了学生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之情与文化自信。
三是发挥载体优势,让思政课在第二课堂中延伸。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利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载体把思政课讲好讲活,教育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学理逻辑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培养出以文竹为代表的一批扎根边疆基层、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毕业生,2023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落实人数全省高校排名第一。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