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黑龙江大学“博导带队”“社科宣讲”“漆扇体验”……用“大课堂”为孩子们构筑“小逻辑”~
2024-09-10 13:44:00
黑龙江大学
  “红马甲”闪亮大街小巷,一抹“志愿红”点亮一座城。
  教师节前夕,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的师生们纷纷走出校园,联合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和光明小记者黑龙江站,面向哈尔滨市各学校小学生代表及家长开启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研学活动,并提供趣味社科知识讲解。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师生们正在为小朋友们进行活动介绍)
在课堂外放眼世界
  “哈尔滨为什么是火车拉来的城市?”“为什么“西式城堡”的建筑物上有蝙蝠雕像?”答案不在课本里,而是在一次次的实地研学与文化体验当中。
  想让这帮“10后”的学生,爱上哈尔滨,爱上家乡历史,爱上社科文化,这群青年“小老师”下了不少功夫。
  “自己当时选择哲学专业的时候就在想,哲学这门课,那么多的理论,那么多的历史沉淀,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上一节比较特别一点的思维启发课呢?”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红色文化研学团队负责人管子墨说。

(作为团队负责人,管子墨时刻在为小朋友们进行安保保障与秩序引导)
  于是,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红色文化研学团队决定将公益课堂搬到实地中去,带领孩子们看文物、走巷路、听历史、读家乡,努力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热爱家乡的种子,把对家乡的热爱转化为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继而引领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乡情怀。
在成长中立德树人
  夕阳余晖,街区内的巴洛克建筑群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壮观,仿佛在诉说着哈尔滨近代发展的辉煌历史。团队讲解成员引导着小朋友们参观了南三道街关公像,哈尔滨城源历史博物馆,徐世昌总督等地,围绕近代民族工商业,哈尔滨城市发展史,徐世昌与航运公司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巴洛克风情街建筑设计的中西结合美学等主题进行讲解,为活动渲染上浓厚的文化底色。
  参与活动的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独特的情景体验,让他们对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

(小朋友与家长们一边聆听老师们的讲解,一边浏览老物件)
在志愿中贡献青春力量
  为了保护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团队成员们在中午便将漆扇DIY体验的场地早早地布置完成,激动地等待着小朋友们来体验漆扇制作。
  经过这群“小老师”的讲解,孩子们很快开始动手制作漆扇。他们将大漆滴入水桶中,轻轻挑动,随着漆液在水面上形成美丽的纹路,孩子们手持白色扇面缓缓浸入水中,瞬间一把把色彩斑斓的漆扇便呈现在眼前。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了一幅幅独一无二的漆扇作品,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既是让孩子们从中获得乐趣,更是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小朋友们在制作好漆扇后,主动邀请讲解老师们一起合影)
“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本次讲解成员由学院教师、学生党员、支教志愿者、热心公益的“百姓名嘴”主要构成,既有国家级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博士生导师刘振怡教授扮演起导游,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跨越百年时光的历史旅程,也有清华大学博士林菲老师讲授家乡发展历史,还有曾获黑龙江省西部计划考核优秀的支教老师重返孩子们的讲台。在活动中,哲学学院的老师们和孩子们进行了亲密的互动,他们引导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们进行互动交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和自己的见解,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知识,丰富了活动的内容,交织出一幅师生共处其乐融融的场景。
  本次活动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走出书斋、走出“象牙塔”,积极到基层社区中去的号召和要求,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促进了优秀文化的传播。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未来的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各环节照片 依次为支教老师李亚男、宋老师、林菲老师、漆扇体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