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三围绕三精准”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事关青年学子成长成才,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在校生2100余人,涵盖2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50人,占比7.1%。为加强民族学生思想引领、规范日常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不断增进“五个认同”、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学院自建院以来始终坚持以思想引领为核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石榴籽专项行动”品牌建设为抓手,以“三围绕三精准”为引擎,挖内涵、建载体、拓领域,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新路径。
围绕思政育人精准滴灌,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形”。
学院坚持思想引领,潜心立德树人,强化特色育人,建立少数民族学生与领导干部结对联系制度,定期开展谈话,建立一生一策档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通过一对一谈话、座谈会、家访、班会等形式听取学生所学所获、所思所想,及时掌握学院少数民族学子思想状况,并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定期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担任主讲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专题讲座,凝聚共识、统一思想,从不同层面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利用学期初升旗仪式,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一年一度的民族工作展演中融入微党团课,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院通过多方面思想引领,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化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围绕文化浸润精准熏陶,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感”。
学院积极营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良好氛围,结合传统节日,发挥“一节一特色”品牌效应,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具有感染力、实效性的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强化青年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认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走深走实。学院将民族团结教育深度融入第二课堂,不断丰富活动的内涵与外延,以红色展馆研学、“青年说”视频录制、传统文化分享、民族团结工作文艺展演、共上思政课等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凝聚价值共识,用心、用力、用情,在润物细无声中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嵌入师生心灵、融入血液。
围绕以知促行精准施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效”。
学院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抓在日常、做在经常,创新教育形式,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用好校内外展馆上好参观课,从参观铁人纪念馆到大庆油田刘广军工作室红色教育基地,从参观北大荒精神展示馆到农耕博物馆,从参观大庆市博物馆到规划展示馆,实现红色文化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融合。学院以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为载体做好校内校外实践课,组织各民族学生、党员赴大庆市黎明湖风帆广场与大庆义工联盟党团共建开展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暑期,学院组建省级重点民族团结社会实践团赴西藏自治区等多地开展以“民族团结心向党,感恩奋进一家亲”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坚持红色文化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品牌化。
经过探索和实践,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中涌现出“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大庆市“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组织工作先进个人”、“校十佳大学生提名奖”、“优秀学生骨干”、“优秀运动员”、“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多名优秀学子,多人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综合奖学金。同时学院民族团结工作形成了以思想引领为主导,以文化交融为特色,以实践育人为载体,发挥“优势”促有形、特色“活动”促有感、融合“发展”促有效的民族团结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作为学校三全育人的有力支撑,为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着力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在有效上见实效。
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教育,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走深走实,助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再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