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年度TOP10!2021年郑州大学科技创新亮点公布!
2022-02-16 17:39:00
中国教育在线河南站

  2021年,郑州大学站位一流目标,前瞻30年、谋划30位,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研究制定《国家创新高地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方案(2021-2025)》,布局建设基础研究、战略技术、生命科学、人文社科、开放与人才汇聚“五大高地”,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河南实验室建设、省科学院重建重振,牵头组建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参建神农种业实验室,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落实“万人助万企”启动“百名教授团队助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行动,全年发布422项产学研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6项、自科基金项目383项,科研经费超12亿元,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全力服务河南国家创新高地建设,产出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和“郑大标签”的重大成果,让我们一起走进《郑州大学科技创新工作十大亮点》:

“郑大制造”面窗搭载“神十二”“神十三”飞向太空

  2021年6月17日,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是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也圆满成功。在这两次任务中,“郑大制造”面窗“飞”向太空。


  航天员戴着由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制的新一代舱内服面窗及出舱服面窗,经历了长期太空环境下作业的考验,两次在舱外作业时间均超6小时,也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自2005年3月,郑州大学国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接受解放军总装备部航天委托研制宇航员出舱头盔面窗任务以来,模具中心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申长雨院士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上百次的反复实验,终于突破了航天和军工塑料制品的成型和模具技术,成功研制出太空工作站用新一代航天服面窗、新型战机光电作战头盔护目镜等关键防护装置,为“神舟”系列飞船与“天宫”实验室交会对接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作出重要贡献,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为国家航天事业作出郑大贡献。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现场

“平板显示用高性能ITO靶材制备关键技术及工程化”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郑州大学何季麟院士团队主持完成的“平板显示用高性能ITO靶材制备关键技术及工程化”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技术突破性解决了高性能ITO靶材制备全流程工序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卡脖子”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平板显示用高性能ITO靶材制备关键技术及工程化”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何季麟院士及其团队进行研讨

  团队聚焦战略新兴平板显示器,用关键基础材料研究,创新发明了ITO靶材粉体制备、素坯注浆成形、无压氧气氛烧结与靶坯绑定--关键技术体系,建立了ITO靶材制备新型工艺流程,形成了完善的全流程工艺装备体系及控制标准,实现了ITO靶材粉末冶金技术的创新应用,其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项目产品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于世界最大面板企业京东方的高世代TFT线,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完全可以替代进口,推进了我国战略新兴显示产业用关键基材的国产化进程。在研发过程中,还建立了高水平靶材研发平台与团队,为行业培养了一批领军与骨干人才。这些都为靶材料“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做出了示范引领性贡献。


ITO成品靶材

学校考古团队发现世界最古老铸币作坊

  2021年8月,学校历史学院考古团队经过碳十四测年确认,河南荥阳官庄遗址铸铜作坊在公元前640—550年开始出现制式化金属货币的铸造活动。这一数据首次提供了有关中国早期铸币遗址的绝对年代信息,也使官庄遗址成为世界范围内已知最古老的铸币作坊遗址,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考古刊物《Antiquity》发表。


官庄遗址铸币生产相关遗存平面分布图

  在研究中,郑州大学考古团队选择遗址中浮选的小米作为测年样品,并通过选取连续堆积单位样品提高测年精度。样品经由美国贝塔年代学实验室测定,确认官庄的铸铜生产活动大致开始于公元前814-750年间。在此后的约150年内,该作坊主要集中生产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等产品。官庄作坊的铸币生产活动发生在公元前640-550年之间,作坊在继续进行青铜礼器、兵器等产品的生产同时,开始出现了制式化金属货币的铸造活动。这一数据首次提供了有关中国早期铸币遗址的绝对年代信息,也使官庄遗址成为经碳十四检测确认的世界最古老的铸币作坊遗址。官庄铸币作坊的国别归属目前还在研究当中。


官庄遗址出土的标号SP-1号空首布币成品

“长碳链及耐高温尼龙生产技术”实现专利技术成功转移 转让费4000万

  郑州大学与上海中能企业发展集团山西恒力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长碳链及耐高温尼龙生产技术”专利技术转移合同,专利技术转让费达4000万元。


郑州大学与山西恒力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转移合同签订仪式现场

  据悉,“长碳链及耐高温尼龙生产技术”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民英教授主持完成,团队长期从事尼龙工程塑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近十年围绕耐高温聚酰胺的生产全流程(成盐技术、聚合技术、装备设计)申请了一系列的专利保护,形成了一整套的独有知识产权,为我国实现耐温尼龙这一关键材料的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上海中能企业发展集团将采用该科技成果,计划投资100亿元左右,在“十四五”期间建成年产20万吨长碳链尼龙和耐高温尼龙生产线,使我国成为特种聚酰胺生产、加工的世界级产业基地,为我国集成电路、汽车、轨道交通、光纤通信、清洁能源、特种装备提供重要材料支撑,解决上述领域一些重要工程材料方面的“卡脖子”难题。


刘民英教授

协同创新重大专项系列成果牵引“中心城市·一流大学”共建

  郑州大学与郑州市开展“中心城市·一流大学”共建,郑州市每年出资2亿元支持郑州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郑州大学设立郑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学校制定了《郑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郑州大学)管理办法》,强化目标导向、过程管理和绩效考核,以项目实施支持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截止2021年底已立项23项。

  目前,协同创新专项项目库已成为学校高水平成果的孵化器。在专项支持下,郑州大学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河流域中原城市群重点行业固废协同利用集成示范”等项目2项。张少军教授的镁基新技术与材料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创复式竖罐镁冶炼技术并研制开发专门的工艺装备,可将镁冶炼能耗降低20—40%,成本降低30%左右。梁学民教授团队研发的“铝电解槽双端节能技术及成套工业系统(HORRS系统)”2021年3月已成功投入工业运行,首次将电解槽余热与城市热网和火电机组实现互联,综合能量利用率提高5—8%,吨铝实现节能800kWh以上。单崇新教授团队开发出杂质浓度在ppb量级的高纯金刚石单晶和两英寸光学级金刚石晶体,并研制出金刚石日盲紫外成像系统和通讯系统,研究成果通过中国·郑州双创周活动暨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揭榜挂帅”,团队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等荣誉。


复式竖罐镁冶炼还原炉


铝电解槽双端节能技术及成套工业系统


左为两英寸光学级金刚石晶体右为宝石级金刚石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及其3,19酯化物在制备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银奖

  以郑州大学为专利权人的国家发明专利“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及其3,19酯化物在制备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专利号:ZL201710214066.4)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银奖。学校戴桂馥教授团队成功突破了前人羟基酯化、双键氧化还原等简单修饰的思路,在传统中草药穿心莲(Andrographispanicultata ( Burm.f) Nees)活性成分14-脱氧-11,12-脱氢穿心莲内酯的C15位引入了新的药效团,进一步结合C3,19位、C8,17位、C12,13位的修饰,获得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衍生物。


发明专利证书


发明专利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银奖

  该专利涉及15-苄亚基-14-脱氧-11,12-脱氢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及其3,19酯化物,首次公开并保护了其在制备预防和治疗HF药物中的应用。目前,团队已累计申请(授权)相关国内外发明专利30余项。团队结合生物医药产业实际,通过河南省科技特派员计划、与企业联合承担科研项目等方式,曾先后深入河南孟成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后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濮阳泓天威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在促进相关企业技术进步、新产品开发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通过与濮阳泓天威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盐霉素高产菌株选育研究,使产量由2000单位/mL提高到15000单位/mL,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团队的研究成果—治疗肝纤维化I类新药ADN-9专利成功落地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目前研究正在顺利进行中,力争早日造福广大患者。


郑州大学与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签署成果转化及合作研发协议

“镍基负载型低温高活性甲烷化催化剂”创新技术助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郑州大学牵头联合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承担的“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团队攻克单段等低温甲烷化新技术路线的等低温甲烷化催化剂研制、快速移热反应器设计制造两大关键技术难题,建成合成气/热解气处理量1亿立方米/年的等温甲烷化示范工程,解决了现有甲烷化技术反应流程长,气体循环量大、电力消耗大的问题,实现了煤制天然气自主技术的开发与工程应用,项目成果通过了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的综合绩效评价,获2021年度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催化剂现场动态原位监测


等温甲烷化示范装置

  团队开发了“镍基负载型低温高活性甲烷化催化剂”,通过催化剂结构精确调控,解决了烧结、积碳等弊端,利用可控移热技术开发的新型快速移热反应器实现工业应用40多台/套,总产能达1000万吨,大大降低了煤化工领域水煤气变换单元的能耗,形成了世界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天然气技术,为工业催化剂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法,对我国的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刘炯天莅临金马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并实地查看企业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项目进展情况

“根固桩和扩体桩理论与技术创新及工程应用”项目获2021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郑州大学周同和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研究,首创根固桩和扩体桩技术,并构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系列成果先后荣获2019~2020年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1年建华工程奖一等奖,2021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周同和教授介绍项目成果技术应用情况

  该技术突破了传统灌注桩能耗高、泥浆排放量大,预制桩技术工艺落后、穿越硬土层难等技术发展瓶颈,大幅提升了我国桩工技术现代化水平,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传统灌注桩、预制桩相比,该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综合造价降低20%~30%,资源消耗降低40%~60%,减少碳排放量30%以上。近年来,项目研究成果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得到快速推广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16亿元,累计减少碳排放量312万吨,被国际土力学和岩土工程学会主席评价为“对中国乃至全球桩基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全面应用项目成果的郑州107辅道快速化工程


全面应用项目成果的郑州龙湖金融中心

“神经退行性疾病精准诊断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2021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郑州大学滕军放教授团队开展了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精准诊断及新治疗方法的系列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精准诊断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荣获2021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在建立磁共振量化评估脑膜淋巴管引流功能用于评估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技术等方面具有重大突破,达到同类研究国际领先水平,成果已在国内外90多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使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率提高了6%-24%。此外,该项目引领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治发展,是转化医学研究的成功范例,对推动整个临床医学研究进步有巨大的作用。


成立河南省神经疾病医学中心

  据了解,该项目最早阐明了α-突触核蛋白、TDP-43包涵体沿神经通路双向播散分别是帕金森病及渐冻症的病理机制;首次建立了采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技术评估脑膜淋巴管引流功能为标准的帕金森病早期精准分型体系;率先发现了泌尿生殖系统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体可作为多系统萎缩早期精准诊断分子标志物;发现了泌尿生殖系统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体可作为多系统萎缩早期精准诊断分子标志物;创新性的开发了微生态菌群移植技术治疗渐冻症。


项目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Medicine杂志

项目获得“国家优青”资助

“心肌梗死早期预警精准防治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获2021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根据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针对心血管疾病高发病率以及高死亡率的特点,郑州大学张金盈教授团队围绕心肌梗死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治进行了一系列全方位多维度的系统研究,在心肌梗死高危患者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治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实现了众多突破,项目成果整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荣获2021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张金盈教授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以及进展

  该项目明确了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阶段标志性基因表达异常的规律,建立了精准定位和动态监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的新技术,阐明了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发明了基于生物材料搭载细胞用于心肌梗死早期治疗的关键技术,支撑了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等临床指南的制订等,项目成果在多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降低了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对保证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推动心血管乃至临床医学科技进步作用巨大。


张金盈教授与其研究生毕业合照

  回望2021郑州大学科技创新成果斐然,未来郑州大学将继续凝心聚力、踔厉奋发,着力推进“五大高地”建设,助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努力在中原大地上“起高峰”,续写百年奋斗,绘就宏伟蓝图!

中国教育在线 来源:郑州大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