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三全育人”为导向,秉承学校办精、办优、办强传统经管类学科的办学思路,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思想引领、制度建设、内涵建设、平台建设、实践创新,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强化思想引领,夯实理想信念之基。一是开展学术诚信教育。通过入学教育、专题座谈、学术讲座等多种手段,深入开展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恪守学术规范,弘扬科学精神。二是发挥党支部思政育人功能,以专家讲座、支部书记领学等方式学习国家和地区重大发展战略、优秀科学家事迹与精神,培养学生科研情怀,开拓学生科研思路,提升学生学术思辨能力。三是深化航空特色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打造研究生“航空特色”课程思政示范学院,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融为一体,实现育才与育人的协同效应。
加强制度建设,探索分类培养模式。一是明确学位授予条件。在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的基础上,学院分别制定了高于学校标准的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细则,强化学术硕士以科学研究为主和专业硕士以实践应用为主的培养目标。二是实施培养激励措施。学院制定研究生培养激励办法,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高水平学术交流、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参加和取得相应成绩进行分级奖励。三是制定导师选聘条例。学院制定学硕和专硕指导教师选聘条例,对导师的任职资格、招生资格、具体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保证导师队伍质量。
聚焦内涵建设,发挥导师引领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高水平的导师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在导师选聘方面,以师风师德好为基本条件,将学术能力强作为选择学硕导师的主要标准,将具有一定行业实践经验作为选择专硕导师的主要标准;在导师配置方面,学硕实施导师组指导制,专硕实施“校内+校外”双导师指导制,发挥大导师和青年导师、高校导师与企业导师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在导师管理方面,强化导师主体责任,落实培养目标,不定期召开导师指导研究生经验交流座谈会,分享指导心得,研讨存在的问题,共同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导师指导毕业论文方面,采用匿名和多轮毕业论文开题、答辩形式,压实导师责任,确保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
构筑交流平台,赋能科研成果培育。一是邀请专家讲座,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学院开设学术论坛,邀请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社会生态农业联盟等机构的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讲座,研究生积极参加讲座,通过聆听经济学学术前沿、了解学术动态,与专家面对面探讨和深入交流,启迪学术思想,拓宽学术视野。二是鼓励走出去,加强校外交流。学院积极推动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近五年学院资助研究生参加了第三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高峰论坛、中国国家航空产业论坛、2019年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年会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40余人次;组织学生到河南航投通航公司等知名企业和集团参观实践,有效地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三是搭建研讨平台,激发思想火花。学院定期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让研究生汇报工作论文,邀请学院内外老师做评委,对论文选题、框架、创新点等进行评价与讨论;开展博士生论坛,从年轻博士教师中选取科研达人,组织研究生参加,在讨论中提升学术能力。近5年,经济学院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北大核心及以上期刊10篇,SCI/SSCI收录论文2篇),其中郝爱民教授指导的硕士生谭家银连续在《农业技术经济》(教育厅权威期刊)、《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SCI二区)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注重实践创新,提升科研转化能力。学科竞赛与创业活动是研究生锻炼科研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学院支持研究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坚持早部署、早动员、重辅导、重训练、重质量、争成效的基本宗旨,调动有带队经验的教师全程指导参赛学生,在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斩获10余项奖项。参与项目研究是发挥科研服务社会功能的有效途径。学院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自主申请项目锻炼科学思维、提升团队合作能力。近5年来,研究生主持或参与导师课题累计达到50余项,科研潜力不断被激发,科研成果向社会服务转化能力得到提升。
(中国教育在线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通讯员:刘慧岭 陈中伟)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