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河南理工大学非凡十年!国家级成果拿到手软,“小城办大学的典范”!
2022-10-21 18:45:00
中国教育在线河南站

  编者按:为全面回顾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学校党的建设、学科专业、教育教学、人才队伍、科研创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校园建设、国际合作、办学条件保障等各项事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及走过的光辉历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努力营造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浓厚氛围,学校特举办主题为“我们这十年——献礼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办学成就展示活动。充分利用全媒体平台开辟“非凡十年,出彩理工”专栏,刊发系列报道,展现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综合改革,统筹疫情防控、事业发展和安全稳定的特色亮点,展示理工人踔厉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奋力加快“双一流”创建、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非凡十年 出彩理工——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

  一、全面发展,立德树人开创新格局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根据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四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强化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的基础上,将体美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统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体系图谱。

  开足开齐开好思政课程,高质量开设“四史”类思政课程,重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厚植鲜明成长底色;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着力推进“样板课程、教师团队、示范中心,研究课题、建设指南”课程思政五大工程,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新格局。

  学校先后获批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河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先后立项15门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2个河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河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特色化示范中心,建设校、院两级各类课程思政专项256个,实现课程思政各专业全覆盖。

 

 

 

 

  二、重塑锻强,专业建设开启新局面

  坚持“四新”引领,主动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以及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通过撤、增、锻、塑,建立健全本科专业动态调整长效机制,先后布局“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采矿工程”等战略新兴专业10个,撤销专业8个,进一步优化了专业结构布局、增强了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强化示范引领,积极对接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规划和建设要求,全面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共有44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国家级24个、省级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居河南省第三位。

  16个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6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6个专业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被评估专家誉为“小城办大学”的典范。

  三、凝练特色,课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按照坚持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的原则,凝练支撑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体现学科前沿、跨学科交叉、创新性学习的课程,着力构建“两平台四模块五融合”的特色课程体系;着力打造“金课”,坚决淘汰“水课”,持续建设一批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能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精品优质课程。

  先后获批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个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四、提质增效,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新成效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升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坚持教研结合、实践检验、整体推进,引导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聚焦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重大命题,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协同育人机制,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管理质量,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1项、一等奖46项、二等奖58项;承担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重大项目5项、重点项目37项,其他各类项目103项;建成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384项。

  五、创新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新转变

  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与人才链有效衔接机制,构建基于以“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为培养路径、以“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和特色行业学院”为培养载体的“两路径三载体”人才培养新发展格局,促进多主体协同育人,培育多元化人才。

  先后获批建设鲲鹏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和新材料产业学院等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和河南省首个未来储能技术学院,推进了新工科建设持续深化、持续拓展和持续突破;获批共建安全应急行业特色学院和北斗+行业特色学院2个省级行业特色学院,促进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实现全方位融合,助推高素质综合人才培养。

  六、多维推进,教学能力获得新突破

  充分发挥教学竞赛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赛促教、以赛代培、示范引领、重点培养,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建立完善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营造重视教学、重视本科教育、重视学生的气氛,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完善对教风优良、教学质量优秀、教学贡献突出的教师激励制度,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幸福感。

  学校新增河南省中原名师4名,河南省教学名师10名;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人,河南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3人、一等奖8人、二等奖8人,获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1人、一等奖21人、三等奖15人;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2-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中,我校排名全国本科高校第24名、全国理工类本科院校第15位、全国地方本科院校第5位、河南省内本科高校第1位。

  七、协同育人,学生创新能力达到新水平

  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为抓手,以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保障,持续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河南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1项、铜奖11项,省级奖励120项,其他学科竞赛国家级奖励583项,省级奖励7985项,位居全国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六轮总排行榜河南省第二位。

  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272项、省级167项,荣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优秀成果奖6项。将创新创业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有效衔接,荣获河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54篇。

  八、价值引领,教材建设迈出新步伐

  成立河南理工大学教材选用与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河南理工大学教材选用与建设管理办法》,聚焦“马工程”教材、规划教材和数字化教材,规范教材选用,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提高教材建设水平。

  “马工程”教材应用尽用率100%,各类规划教材及近三年出版的优质教材占比超过80%,总体上实现了优质教材进课堂的预期目标;新增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获批建设省级规划教材50部、入选煤炭规划教材建设61部;荣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部、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煤炭部优秀教材奖19部、河南省教材建设奖11部、河南省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奖2个、河南省教材建设先进个人2人。

  九、以本为本,本科教育资源建设得到新发展

  围绕本科教学中心工作,统筹配置教学资源,着力推动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强条件支撑。

  新增教室187间、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场228个、智慧教室305间(其中高级型8间、拓展型62间,普通型235间),高标准建设虚拟演播室和微课录制室3间;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建设Sakai(赛课)、蓝墨云班课、中国大学慕课(MOOC)等网络教学平台3个,获批河南省首批智慧教学建设示范校;强化校内外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获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5个、省级4个,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1个、省级3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5个、省级12个。

  十、建章立制,教学管理以“十大体系”实现新作为

  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以“十大体系”整体推进本科教学管理上水平上台阶,在守正创新中实现新作为。

  先后构建了基于“两平台、四模块、五融合”的本科人才课程体系、基于“教学评价、教学竞赛、示范教学、学生最喜爱教师和元培名师”制度的“动力塔”式发展性教师教学荣誉体系、基于“学分转换、评先评优、推免就业、表彰奖励”的“多元驱动”学科竞赛激励体系、基于“教学评价、教学督导和学生信息员”制度的三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基于“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体系、基于“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专创融合”的全方面立体化实践实训体系、基于“价值引领、思想引领、选建结合、质量为本”的教材建设与管理制度体系、基于“对标建设、创新引领、常态评价、持续改进”的一流专业(课程)建设体系、基于“让所有的老师都成为导师,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导师”的学业导师制度体系、基于“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体系,2020年教务处获得河南省本科高校“出彩教务处”荣誉称号。.

(中国教育在线 来源:河南理工大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