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郑州大学这十年!担当科技创新使命,支撑一流大学建设
2022-10-29 19:03:00
中国教育在线河南站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开启国家发展新篇章。郑州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走在全国前列,树立河南标杆,进入一流大学建设序列,成为部省合建高校,确立“三步走”发展战略,高标准完成一流建设首个建设周期各项任务,进入全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阶段。回首这十年,学校紧紧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核心要求,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开放办学、大学治理等方面交出了一份非凡的答卷,度过了开拓、奋进、跨越的十年。接续奋斗启新程,继往开来书华章,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现推出“郑大这十年”专栏,邀请各单位围绕本单位或主管领域话收获、谈未来,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新提升、开创新局面,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郑大这十年之科学与技术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郑州大学科技创新工作走过了极其不平凡的十年。十年来,我们坚持把服务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最高追求,发挥高校科技创新独特优势,坚持“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省之要者”,努力打造区域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十年来,学校先后组织实施了“基础研究培育计划”“高水平科研项目和成果培育计划”“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等一系列科技创新专项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科研组织模式改革,加强有组织科研,强化协同创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积极开展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服务型科研生态,深化科研项目与经费“放管服”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在广大师生和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为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筑基石

  鼓励潜心基础研究,筑好科技创新之基

  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稳定支持,学校坚持实施基础研究培育战略,鼓励科技人员和团队瞄准科技前沿勇于开拓、潜心研究。设立校内基础研究培育专项资金,加强面上项目、重点重大类项目及人才类项目培育,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承担国家科研任务,促进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量质齐升,推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十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2531项,获批直接经费总额10.95亿元。2021年获批基金项目383项,获批项目数量稳定在全国前20位。

  二、强协同

  强化科研协同创新,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设立协同创新重大专项,推进形成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机制。2017年,郑州大学成为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郑州市成为第七个国家中心城市。学校深入推进“中心城市、一流大学”建设,把郑州市每年支持郑州大学的2亿元作为科技协作基金,主动提出设立郑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郑州大学),围绕行业产业发展,与企业共同设立重大技术攻关与产品开发项目。“联合立项、成果共享”,“动真格”的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协同创新的有效机制。目前郑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郑州大学)科技创新类立项28项。“复式竖罐镁冶炼”、“铝电解槽双端节能”等一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协同创新重大专项项目库已成为郑州大学高水平成果孵化器。

  点击查看:《郑大这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三、助企业

  开展有组织科技服务企业行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设立教授团队助企专项,组织广大师生和科技人员助力企业发展。为推动产业升级,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一些当前发展技术瓶颈,学校从2021年起连续实施“教授团队助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 行动。每年支持1000万元,组织一百个教授团队“带一项技术,立一个项目,搭一个平台,解决一个难题”。目前已有500多名教师参与,对接企业超过300家,形成了高校服务企业发展的新机制及校企互动、产学协同的新局面。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对郑州大学选聘专家进企业、“教授团队助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进行了报道。

  设立校企研发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在学校内部设立研发平台,协同成就企业技术创新与学校人才培养。与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设立郑州大学艾派克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研究院,开发通用MCU控制芯片产品,自主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与汉威公司设立物联网研究院,把企业的基础研究放到高校,学校开办物联网本科专业培养专门人才。与规上工业企业共建56家研发中心,牵引社会资金近2000万元投入科技创新。

  点击查看:《郑大人做了什么?又被央视报道!》

  四、促改革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以改革促创新,持续深化科技领域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和河南省关键性科技创新发展改革举措,深入开展了包含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培育专项、校企合作、成果转化等26项制度改革,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先后出台了《郑州大学纵向科研项目(自然科学)经费管理办法》《郑州大学横向科研项目(自然科学)与经费管理办法(试行)》《郑州大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实施办法(试行)》《郑州大学青年教师(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培育基金管理办法(试行)》《郑州大学校企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实施细则(试行)》《郑州大学科技成果转让转移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科技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五、亮成果

  践行使命担当,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郑州大学始终坚持“四个面向”,践行高校科技创新使命担当,瞄准“真问题”,加强有组织科研,推动重大科研任务攻关,努力做到科技创新成果与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丝丝相扣,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十年来,自然科学研究经费到款额从2012年的1.89亿元增长到2021年10.62亿元,增幅为4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从161项增长到383项,增幅为138%,获批直接经费总额从0.77亿元增长到1.74亿元,增幅为127%;横向科研到款经费从0.51亿元增长到3.08亿元,增幅为504%;专利授权量从172项增长到1372项,增幅为698%;承担(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课题)282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37项;2项科技创新成果入选河南省十项重大战略性技术研发成果。

  面向国家战略解决重大需求能力显著增强。聚焦国家“深空”探测战略,申长雨院士团队成功研制出太空工作站用新一代航天服面窗、新型战机光电作战头盔护目镜等关键防护装置,为“神舟”系列飞船与“天宫”实验室交会对接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作出重要贡献。围绕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刘炯天院士团队针对低品质煤浮选选择性差、回收率低、能耗高三大难题,在浮选调浆、界面调控、流动强化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面向经济主战场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何季麟院士团队突破性解决高性能ITO靶材制备全流程工序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卡脖子”问题,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于京东方高世代TFT线,有效推进我国战略新兴显示产业用关键基材国产化进程。刘仲毅教授团队长期深耕苯选择加氢绿色催化技术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合作建成亚洲最大的尼龙化工基地、世界最大的己二酸生产基地,引领带动环己酮、尼龙-6等行业绿色发展。刘民英教授团队成功发明了水相成盐、“一步法固相聚合”半芳香尼龙制备新方法,开发了半芳香尼龙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和装备,解决了尼龙工程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长碳链及耐高温尼龙生产技术”以4000万元进行成果转让。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解决医疗卫生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常俊标教授团队创新研制的阿兹夫定药物具有明显的抗艾滋病病毒和新冠病毒作用,成为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病毒口服药物和治疗新冠肺炎小分子口服特效药物。戴桂馥教授团队发明专利“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及其3,19酯化物在制备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获得第22届中国专利银奖,创新药物ADN-9研究成果转让与研究开发费用5000万元。孙莹璞教授团队在胚胎发育表观遗传调控、遗传性疾病子代传递阻断与排卵发生、排卵障碍领域交叉互补,已建立从早期胚胎发育、生殖障碍性疾病到遗传性疾病防治闭环方向,取得原创性成果,填补了国际技术空白3项、国内技术空白3项。学校在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医养结合服务、宫颈癌防治等方面取得一批科技创新成果。

  点击查看:《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神舟十二号载着“郑大制造”飞向太空》

  点击查看:《郑大这项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点击查看:《重磅!首个国产抗新冠口服液获批上市,郑大人发明!》

  六、向未来

  把握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发展机遇,以一流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一流大学建设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未来。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发展战略赋予了高校光荣的使命,郑州大学将勇担使命,坚持“有组织科研”鲜明导向,聚焦目标、汇聚力量、集中资源,发挥大学、企业协同创新双引擎作用,深化产学研融合,推进科技创新成果扎根祖国大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攻关能力,深度服务产业技术创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支撑一流大学建设,为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郑大科技的贡献。

(中国教育在线 来源:郑州大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