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找工作难……每到年初和毕业季,都会有很多人发出如上感慨。可与之相对的,是企业用工难、招人难、找合适的人更难的现状。
找不到工作和招不到人才,这一对看似矛盾的存在,实则背后反映出人才培养的不实用问题。为缓解企业、社会用人需求,为满足人才就业需要,河南工程学院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需把准企业和市场脉搏
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必须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推动产业升级和高精尖核心技术发展。反观在人才培养这个问题上,高校也应该把准这一发展脉搏,深化产教协同,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性。
可高校该如何确保自己培养的人才,正是市场、企业、未来发展所需呢?在河南工程学院,答案只有两个字:融合。
河南工程学院坚持“撤、增、锻、塑”并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重点打造纺织服装、资源环境、装配式建筑、互联网+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文化艺术等特色应用型专业集群,并在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等核心环节,与产业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全面构建地方积极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育与产业良性互动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动“院办校”、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等办学模式改革,使人才培养更具精准性。
服装学院学生正在实训
其中就包括该校与周口等地打造的以周口市、平顶山市、信阳市及武陟县、扶沟县、太康县、固始县“三市四县”为主体的校地合作方阵,以及与河南豫发集团等高成长性企业合作共建的12所产业(行业)学院等。
此外,该校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行业高质量发展为落脚点,瞄准高端产业发展方向和工业软件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针对工业软件人才培养难度大、标准规格高的问题,积极建设以“工业软件”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实施“河南工业软件学院”“工业软件产业研究院”“双院”深度耦合运行模式,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区。
采访团一行观看学生制作的机器人如何运作
同时引入华为等龙头企业,与相关企业联合建设大学科技园,吸纳企业、制造业研发部门等进驻,以工业软件相关学科竞赛为载体,将教学与实践有效结合,用真实的用户场景培养学生,实现学生就业与创业深度融合,打造工业软件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集设计开发及迭代应用于一体、产教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圈。
人才培养,需实用且面向未来
方向找对了,面向未来的可应用型人才该如何培养?
河南工程学院以融入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等国家和河南省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为突破点,面向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制造等重点行业,开展工程创新应用和工程实训教学,以此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其依托在建的总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实训大楼和4号实验楼,规划建设现代制造中心、动力集成与智能系统综合实验中心、智能系统与大数据创新实验室、智慧绿色矿山重点实验室、装配式建筑及智能建造实训中心等一大批新型实训实验平台,扩充升级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和智能制造车间,让学生在校内就能真实体会工作应用场景,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采访团一行参观智能制造工程实践创新中心
除重视实践教学外,作为应用型大学,河南工程学院一直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衔接,始终致力于向各类主体提供精准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打造面向院校、企业、人才的公共服务产品。
该校积极探索将数字化技术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充分运用慕课、微课、虚拟现实等多种方式,建设了基于产业实践环境与真实工作过程的仿真实训资源和平台。截至目前,已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8个,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一流课程36门、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11门,入选郑州市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取得了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一大批学生创新创业成果。
采访团一行观看学校课题成果
成绩斐然,但对于未来,河南工程学院仍有新的计划和打算。“高等教育数字化、智能化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我们学校将持续聚焦产业关键技术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与核心能力,培养面向行业技术革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河南工程学院有关负责人如是说。(通讯员 谭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