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特色
轻工老校焕发新生机

陕西科技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是“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的重点高校。

为更好宣传报道各高校“双一流”建设实施情况,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科学》杂志推出“科学引才聚焦系列——聚焦双一流”系列访谈,本期邀请到的嘉宾是陕西科技大学校长姚书志教授。

在本期节目里,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先生与姚书志教授针对高校“双一流”建设话题及陕西科技大学在“双一流”建设和引进人才方面的举措进行讨论。

嘉宾介绍

姚书志,男,汉族,1962年11月生,陕西商南人,198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博士、教授、学科带头人。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83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先后任学生政治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校团委副书记;1989年4月起先后任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教育处、办公室主任科员,1995年任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教育处副处长;1998年6月任陕西省教委(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2003年8月任陕西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2005 年5月任陕西科技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2015年4月任陕西科技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主讲《思想政治教育前沿》和《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等课程,在《光明日报》、《中国高等教育》等权威期刊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

精彩语录

  • 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学科建设方向太分散,经费、人才资源以及办学资源等分散在多个学科,反而不利于学科的成长和发展。我觉得应该像老子所讲的“为学日益”,“为学”如同学校的学科建设,应该沿着一个方向,一层一层的往上积累。
  • “双一流”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以学科建设的水平决定教育资源的分配。在此之前国家高等教育的战略决策行政化色彩比较重,就是政府在调配着整体的教育资源,这个方面的力量非常大,这只有形的手非常厉害。
  • 随着国家的“双一流”建设,陕西省也提出了四个“一流”建设,就是在“一流学校”、“一流学科”以外,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学院”。陕西省“四个一流”为陕西省省属高校提供了均等的机会。比如说,规模小一点的学校,有可能是某一个专业办成了陕西省“一流专业”。国家的“双一流”没有我们的份儿,但省上“四个一流”中,我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 我们学校的“十三五”规划已经做好了,就是要把学校建成一个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这就是我们的愿景。如果说“国际知名”高校可能我们达不到;但是,如果仅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高校,我想我们建校58年来的所有教职员工也不会答应。另外,我们是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这是国家对我们的一个要求;我们是陕西省的高水平建设大学,陕西省对我们也有要求。

对话“双一流”

一所轻工特色很鲜明的学校

陈志文陕西科技大学实际非常有特点,但从校名上看好像特色并不突出,叫科技大学的学校有很多。您能不能用比较简短的语言介绍一下陕西科技大学的特点或者基本情况。

姚书志现在叫“科技大学”的,在陕西就有好几所。这是由于当时教育部的规定,大学的改名、更名,不能以“大区”以及高校原来所属的行业来命名。陕西科技大学其实是一所轻工特色很鲜明的学校,我们经常用“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来概括学校58年沧桑艰辛的发展史。

我校于1958年创建于北京,时名北京轻工业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轻工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在“大跃进”的高涨热情中开启了满怀希望的第一次创业。1970年,随着国家战略调整,学校整体搬迁到陕西省咸阳市,更名为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校在经历了第一次大搬迁的阵痛之后,迅速开始了第二次在西部非省会城市长达30多年的艰苦创业。1998年高等院校调整,学校由国家原轻工业部管理划转至陕西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就是我们所谓的“一次划转”。2002年学校更名为陕西科技大学。此后,为了解决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任务而造成的办学基础条件滞后的问题,学校启动了新校区建设,并于2006年顺利实现了主体由咸阳东迁西安的第二次整体搬迁,开始了以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为主的第三次创业。详细

围绕着自己原有的特色继续往前发展

陈志文
您现在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有什么样的思考?

姚书志学校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还是要围绕着自己原有的特色继续往前发展。我们需要在优势学科积聚更多的人才,从海内外引进更多的人才。我们经常讲,学科建设要凝练方向,凝练方向就是要在我们的优势学科上凝练,要在现有基础上拔高,解决的是提升质量的问题。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如果某一个学科方向我们不具有优势,凝练不出一个好的方向,可不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来发展一个方向?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比较弱的学科,能不能引进更高水平的人才,比如说引进一个院士,院士本身就能带领并发展一个学科方向。我们除了在原有的基础上凝练学科方向以外,在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基础上,可以再建设一些新的优势学科。但是,我们整体还是需要围绕原来50多年建设的优势学科往外延伸,不能加以泛化,不能如你说的“野蛮生长”。轻工行业其实是一个很中国化或者是计划经济的概念,本身就是短缺经济的产物。在世界上除了原苏联,其他国家没有轻工学科这个概念。现在成为过剩经济以后,轻工有什么新的内涵,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不过,同一个学科名称,我们学科的聚焦点和清华的聚焦点,和交大的聚焦点就会不同。比如说,材料学本身是个非常大的学科,有金属、非金属、无机非金属等各种材料,我们的材料学科就围绕轻工行业,也就是我们开创的玻璃、陶瓷等方向。传统的玻璃和陶瓷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了,我们现在应该沿着这传统的优势方向进一步发展高精尖的技术。详细

“双一流”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陈志文
您怎么评价“双一流”?怎么看待陕西科技大学的“双一流”建设?

姚书志“双一流”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以学科建设的水平决定教育资源的分配。在此之前国家高等教育的战略决策行政化色彩比较重,就是政府在调配着整体的教育资源,这个方面的力量非常大,这只有形的手非常厉害。我觉得,对于我们这样的省上重点建设的学校,现有的学科在某一点说,比如在现有的基础上往上提升是有空间的,但是成为国家一流学科是有很大难度的。

随着国家的“双一流”建设,陕西省也提出了四个“一流”建设,就是在“一流学校”、“一流学科”以外,建设“一流专业”和“一流学院”。陕西省“四个一流”为陕西省省属高校提供了均等的机会。比如说,规模小一点的学校,有可能是某一个专业办成了陕西省“一流专业”。国家的“双一流”没有我们的份儿,但省上“四个一流”中,我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详细

人才队伍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复合体

陈志文“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大家马上下手的是人才大战。我想问一下您,抢人才这是个关键,那么第一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第二您想怎么抢?最后让它真正能扎根、发芽,产生效果。

姚书志我想人才应该是分类型和层次的,应该按照承担基础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不同职能划分类型。两种不同工作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这是一个横向的划分;另外,同一类型的岗位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在纵向上,比如说在国内有院士,有长江学者,有杰青、优青等;引进海外人才,有“千人”,有“青年千人”,具体到陕西省,有“百人”和“青年百人”,它是有层次的。既有类型又有分层,不管属于哪个类型、哪个层次,只要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创新潜力的都应该是人才。所以,人才队伍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一个复合体。或者说具体到某一个人才身上,他居于某一个类型中间的某一个层次。

对我们来说,每一个类型、每一个层次都有需要,高水平顶尖人才最好,但是能不能引来需要机遇和条件。详细

引进与培养并重,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为各层次人才事业腾飞提供全方位支持

陈志文人才一般来讲就是引进和自己培养,和这个关联的就是在校内培养上你们有些什么样的考虑?面对一些海外的高层次人才,你如何去吸引他们?

姚书志我们学校的人才战略是引进与培养并重。其实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有一个误区,比如说,有很多人都在讲“请来女婿气走了儿”。引进的人才待遇高,和本土成长起来的可能有差别,会对本土人才造成一种压力和刺激。我觉得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人才引来了,不是指柔性引进,而是实质性引来了,那就是我们陕科大的一员了。我们曾经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叫做“爱国不分先后”,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其实“爱校也不分前后”。

关于吸引人才,首先是事业平台,就是支持他能开展事业。第二个,学校为引进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岗位待遇和生活待遇。第三个,提供团队支持。第四个,通过改革驱动创新。详细

把学校建成一个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陈志文您做校长一年多了,又做副校长十来年,您对陕西科技大学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一个考虑或者愿景?

姚书志我们学校的“十三五”规划已经做好了,就是要把学校建成一个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这就是我们的愿景。如果说“国际知名”高校可能我们达不到;但是,如果仅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高校,我想我们建校58年来的所有教职员工也不会答应。另外,我们是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这是国家对我们的一个要求;我们是陕西省的高水平建设大学,陕西省对我们也有要求。我们提出这个目标或愿景的时候,有些教师觉得我定高了,也有教师觉得我们定低了。但是我觉得,以我们现有的状况和58年的积淀,用5-10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个目标还是合适的。详细

陕西科技大学“五个层次”引进高层次人才

联系我们

  联系人:苟文钊 李云璐

  联系电话:029-87891139  +86-17792591829

  电子信箱:gouwz@eol.cn  liyl@eol.cn

  简历直投请点击:陕西科技大学教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