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针对大学以及学科建设明确提出了“双一流”的任务要求。自2016年起,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部到各高校,都开始着手针对“双一流”建设制定配套政策和实施措施。
为更好宣传报道各高校“双一流”建设实施情况,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联合《科学》杂志推出“科学引才聚焦系列——聚焦双一流”系列访谈,本期邀请到的嘉宾是温州大学校长李校堃教授。
在本期节目里,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先生与李校堃教授针对高校“双一流”建设话题及温州大学在“双一流”建设和引进人才方面的举措进行讨论。
李校堃,男,陕西富平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温州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国家基因工程药物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教育部生物反应器与药物科学开发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领导的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生长因子类基因工程药物工程化,在国际上首次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开发为临床药物,为我国加快开发具有自主国际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新药作出了突出贡献。
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浙江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卫生领军人才,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教学名师,感动温州十大年度人物。先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药学会"吴阶平医学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等重大奖项。担任国家"863"生物技术专家库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专家库评审专家,浙江省科技厅生物制药技术专项评审专家。以一人之身集诸多荣誉和"国"字号大奖于一身,他以自己的奋斗人生成就了一段学界传奇。
陈志文您认为温州大学有什么优势,又有什么不足?如何定位温州大学,或者说您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温州大学?
李校堃首先,在中国的所有的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上,温州大学几乎全都有。三十年前的原温州大学是集社会力量建设的一所学校,有政府出资、百姓集资、华侨捐资,有点“混合所有制”的味道。近年来,我们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又有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另一方面,我们对肯恩大学也有着积极的意义。还有其他几种办学模式,比如说瓯江学院,是我校创办的独立学院。还有就是民办本科高校——温州商学院,就是刚刚由我校全民资举办的独立学院转设而成的。又有我们本部的公办模式。我们几乎什么模式都有。详细
陈志文温州大学就有温州的基因,温州大学的办学过程本身就隐含了创新创业的特征。前面很多还是在谈温州大学的特点,但是我们怎么利用这种优势或者基因发展温州大学?
李校堃简单说,国际化是温州大学的一个发展战略,双创教育,尤其是创业教育是我们的抓手。
温州人现在走出中国,走遍世界,我们就跟着温州人,服务温州人,服务中国的发展,这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和资源。我们也准备在马来西亚,老挝这些地方办学,这些地方温州商人已经深度进入了当地的经贸活动。在这一领域,我们希望通过十三五、十四五的建设,能进入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无论是在质量上、在规模上,还是在教育理念上。因此我相信,在这样的背景下,温州大学必将进入一个新的跨越式发展期。详细
陈志文您说到很多次温州了,您在温州也十几年了,您怎么看温州人,温州文化?
李校堃温州人被称为东方的犹太人,温州地理上是一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方,它能够产生出东方犹太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值得研究。严格讲,温州环境条件并不好,以前生活也很艰难。为了生存发展,温州人就走出温州,走向全国,最后走向全世界。温州历史文化的代表叫永嘉学派。永嘉学派是注重义利并重的,它的特点是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哥们”要讲,但是钱也要赚。我觉得沿着我们一带一路,沿着温州人研究,沿着我们的创业教育与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为中国地方高校改革提供经验借鉴的。详细
陈志文您是从暨南大学到温州发展,从另外角度讲是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是什么吸引你从大城市到了温州?
李校堃我当初在暨南大学发展很顺利,30多岁就成为教授博导,科研上也获得过一些奖项,还办过公司。但我觉得人生还要有更高的追求。我经历比较丰富,搞科研,搞产业,当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觉得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建立一个药学科研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模式。我觉得温州人的精神就是,我做钮扣做到全世界,做拉链我做到极致。你不做的事我来做,要做就做到全世界最好。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理念,我来到温州。详细
陈志文基于这种优势,你觉得你们更适合引进是什么样的人才?更需要是什么样的人才?我觉得可能未必是高大上的人才。
李校堃没有错,我们和顶级大学不同。基于我们的定位、特殊的条件与优势,我们更希望引进一些有关键技术的产业技术人才,最好是全球的顶尖产业人才。这种人才引进了也容易在温州落地。我们给不了太多的直接的资金支持,我们能给的是发展机制与平台支持。只要他有技术,我们就会给他一个更大的驰骋的空间,与产业结合的空间。今年六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文件发布了,这个利好的政策,让我安心了,政策的保障基本解决了,思路方向也逐渐清晰了。详细
陈志文现在“双一流”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一直以来对211、985工程有些质疑,双一流启动后,有些言论把这些全部对立起来了,我觉得不是很合适,你怎么看?
李校堃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很多优点,但是也有不足。优点呢,它步调一致容易带动发展,比如把中国教育推向全世界最大的教育,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把高校分成了不同等级等。但随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我认为这些都必将得到解决,我认为“双一流”就是百花齐放,然后百舸争流,每个学校都可以办出自己的特色走好自己的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