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关于加强企业工资总额宏观调控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印发《关于加强企业工资总额宏观调控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内容分类】劳动报酬与福利
【分类细目】工资宏观管理与调控
【时 效 性】有效
【颁布单位】劳动部
【颁布日期】1993.11.05
【实施日期】1993.11.05
【失效日期】
【失效说明】
【发 文 号】劳部发〔1993〕299号
【主 题 词】
印发《关于加强企业工资总额宏观调控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各部委、
直属机构,全国性公司、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劳动工资司(处):
为落实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部关于加强企业工资总额宏观调控意见的
通知》(国办发〔1993〕69号)精神,我部拟定了《关于加强企业工资总额
宏观调控的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并在执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加以完善。
关于加强企业工资总额宏观调控的实施意见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部关于加强企业工资总额宏观调
控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3〕69号)精神,切实加强对企业工资总额的
宏观调控,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 本实施意见适用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各部
委、直属机构,全国性公司、计划单列企业集团所属全部企业。
第三条 企业工资总额按国家统计局规定,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
给本单位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工资支出应全部在成
本费用中列支。各类企业应自“两则”颁布实施之日起,认真按照新财务制度规定
渠道列支工资;各级经济管理部门,要为企业创造条件,促进并监督企业做好这项
工作。
第四条 国家对地区、部门全面实行动态调控的弹性劳动工资计划(以下简称
弹性计划)。对1993年底以前,仍未向国家上报弹性计划实施方案的地区,劳动部
将按照《动态调控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弹性劳动工资计划实施办法》(劳计字〔19
92〕34号)等文件的规定和要求,下达非农国民收入工资含量系数,并据此进
行考核;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劳动部文件规定和要求认真测算,并于1994年3月
底前将弹性计划方案报送劳动部。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五条 全国性的公司和计划单列的企业集团原则上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
挂钩办法,其工效挂钩方案报经劳动部、财政部批准后执行;暂不具备挂钩条件的,
可实行弹性计划办法或工资总额包干办法,其弹性计划方案或工资总额包干方案报
经劳动部审批后执行。
全国性公司、计划单列企业集团,无论实行何种工资调控方式,其工资总额的
增长都要严格遵循“两个低于”的原则,对实行工效挂钩、工资总额包干办法的,
也要按照弹性计划的效率、效益原则,测算和编制本公司(集团)工资总额增长的
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将其工资总额纳入弹性计划管理。
第六条 要逐步扩大弹性计划的调控范围,改进弹性计划的相关经济指标。
从1994年起,各地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将弹性计划的调控范围逐步扩大到调控城
镇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工资总量。并开始用非农国内生产总值、非农国内生产总值工
资含量、资金利税率、工资利税率、劳动生产率(城镇社会劳动者人均非农国内生
产总值)、工业净产值率作为相关经济指标进行试算和试运行。
各地区要统一弹性计划相关经济指标的计算和考核口径。目前已实行弹性计划
的地区,在计算地区非农国民收入增量时要剔除乡镇工业企业的净产值,有计划单
列市的省,要剔除计划单列市新增的非农国民收入。
第七条 各地区、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工效挂钩办法,扩大工效挂钩范围,逐步
统一地区、部门弹性计划和工效挂钩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切实做好弹性计划与
工效挂钩等调控形式的相互衔接。
现已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要用反映企业投入产出综合经济效益的资金利税率、
工资利税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来调节挂钩浮动比例,使挂钩比例的确定规范化、
科学化。具体方法是:企业挂钩浮动比例根据企业资金利税率、工资利税率、劳动
生产率与本地区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较核定,以1:0.7为中线,最高不超过1:
1,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略)
对尚未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可实行工资总额同企业增加值(或净产值,下同)
挂钩的办法,按照“弹性计划”的投入产出原则,用增加值工资含量、资金利税
率、工资利税率、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指标确定企业增加值工资含量。其计算公式如
下:
公式(略)
以上各项基期经济指标的数据一般以前三年的平均数为准。
企业增加值工资含量要按工资管理体制报经劳动部门核准后执行,工资含量确
定后一般三至五年不变;如因国家调整物价、汇率等原因导致全行业增加值增(减)
变化超常的,各级劳动部门应会同企业主管部门,按同行业新的平均值重新核定。
第八条 各地区、部门在实施弹性计划的同时,对企业工资总额进行分级分类
调控。
各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工效挂钩办法,并逐步加强对资金利税率、工资
利税率、劳动生产率等复合挂钩指标的考核和调控力度。暂不具备工效挂钩条件的
国有企业均应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办法,各级劳动部门要严格审核企业的包干基数。
经政府批准试行自主确定工资总额的国有企业,各级劳动部门要与财政部门密切配
合,对其工资总额基数和经济效益基数进行认真核定。
第九条 各地区、部门、全国性公司、企业集团所属企业实发工资总额必须严
格控制在弹性计划的工资总额之内。企业编制的当年工资总额使用计划应在国家按
政策允许提取或核定的总额之内,如有突破,劳动部门应会同企业主管部门综合运
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指导企业对当年预计发放的工资总额进行相
应的调整,鼓励企业多留一些工资储备金,以利以丰补歉。
第十条 有条件的城镇集体企业,应按照劳动部和国家税务局制定的《城镇集
体所有制企业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劳薪字〔1991〕46号文)的规定,
实行工效挂钩办法。暂不具备工效挂钩条件的企业,原则上都应实行工资总额包干
办法。
第十一条 股份制企业必须在股票公开上市以后,才能实行自主确定工资总额
的管理办法。对股票未上市的,应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对国有股份占50%以上的
企业,应实行国有企业的管理办法,即原则上实行工效挂钩办法,暂不具备挂钩条
件的,应一律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办法;对集体股份占50%以上的企业,应实行集体
企业的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 对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工资总额管理应主要运
用国家政策、法规进行调控,并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工资总额发放情况进行
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实行《工资总额使用手册》管理制度和工资总额联合审核制度。各
级劳动部门要会同统计、财政、银行等部门,于每年年初对本地区企业上年度工资
总额提取和发放情况进行联合审核。在联审合格的基础上,由劳动部门和银行核发
《工资总额使用手册》。企业主管部门或劳动部门根据企业编报的工资总额计划对
其《工资总额使用手册》进行一次性备案或签章。
在联审中,发现多提或超额发放工资的要如数扣回。对企业《工资总额使用手
册》未经审核或备案签章以及超额支取工资的,银行一律拒付。
第十四条 地区、部门要对弹性计划的管理运行情况随时进行跟踪监察,对所
属企业的工资总额使用情况及时汇总并与弹性计划的工资总量相对照。发现问题要
及时预警并分析原因,迅速调整。
第十五条 地区、部门每年6月底以前,要按照劳动部统一制定的“地区、部门
弹性工资计划检查、考核及预测表”,参照统计年报和财务决算资料,对本地区、
部门上一年度的弹性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并将检查结果及分析报国家审核。
第十六条 劳动部会同有关部门于每年7月份左右,对地区、部门上一年弹性计
划执行情况做出考核评价,发布信息通报。同时将考核评价结果抄送地区、部门主
要领导。
各地区、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考评和信息发布制度,由劳动行政
部门定期公布本地区、部门不同行业及国内、国际的人工成本、经济效益横向比较
指标,以加强对企业工资总额管理的宏观指导。
第十七条 地区、部门应指导企业建立综合经济效益和职工工资总额发放情况
台帐,企业应主动接受地区、部门的检查考核。
第十八条 各地区、部门可根据国办发〔1993〕69号文件精神和本实施
意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