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计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计划》的通知

【内容分类】劳动力市场与就业

【分类细目】就业管理与就业服务

【时 效 性】有效

【颁布单位】劳动部

【颁布日期】1994.08.08

【实施日期】1994.08.08

【失效日期】

【失效说明】

【发 文 号】劳部发〔1994〕328号

【主 题 词】


关于印发《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直属机构劳动
部门:

  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和去年全国劳动工作会议确立的劳动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就业战线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

  就业服务体系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依托和运行的主要载体,是实行市场就业的
重要手段。为指导和推动全国各地在今后两年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抓紧建立劳动力
市场,并取得切实成效,我们制定了《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
设的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实施计划”),对这方面的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具
体的安排。

  现将“实施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按照本计划的总体框架,
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部门的具体实施计划及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对策措
施。在贯彻落实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请及时与我部就业司联系。

  附: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计划

      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计划
          (1994.8──1996.8)

  一、序言

  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劳动制度,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的任务,
并把劳动力市场作为培育市场体系的重点之一。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是今明两年
劳动部门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⑵就业服务体系是形成劳动力市场的主要依托,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主要载体,
是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手段。必须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
力市场的尽快形成和市场机制的运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必要的条件。

  ⑶国务院发展第三产业规划已将劳动就业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中一项新兴行业,
并明确了发展目标。劳动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劳动体制改革总体设
想”也将劳动就业服务体系作为劳动力市场服务建设的主体内容。本计划根据上述
要求,对1994至1996年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行具体
安排,以指导各地的工作实施。

  二、计划目标

  ⑷今后两年,促进劳动力市场发展,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施计划的总体目
标是:以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为出发点,以“国家政策指导下的市场就
业”方针为指导,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步伐,尽快完善以职业介绍、就业训
练、失业保险和劳服企业四大支柱组成的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服务的覆盖面有明显
扩大,质量有明显提高。在深化改革中促进就业发展,不断扩大城乡就业,有效控
制失业,全国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和有序流动,
保证社会局势的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⑸职业介绍──全国县(区)以上劳动部门均建立具有固定场所和配备相应工
作队伍的职业介绍所;主要劳务输出省区80%的乡镇和其他地区50%的乡镇建
立劳动服务站;在60个城市实现职业介绍信息微机化管理;在4个省、市、自治
区完成区域性联网。

  服务范围扩大到城乡所有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开辟就业咨询、信息服务和职业
指导等新的服务内容;健全服务功能和服务手段,形成完善的工作规章制度和完善
的劳务信息系统;城市职业介绍机构普遍实现“一条龙”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对
社会各类职业介绍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和指导。

  ⑹就业训练和转业训练──全国所有市、县(区)劳动部门基本建立起就业训
练基地;年培训能力比目前提高30%;培训合格率达到90%;训练后的就业率
达到80%以上。

  初步建立按市场需要决定训练方向的机制;建立并实行对失业人员和企业富余
人员的转业训练及对农村乡镇企业和劳务输出人员的职业训练制度;完善培训手段,
提高培训质量;进一步健全对社会各类就业训练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指导和服务。

  ⑺失业保险──失业保险范围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业的全体职工;失业保险基金
筹集率达到90%以上;失业职工再就业率达到50%。在30个城市实现失业保
险基金微机化管理并与职业介绍微机联通。

  初步形成覆盖城镇劳动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
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办法;运用失业保险金落实各项基本生活保障和扶持
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建立失业保险救济、转化和促进再就业的新机制。

  ⑻劳服企业──企业净安置人数保持5%的年增长率,其中安置国有企业富余
职工达到15%;年生产经营总收入保持10%的增长速度;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
人数达到75%;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达到2万个。

  全面贯彻十部、委、局文件和落实各项扶持优惠政策;总体规划企业的发展,
着重扶持第三产业;加强对企业分类指导,开展横向联合,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以股份合作制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促进劳服企业改革;建立新的经营机制和安
置人员机制,形成具有吸纳就业能力和发展生产能力的新型企业群体;充分发挥平
抑失业率的作用。

  三、工作重点

  ⑼今明两年的工作重点是:实施“再就业工程”、“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
序化工程”,搞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境外职业介绍试点”和“劳服
企业股份合作制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带动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整体功能发
挥。

  ⑽再就业工程。以用好用活失业保险金为主线,将就业服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
四位一体,充分发挥体系的整体功能,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并通过这一工程推动
市场服务体系有新的提高。1994年,30个城市进行试点。1995年,在总
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全面推开。并形成市场条件下促进特殊群体人员就业
的常年性制度。

  ⑾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从加强市场引导和管理服务入手,引导
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并通过这一工程探索市场组织管理和调节服务的制
度办法。1994年,着手华南(广东)、华东(上海)、华北(北京)三大区域
劳动力市场信息中心建设,推进省际劳务协作,大力发展乡镇劳动服务网络,健全
流动服务制度。1995年,在重点地区(广东、福建、山东、浙江、江苏、北京、
天津、上海、四川、安徽、湖北、湖南、广西、贵州、江西、河南、河北、甘肃)
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服务手段和调控办法,使农村劳动力有组织地输出、输入(
跨地区流动持证率)达到60%。

  ⑿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今明两年,加快试点步伐,加强工作力度。在总
结、宣传、推广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的
政策;与“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相结合,探索建立城乡劳动力市场
的结合及劳动力双向流动的途径;与就业训练相结合,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培训。
1994年,抓好8个省级试点,对10个市县级试点进行总结评估。1995年,
拿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整体规划和政策。城乡劳动力市场结合度进一步提高,乡镇
企业与劳务输出人员培训初见成效。

  ⒀劳服企业股份合作制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结合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和促进集
体经济发展,重塑劳服企业机制。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和具备调节劳动力供求
能力的企业制度和物质手段。1994年,指导100家企业进行以股份合作制和
分配制度改革为中心的机制改革试点,并选择2至3个中等城市开展劳服企业综合
配套改革试点,从改善内部机制和创造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入手,为整体规划和推动
劳服企业发展提供样板。1995年,总结经验,在更大范围内推开上述两类试点。

  ⒁境外就业试点。进一步沟通国内外劳动力市场,开拓境外就业新领域,把引
进国际规范与强化国内管理服务结合起来。1994年,指导现有26个省市试点,
并搞2个行业试点,同时制定出台《境外就业劳动管理办法》。1995年,继续
扩大境外就业规模,在保障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和加强规范化管理服务上有所建树。

  四、对策措施

  ⒂健全法规体系。抓紧制定《就业促进法》、《失业保险条例》、《职业介绍
规定》、《就业训练和转业训练办法》、《劳服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办法》和《失
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办法》等法规。各地根据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1994至
1995年完成全部法规起草工作,并力争成熟一个出台一个,从1996年开始,
形成完整的就业工作法律规范体系和健全的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则。

  ⒃保证资金投入。各地要列出建设完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的投入产出清单,按
项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筹集资金:一是争取各级财政将就业资金投入纳入财政
预算;二是在失业保险金的“两费”中列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促进再就业的服务设
施和服务项目;三是开展有偿服务,从按规定收取的服务费、管理费中列出一部分;
四是广泛开辟资金来源渠道,从社会各方面筹集一部分资金;五是扩大劳动信用社
规模、数量,融通社会资金,支持劳动就业服务业发展;六是争取银行贷款,并用
部分就业经费贴息。

  ⒄实行倾斜政策。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介绍机构可在规定范围和标准内收取中
介服务费,并减免税费,所免部分用于自身建设。劳动部门举办就业训练基地,争
取国家各方面扶持,生产实习基地可减免税收。对新办劳服企业和安置失业职工和
富余人员的劳服企业,落实工商经营审批、生产建设用地、资金贷款扶持以及税收
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

  ⒅充实加强组织机构和工作队伍。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心城市劳动厅(局)
所属就业局(或就业服务局)应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机构建设,配备足够数量和
相当素质的工作人员,更好地承担综合管理就业和规划指导就业服务事业发展的任
务,地、市、县(区)根据稳定工作、四位一体、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原则,设立
相应的工作机构,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乡镇、街道建立劳动服务站(所),承担
基层管理服务工作。地方就业服务工作经费由当地政府在财政中支持,今后逐步发
展为通过建立就业基金,在基金中列支。劳动部与各地劳动部门要加强对就业服务
系统总体工作的规划、规范和指导,推动就业服务业的全面发展。产业部门的就业
工作机构也应相应加强,落实职责、任务、人员和经费。1994至1996年,
要对全国三分之二就业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轮训(其中省市级由劳动部组
织培训)。

  ⒆强化信息统计。重视抓好信息统计工作,做到人员、工作落实。加强统计管
理,改进统计方法,在搞好现行统计报表的同时,通过抽样调查,开展失业统计,
掌握失业率、不充分就业率、求职倍率等。改进就业登记制度,按市场原则和国际
惯例确定登记办法和统计指标。搞好统计分析,提高统计质量,发挥信息统计工作
对劳动力市场宏观监测和导向作用。

  ⒇发挥“两会”作用。进一步发挥中国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协会和中国劳动学会
劳动就业服务专业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劳动就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各项服务。


就业法规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