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的通知
【内容分类】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
【分类细目】职业培训与技能竞赛
【时 效 性】有效
【颁布单位】劳动部
【颁布日期】1998.02.04
【实施日期】1998.02.04
【失效日期】
【失效说明】
【发 文 号】劳部发〔1998〕36号
【主 题 词】
关于印发《“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实施再就业工程中,为帮助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提
高职业技能,尽快实现再就业,我们制定了《“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即
在1998年-2000年三年内,组织1000万下岗职工参加职业指导和职业
培训。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贯彻实施。
一、各地劳动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把其
作为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任务,根据本计划要求,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具体实施
方案。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或部门领导的支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并抓好
落实,使再就业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二、请各地劳动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认真调查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的情况和问
题。劳动部将与有关地区和行业共同开展调研,总结经验,并组织交流推广。
三、劳动部成立由就业司牵头、职业技能开发司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联合组成
的再就业培训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实施本计划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实施本计划中的
情况和问题,请同时报劳动部就业司和职业技能开发司。
请将实施本计划的具体方案及承办部门联系人,于1998年3月底以前报劳动部。
附件:1998年再就业培训工作安排
“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实施再就业工程中,为帮助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提
高职业技能,尽快实现再就业,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把组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
作为当前和今后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任务。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在
政府指导和扶持下,个人自学、企业组织和社会帮助相结合,大力开展多种形式培
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更好地运用就业政策和就业服务手段,促进培训与就业的结
合,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从1998年-2000年的三年中,为1000万下岗职工提供职业指导和职
业培训服务(对1000万下岗职工普遍进行职业指导,对其中600万人进行职业技能和
创业能力培训)。通过努力,使下岗职工树立新的就业观念,转业转岗人员掌握实
用技能,自谋职业者增强创业能力。
具体任务:1998年300万人;1999年350万人;2000年350万人。
工作重点:抓好纺织、铁道、军工等重点行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工作。三
年中对纺织行业120万人,铁道运输业40万人,军工行业40万人,煤炭行业50万人,
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其他行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训人数。
实际成果:下岗职工的就业观念有明显转变,职业技能和再就业能力普遍提高,
培训后再就业率有显著增长。
三、工作内容
(一)搞好摸底调查。劳动部门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培训供求情况的调查,掌
握下岗职工的数量、素质状况和就业意向,建立下岗职工培训需求档案;了解本地
区本行业社会生产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技能的需求状况;了解各类职业培训
机构的培训条件、专业设置和培训能力。以此为依据,统筹安排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培训。
(二)开展职业指导。要建立下岗职工职业指导制度,帮助他们认清就业形势,
更新就业观念,树立自主就业意识;为他们提供职业需求信息和介绍求职方法,指
导他们制定个人再就业计划和措施。职业指导的具体实施,可在职业培训机构中开
设专门的职业指导课,或由职业指导人员深入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也可采取让再
就业成功者介绍经验或组织巡回演讲等多种形式。
(三)组织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培训机构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下岗职工的
特点,确定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着力开展适应性职业技能培训。在学制上,
可以实行全日制、非全日制、学时制或学分制等。在培训方式上,可利用现有培训
机构组织集体办班,或采取企业与职业培训机构联合办班,也可利用广播电视、函
授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培训,还可鼓励个人自学。要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般以短期和以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为主,使下岗职工较快地提高再就业技能。
(四)进行创业能力培训。对准备自谋职业,特别是有创办小企业意向的下岗
职工开展创业能力培训,使他们熟悉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开业或创办企业必
备的知识和程序,掌握经营管理方法,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指导他们制订切实可
行的创业方案,帮助他们解决落实中的问题,在他们开业后还应继续进行必要的咨
询服务和业务指导。
(五)做好技能鉴定工作。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应对要求参加技能鉴定的下岗职
工,介绍有关鉴定的政策和程序,提供鉴定考核服务。对考核合格者,按规定发给
职业资格证书。
(六)提供就业服务。对取得培训结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下岗职工,职业
介绍机构可根据其所学专业技能,纳入劳动力市场信息库,为其办理劳动人事档案
存放,并尽快沟通与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联系,优先推荐就业。可以开设专场招
聘洽谈会,使其直接与用人单位见面,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推荐到用人单位试工。
职业介绍机构应主动帮助用人单位与职业培训机构建立联系,从经过培训的对口人
员中录用人员;对于愿意自谋职业的,要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落实开办手续、
经营场地、减免税费等。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培训学员提供实习
场所,并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优先接纳下岗职工就业。
四、工作方式
(一)要发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实施再就业培训计划,为下岗职工提供培
训服务。要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民主党派以及公民个人参与培训计划的实施,
要联合教育部门的大专院校、职业学校为再就业培训增添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自
身优势,利用现有设施,挖掘培训潜力,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对于具备条件且承
担再就业培训任务比较好的教育、培训单位,经劳动部门确定,可以作为再就业培
训定点单位,给予相应的扶持;对于组织下岗职工中的困难群体人员进行培训的,
给予适当经费补贴。
(二)大力鼓励和支持行业部门和企业做好下岗职工转业培训工作。要充分利
用行业和企业现有的培训设施和师资力量,对下岗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转岗转业培
训。行业和企业的再就业服务中心要指定专人负责组织下岗职工的培训工作,并根
据下岗职工分流安置计划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再就业培训计划和措施。对准备进
行产业结构调整或即将兼并破产的行业和企业,要加大在职职工的培训力度,进行
失业风险、竞争意识教育和多种新技能培训,为其转业转岗准备条件。
(三)劳动部门要指导所属的就业训练中心和技工学校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承
担再就业培训任务,发挥骨干作用。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使培训经费的使用
与市场需求及培训机构的业绩挂钩,同时,可采取培训资格认定、培训项目招标、
培训成果考核等方式,使培训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取得直接促进就业的效果。还可
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下岗职工改变被动等待救济为主动参加再就业培训。要积极运
用广播电视、函授教育等手段,为下岗职工自学技能提供远程教学和辅导。要通过
组织政策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等多种形式,推动和指导再就
业培训工作的开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劳动部负责再就业培训的总体规划、政策协调和指导工
作,并与国家经贸委、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
等加强协调。
各地劳动部门要在当地政府再就业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与有
关产业部门加强联系,协助制定培训规划,做好组织实施再就业培训计划的协调指
导、监督检查和相关服务工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再就业培训工作
的领导,指导企业组织实施再就业培训工作。
(二)多渠道筹措、合理使用培训经费。实施再就业培训计划的经费采取多渠
道的方式筹措。要根据《职业教育法》的规定,积极采取当地政府财政的经费投入,
并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再就业培训。行业、企业组织培训,所需经费
从职工教育经费中支付。再就业服务中心组织下岗职工培训所需经费,按有关规定,
从拨付给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有关费用中支付。其他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所需经费应多
方筹措。对根据市场需求组织下岗职工开展的培训项目,确需扶持的,经劳动部门
审核,可由再就业基金予以适当补贴。在再就业基金尚未建立的地区,应争取各级
政府加大对下岗职工培训的投入,由财政拨付专项经费,予以扶持,并与失业保险
金中的转业训练费统筹使用。在对培训机构进行补贴时,要与其培训下岗职工,特
别是其中困难群体人员的数量、培训项目、期限、培训合格率和就业率等因素挂钩。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应根据再就业培训计划,与财政部门协商,制
定再就业培训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办法。
(三)提供信息服务。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要利用多种手段,广泛收集职业
需求信息,进行职业供求情况分析和预测,并向社会公布。要主动与职业培训机构
建立联系,沟通情况,为其确定培训方向、专业设置和招收下岗人员提供信息服务。
对经过培训的下岗职工,要向社会发布求职信息,并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
(四)做好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运用各种宣传形
式,大力宣传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培训措施和办法,宣传下岗职工参加培训后实
现再就业的典型事例,使广大下岗职工了解培训的重要性,引导下岗职工积极参加
再就业培训。要大力宣传行业、企业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再就业培训的成功经
验和做法,推动职业培训机构积极承担再就业培训任务,促使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
工作不断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