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
工程学跻身ESI全球前1%
上海理工大学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是一所上海市属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2016年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国防特色高校,2018年进入上海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上海理工大学现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80余人,博士生导师18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00余人。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和省部级人才百余人。
上海理工大学面向全国招生,每年的招生计划比较稳定,变化不大。2018年招生总计划4000余名,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具体各专业招生计划可在学校招生网站zhaoban.usst.edu.cn上查询。2018年上海理工大学在上海和浙江所设置的选考科目与2017年类似,仍然是“物理、化学或生命科学(生物)”和“不限”两大类。
学校每年招生政策基本规则不变,2018年仍然是部分专业采取大类招生模式,学生一般在大一结束时可以选择具体专业。对于进入我校投档名单的考生,均采取分数优先的录取原则,也就是全部享有无级差分的政策,各个专业之间没有级差分。另外,我们在上海等部分省份继续招收艺术类(美术类)考生,我校认可当地省份艺术类统考成绩,录取时以合成总分为依据(合成总分的计算办法可查阅学校的招生章程),专业间也是没有级差分的。
上海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工作以“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为定位,致力于培养学生有思想的头脑、国际化的眼光。上海理工大学具有百年工程背景,动力、光电等学科长期居国内领先地位,医疗器械、出版印刷两大学科行业基础深厚,学校长期紧贴制造业行业发展,80%的毕业生就业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培养了像国家三大动力集团总裁、总工等行业杰出人物,被誉为中国“制造业的黄埔军校”。
学校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具有全覆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国内率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取得积极成效,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培养了像沪江网总裁等一批创新创业人才,教学成果“上海理工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探索”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上海理工大学还是全国最早实施国际合作办学的高校之一,是亚洲首个通过德国工程专业权威认证ASIIN认证专业的高校,也是首个本土专业通过德国ASIIN权威认证的高校,学校的国际合作拓展到了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20多所学校建立了学位、学历、学分的互认机制,学校还设置了2个极具特色,专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院----中英国际学院和中德国际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的本科专业包涵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门类。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充分考虑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既有像金融、经济、管理类等社会上的热门专业,也有像能源动力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等体现了上理工在工程教育上的优势地位、符合国家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还有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一批可以获得中外双学位的专业。我们有面比较广的专业供广大考生选择。
从上海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就可以发现,工程教育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工科和新工科专业也是我们学校最有优势、最有特色的一类专业。学校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三大学科长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学科领域的优势与特色为全国公认;光学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系统科学等五大学科列入上海地方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范畴。其中,光学工程是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热能与动力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都荣获国家特色专业称号,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还是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还有像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5个专业荣获教育部“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这些都是我们学校比较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
国际化是我校的培养特色之一,我们不但与国外部分高校开展了学分学历学历互认制度,还成立了两个专门从事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院----中英国际学院和中德国际学院,这两个学院都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办学机构,直属于上海理工大学的非独立办学的二级学院,两个学院均吸纳了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师资力量,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均可获得中外双学位。学校共有中外合作专业10余个,这些专业中的部分专业,符合要求的学生将在国外完成后续1-2年的学习,其他专业,包括非中外合作专业的学生也有相应的长期或短期的交流机会。
学校十分重视专业认证工作,特别是国际认证工作。学校致力于国际化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学校的中德合作专业和部分普通专业,均通过了德国权威理工学科专业机构ASIIN认证。通过ASIIN认证专业的合格毕业生可获得欧洲工程师的头衔,具备在欧盟、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日本等国作为工程师工作的资格。目前已经有7个专业获得德国ASIIN认证(其中4个是本土专业)。另外,我校管理学院整体通过AACSB国际认证,成为国内首个通过AACSB认证的地方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及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均已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专业通过认证。
上海理工大学具有雄厚的学科力量,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在这些雄厚的学科力量的支持下,我们设立了包涵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门类的54个本科专业。这些本科专业和前面所介绍到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构成了我校本硕博多层次的培养结构,也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当然,优秀本科毕业生可以直接免试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
另外,我校的人才培养特色之一是国际化,学校几乎所有本科专业都有各自的海外交流机会,同时,学校也会积极创造条件,推荐其到国外进修或继续深造。以我校的中德合作专业为例,由于通过了德国ASIIN认证,且学生毕业时获得中德双学位,在出国继续深造方面有明显优势。
上海理工大学首先从教育培养体系来确定的,实现我们的“大平台”教学。大学一年以公共通识课为主,很多专业的课程都设置成相通或相近的,大都是公共类的基础性课程,然后学校在此基础上实现转专业的制度。学校为学生提供多次转专业的机会,比如从一年级升二年级、二年级升三年级,学校都为学生提供了转专业的机会。这个政策在上理工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了,并且转专业的基本条件也不算特别高,只要学生达到平均绩点2.5以上,就达到了转专业的基本条件。从往年来看,大概在校生60%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这个条件。学校就是要提供给学生学习上有兴趣,就业有方向的双重机会。当然,前提是学生把新转入专业的核心课程选修完,拿到相应的学分。
除此之外,如果学生学有余力,愿意选学第二专业,学校同时提供辅修第二专业的机会,这个第二专业辅修可以是校内辅修,获得相应第二学位证书;还可以申请到同济、复旦、上海财经大学等上海市东北片高校进行跨校辅修,辅修完所有课程且考核合格,就可以获得辅修专业证书。
上海理工大学近三年就业率一直维持在97%以上,位列上海市属高校前列。学校对于学生的就业工作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学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停地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从而保证了我们的高就业率。我们每年都会组织数场大型的春季、秋季和实习招聘会,还会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举办的数百场企业专场宣讲会和招聘专场,学校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就业工作理念,把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就业实习推荐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上海理工大学就业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2011年学校就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进入了全国就业50强。
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稳定,就业地区以上海为主,辐射全国。学校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学校的很多的毕业生和校友都在国家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就业渠道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股份公司、民营公司、私营企业等,像上海汽车、上海电气、欧姆龙、西门子、苏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银行等国有银行、汇丰银行等合资银行、移动联通和电信公司、德勤华永等律师事务所、上海市安检法等政府部门,都与学校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我们一直坚持对用人单位进行调研跟踪,调研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整体满意度达90%以上,对我校学生知识储备与专业技能表示认可。